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点线面”引导“读思赏”

2018-02-19陈爱华

新教师 2018年10期
关键词:鱼游点线面卡罗

陈爱华

“阅读本来并不神秘,不外就是读者主体与文本主体及作者主体之间的从表层到深层的同化与调节。”(孙绍振语)如何引导小学第二学段的学生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实现“同化与调节”?根本的途径是根植于阅读教学,以读为经,以思为纬,编织一道建构语言、发展思维的风景线,让《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强调的“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的要求落地。

一、聚焦语言这个“点”,在读中赏词句之妙

教师应依据第二学段的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学情特点,以问题为驱动,引领学生结合语境,品词析句,读懂文字背后的意蕴。

1. 品读:含英咀华,体会文字寄寓的情感。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词语的敏感,使之细致咀嚼词语,深入体会情感。教学《卡罗纳》一文,教师以“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是怎么做的,找出最让你感动的词句,谈谈感受”为主问题,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圈画批注。交流分享时,引导学生紧扣“拉、 推、 望”三个词进行赏析,读出文字背后的情感,然后聚焦三个句子,进行品析。①老师把卡罗纳拉到自己胸前,对他说:“哭吧,痛痛快快地哭吧,可怜的孩子!但你要坚强!……”②我恍然大悟,没去拉母亲的手,却拉起卡罗纳的手,和他一块儿回家去。③母亲把我推开了,她目不转睛地望着卡罗纳。学生从老师、“我”、母亲的动作中感受到其中传递出的温暖与爱意。紧接着,再进一步引导思考、表达:如果你是卡罗纳的同学,会用什么动作表达对他的爱?想一想,写一写。学生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寻找贴切的词语表达对卡罗纳的真情。以上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沉入文本,深耕语言,读思结合,感受语言的魅力,并在遣词用句中传递爱的力量,谱写爱的赞歌。

2. 诵读:口诵心惟,体会文字营造的意境。《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要求之一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读中赏析,读中想象,体会诗词的优美意境。如,教学《乡村四月》这首诗,以问题“透过这首诗,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为驱动,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去感受诗中呈现出的景色之美与劳动之美。诵读前两句“绿遍山原白滿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紧扣“绿”“白”两个看似寻常的表示色彩的词,想象天光水色交相辉映,生机勃勃的田园画卷。诵读后两句“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透过“才”“又”这两个词,想象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繁忙的景象。借助插图、音乐引导学生诵读,跟随诗人翁卷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二、捋清脉络这根“线”,在读中赏条理之美

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厘清思路,读懂句子的关系,注重语言的条理性,发展逻辑思维,逐步学会有序表达。

1. 研读:循幽寻踪,理顺序,明关系。教学《鱼游到了纸上》,在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后,教师出示:“鱼游到纸上”“鱼游在水里”“鱼游到心里”,引导学生进行研读排序。结合课文相关语段,学生厘清了顺序:鱼游在水里,自由自在;鱼游到心里,胸有成“鱼”;鱼游到纸上,活灵活现。这样,学生循着课文语句,厘清线索,明白了“鱼游到纸上”与“鱼游到心里”的关系,从而深刻地体会聋哑青年坚持不懈、一丝不苟的品质。

2. 演读:切己体察,探奥秘,明原理。有效的阅读,能唤醒学生,引其自主投入学习。《蝙蝠和雷达》这篇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教学中,为帮助学生厘清飞机夜间安全飞行和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让同桌分别扮演蝙蝠与雷达的角色,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自述,从而使之明白蝙蝠探路的秘密和雷达工作的原理。角色演读融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实现语言的内化与运用,并在思考、表演中提升思维品质。

三、回归文题这个“面”,在读中赏主旨之深

教师可在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紧扣课题,赏析文章主旨。

1. 比读:咂摸评析,升华文本情感。学习童话作品《七颗钻石》时,在学生通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拟题目,比如,“水罐的变化”“神奇的水罐”“一罐水”等,继而抛出问题:课文为什么要以“七颗钻石”为题?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品析,先复习描写钻石的字词,体会钻石的特点;再结合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相关语句,读懂以“七颗钻石”为题,不仅体现了水罐的变化与神奇,还蕴含美好的象征意义。在比较品析中,学生明白了“题好一半文”的道理,得到自主拟题的启蒙。

2. 联读:引用资源,感悟人物形象。教学《孔子拜师》,围绕“读了孔子拜师的故事,孔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这个问题进行阅读思考。可引导学生先联系课文语句,如,第一自然段:“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读出孔子的虚心好学。再联系课后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体会孔子的治学态度。最后联系课外资源——“昔仲尼,师项櫜,古圣贤,尚勤学。” (《三字经》)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弟子规》)体会孔子的见贤思齐,孜孜以求。

3. 猜读:激活思维,揣摩故事情节。绘本《鲑鱼向前冲》以鲑鱼的视角展示了鲑鱼洄游的过程,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课始,教师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聚焦绘本封面大大的“冲”字,猜猜绘本的主要内容;课中,在研读瀑布阻挡了鲑鱼前行的道路环节,引导学生猜猜鲑鱼会如何抉择;课末,回到文题,猜猜这个绘本题目有什么寓意。在阅读与思考中,学生明白《鲑鱼向前冲》这个课题中的“冲”,不仅指鲑鱼冲过瀑布这道坎,也指读者在面对人生的困难时,应勇敢地向前冲。猜读,让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真正发挥了阅读主体作用。

阅读赏析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要用好教材这个例子,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根据学情和文本特点,做到“读”具匠心,“思”而不罔,“赏”而有得。在注重记忆、理解、应用的基础上,将学生引向分析、评价、创造的深度学习,让学生在多读多练中习得能力,提升素养。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辛铭 黄晓夏)

猜你喜欢

鱼游点线面卡罗
吴冠中的点线面
勾股定理应用“点线面”
春天的安排
罗平记
比钢铁更坚硬——弗里达·卡罗
东郊记忆——点线面
27《鱼游到纸上》
为爱行我路 一汽丰田卡罗拉
亚当·卡罗拉的十大珍藏
绘画点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