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图示,上出“略”的滋味

2018-02-19曾桂花

新教师 2018年10期
关键词:白求恩预测课文

曾桂花

“略读的‘略字,只需提纲挈领,不必纤屑不遗”,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教学略读课文在内容上要关注一个“略”字;“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讀、略读和浏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示我们,教学略读课文在方法上要关注一个“放”字。如何在“放”中实现“略”学?笔者认为,引导学生借助图示自主阅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一、梳理文脉,让把握大意有“石”可搭

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是第二学段学习略读课文的主要任务。要让三年级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清楚地表述出来,难度着实不小。文脉就是文章的筋络,揪住它不仅有助于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还有助于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文脉往往隐藏在字里行间,如果借用图示进行梳理,自然明朗。

1. 借用前行图,理出发展顺序。记叙文通常按时间或空间的变换和事情发展等顺序行文。用“前行图”把“搭石”铺好了,有助于学生趟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条“大河”。如《那一定会很好》按时间顺序写了一粒种子到木地板的历程。教学时,就可以借助“前行图”放手让学生先梳理历程再介绍课文大意。即,请他们先在本子上快速画出五块“搭石”,再让他们根据课文内容依次在“搭石”上面填写种子变化(长成)什么,在“搭石”脚下注明变化(长成)时间;接着请他们依据这些信息交流文章的主要内容。“搭石”理出了行文线索,自然降低了概括的难度。如此,不仅体现自主,还实现“略”教。

2. 借用发散图,列出所有事物。有些略读课文是通过数件事(物)来表现中心。理出这些事(物)也就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发散图能让理出的事物一目了然。《听听,秋的声音》用诗意的语言呈现了秋天里大自然发出的一些声响。教学时,可让学生边读文,边思考,边想象,在喇叭状“发散图”的线条外写上自己从文中听到了秋天的哪些声音,如“黄叶落大地‘刷刷”“蟋蟀振翅‘ ”等。发散图形似喇叭,仿若秋天在歌唱,吻合文本内容,自然生动有趣。学生在自学中捕捉信息的情况,教师一望而知,方便及时调整教学预案有针对性地指导,实现有侧重的教。

二、再现情境,让预测猜想有“力”可借

统编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定为“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尝试续编故事”。凭空预测只会让学生“山穷水复疑无路”。再现情境能唤醒学生已有的印象,为预测助上一臂之力。例如:《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依据在《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学到的预测方法进行自主预测“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刚“扶”就“放”,于学生而言哪能不难?如何化难为易?心理学表明,低中年级的孩子以具体的、直观的思维为主。教学时,可先用三两笔在黑板上画个胡萝卜和它那根飘动的长胡子,让学生想象这根胡子像什么;再指着“长胡子”,请学生预测:男孩子正愁风筝线太短、鸟太太正找晾尿布的绳子时,他们看见长胡子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当然,还可请学生想象:“长胡子还会飘到哪?又会发生什么事?”板书中的长胡子直观形象,能够唤醒学生的表象,促使他们联系生活,开启想象之旅。

三、分列呈现,让评价鉴赏有“路”可走

教学略读课文应引导学生初步领略文章的表达效果,尝试对文章的思想内容、精妙语言、表达技巧等进行评价,学习写作技巧。三年级学生阅读量不多,语感不足,借用图示呈现文本内容或指明评鉴要点,能让学生有路可走。

1. 借用双线图,领略独特表达方式。不少叙事性文本喜欢采用“双线并进”的构思方式行文。如果抓住双线,适时渗透引领,不仅有助于学生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对写作也能起到提升的作用。《手术台就是阵地》就是采用双线结构法。其中,一条是“情景线”(战斗情况),一条是“人物线”(白求恩表现)。文中依次写了四个典型场面,用环境烘托手法表现白求恩舍生忘死的国际主义精神。教学时,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出如下两条线(见下图),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梳理出“战斗场面”和“白求恩表现”,让文章线索一目了然。而后,引领学生在纵向对比中感受战斗越来越激烈,清楚白求恩一直在做手术;在横向对比中体会不论战况多么危急,白求恩仍然坚守岗位不动摇。教学时,还可把描写战斗场面这部分内容隐去,让学生在对比中领略结合背景写作的好处,领会两条线索的关系,感受独特的写作手法。这样,学生可在默读、寻句、填表、比较、交流中初步了解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感受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收获“教略而学丰”的效果。

2. 借用“天平秤”,引导发现二者异同。借用“天平称”引导比较文章,能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发现异同。《那一定会很好》课前的“阅读提示”要求比较这篇课文与《去年的树》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比较课文是一项抽象的任务,把它放在形象的“天平秤”上“称”,更容易分辨。课上,教师可把课前准备好的天平秤图示(天平秤的秤盘上依次列出比较指南,如:“课文内容”“主题思想”“文章体裁”“表达方式”等,左右两个托盘下分别标注课题)发给学生,让学生按比较指南完成任务。《去年的树》是精读课文,教师自然教得精细些,可指引学生边回顾课文内容边依据比较指南进行梳理,按顺序填写在托盘上。《那一定会很好》是略读课文,要把它当作训练场,让学生仿照刚才的梳理方法自主梳理、填写。而后,让学生把两个托盘的内容进行比对,寻找异同,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体会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

略读课文作为精读课文的补充,它的核心价值在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结合文本内容,合理利用图示,能凸显直观性,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当然,教师在设计图示时,要明确学习目标,紧扣学习任务,而学生在填写或交流时,教师只担任组织者、参与者或欣赏者的角色,只起点拨指导作用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春县教师进修学校 本专辑责任编辑:辛铭 朱蕴茝)

猜你喜欢

白求恩预测课文
纪念白求恩
无可预测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A卷)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B卷)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王俊秀:村民们心中的“白求恩”
白求恩给聂荣臻的最后一封信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白求恩在中国的最后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