APP下载

读好书,立好德

2018-02-21骆晓昂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7年10期
关键词:陶冶情操书籍文化

骆晓昂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随着高年级孩子在学习、生活、交往上自我意识、独立意识的增强,再加上现在的孩子受到社会信息的影响,问题更是层出不穷、五花八门。作为语文老师,以阅读书籍为径,从情操、文化、人格着手,挖掘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潜力,是非常有效的无痕教育。

一、让阅读书籍来陶冶孩子的情操

陶冶情操就是让自己的性情通过一些外部条件的熏陶而得以改善,乃至升华。阅读书籍无疑是非常好的途径。

法国科学家笛卡尔说:“读一本好的书,就是和许多品德高尚的人谈话。”书中有孩子们崇拜的人物,有属于他们的偶像。《红岩》中的人物——江姐、小萝卜头等,让孩子感受到了革命战争年代的人如此坚强不屈、勇敢向前。保尔·柯察金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的主人公,激励着一代中国青年为祖国的光荣事业勇往直前。英雄人物的学习,需要取得许多人的认同,这种认同感就是陶冶情操的进行时。和平时期的孩子生活丰富多彩,缺少磨难、挫折,因此,认识书籍中的英雄人物越多越好。好书推荐会是班级语文教学的常态。如《鲁宾逊漂流记》这本名著讲的是主人公鲁滨逊在一次航海中,不幸遭到了暴风雨的袭击后,孤身一人漂到荒无人烟的孤岛上。无助和孤独伴随着他,但鲁滨逊却不断地自我安慰,自我调节,用智慧和勇气去解决困难,乐观地生存着,终于在28年后回到了自己的祖国。孩子说:“这本名著给我的启发是面对困难要积极、乐观,有毅力,用智慧去解决问题,不能轻言放弃。”再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讲述的是—岁半的小海伦在生了—场重病后,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伴随着她的是无边的黑暗和痛苦。幸运的是小海伦遇到了沙利文老师,在沙利文老师的帮助下,她对生活树立了勇气和信心,顽强地战胜困难。海伦爱上了学习,爱上了生活,在学习的道路上不屈不挠、坚持不懈,最后成了让世人敬佩的学者。孩子说:“这本书教给了我如何在黑暗中找到光明,如何在困难中重新振作起来,走向成功;也教会了我们要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我也要向沙利文老师学习,拥有一颗爱心,去帮助他人,收获属于自己的快乐!”类似的名著数不胜数,值得学习的榜样也是数不胜数,只有去阅读书籍,才能快速地让他们来到孩子的身边,走进心里。

学生说得特别深刻,内心也一定受到了触动,这种影响是无形的。情操是抽象的事物,陶冶情操是内化的过程,教师无法用语言来代替孩子的感受,感染孩子的内心,只能是熏陶,并且是能够得到大家认同的熏陶。

二、让阅读书籍来构建孩子的文化

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着文化,学习、交际、吃饭、旅游——生活在21世纪的孩子们,天天在接受教育,学习知识,但还是缺少文化。做一个有知识的文化人,才是社会的需求。

文化的习得不是一蹴而就的。孩子需要通过长时间的阅读,在脑海里点滴积累的有意义的东西,就形成了自己的文化。阅读书籍是学生积累和吸取优秀文化营养的主要途径。饮食文化、旅游文化、风俗文化等等,只有在阅读书籍中,孩子的大脑才能将大量的文化因子加以聚集、加以碰撞、加以渗透、加以积淀,逐步建构自己的文化。文化的构建可以让孩子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来完成,比如,传统文化与人類社会命运息息相关,与我们的生活休戚相关。对于小学生来说,《弟子规》、《论语》、《道德经》等国学经典都是非常棒的阅读书籍。“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弟子规》里面教给我们的正是尊敬师长、诚实守信、热爱祖国、和睦乡邻、礼仪待人——教给我们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道德经》教导我们上善若水、清心寡欲、涵养厚德、包容博爱——做一个有德之人。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带领学生阅读国学经典,并且要求学生背诵。比如《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说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孩子把句中文化与现在社会中许多人失去诚心、不懂得自我批评、缺少自我反省的现象进行比较,就能感受到其中的异同,告诉自己该怎样做。

教师每天带领学生学习,理解意思,明白道理,并加以背诵。长期的书籍阅读过程,是对各种文化感悟、积累、积淀的过程。孩子在此过程中逐步建构自己的文化,让自己做一个由内而外的文化人。

三、让阅读书籍来健全孩子的人格

在物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孩子们的精神世界是物质化的,思想认识偏向了物质。唯书籍能够向孩子解释身边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区别。通过阅读有益的书籍,不仅有助于孩子学习知识,还有助于良好的道德品格的形成。比如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热爱祖国是身为国民最基本的情感。停留在语言上的说教、开展主题班队会、学科教学上加以渗透等,都不能洗涤孩子的心灵。要从多读中国文学,了解优秀中华人物事迹出发:岳飞背上刺字的忠诚,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阔胸怀,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情,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赤子之心——具体生动的文字让中华几千年的民族精神历历在目,不再需要口干舌燥的说教。教师何乐而不为!

孩子的人格包含多方面的品质,不同的书籍可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如获国际大奖的童书《远离芝加哥的地方》、《乡间一年》、《琴心何处归》等,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关注弱势群体,关注孩子的成长与情感,带给孩子心灵美、情感美的享受和提升,并富有坚强、正义、宽容、等思想教育意义;名家经典读本《小王子》、《鲁滨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等,让孩子们快乐着、感动着,长大以后回味着;适合孩子兴趣的励志的校园小说:《妈妈不是我的佣人》系列、《安妮的世界》系列等,告诉孩子怎样做最好的自己。书籍犹如清泉,不同的书籍可以洗涤孩子思想上不同的污垢。所以会阅读的孩子的精神思想是丰富的、纯净的、完整的。

作为教师,不能把阅读定位于一门文化课,它应该成为人类生活的基石,也应该是所有想走向世界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读读文学经典,陶冶情操、增加才情华;读读历史经典,了解世界,构建属于自己的文化;读读伦理经典,建立是非荣辱观,培养完整的人格。热爱阅读是孩子长大后成为与众不同的人的基础。每一位教师都有责任、有义务带领孩子走进阅读,走向更富有的精神世界。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才是教育的需要。endprint

猜你喜欢

陶冶情操书籍文化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妙趣横生的伦敦书籍长椅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谁远谁近?
书籍与少年
浅析绿色植物在室内环境中的作用
陶冶情操,培养审美
让德育之花在课堂中尽情绽放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