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生理、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8-02-19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18年6期
关键词:病患生理情况

申 敏

脑卒中为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病变。当前,我国脑卒中幸存者的人数已经达到700万人次,每年新增患者人数约为150万,发病率为221/105。生活不能自理的发生率为43.6%,致残率为88.4%,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品质和生命安全,已经成为了我国值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由于很多脑卒中患者存在程度不一的情感、社会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生活自理能力存在局限性,需要照顾者的帮助,所以,照顾者也成为了家庭内承担提升患者康复进程的重要角色。现如今,在照料脑卒中患者方面,我国仍以传统家庭式照料为主。照顾者的照护负担相对繁重,面临较大的生理以及心理挑战。有文献证实:对于该部分人群,开展针对性心理干预,能改善其生理以及心理状况与生活质量[2]。为了分析该理论的真实性,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选择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脑卒中者照顾者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94例脑卒中者照顾者为研究对象。照顾者无既往精神病、精神系统病变以及其他慢性病;对于本次实验调查表示知晓,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将两组照顾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 47例。观察组年龄区间为 25.61~50.26岁,平均年龄为(39.62±3.52)岁,男20名,女27名;家属7名,暂时照顾者4名,保姆36名。对照组年龄区间为 25.59~50.75岁,平均年龄为(39.46±3.38)岁,男21名,女26名;家属9名,暂时照顾者3名,保姆35例。两组受试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心理疏导,医护人员主动问询照顾者的近期情况,排除内心忧虑。以此为基础,观察组接受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指派专业护理人员对患者开展健康知识宣教,每周对照顾者开展心理干预,了解其疾病掌握情况。对于不了解脑卒中的照顾者采取个别讲解的方式,在进行实际讲解过程中,可结合患者案例,以及相关的生活情况给予照顾者足够信任,表示对其当前工作的理解以及支持,尊重其人格,尽量满足其实际需求。同时开展认知心理干预,定期组织交流会议,鼓励照顾者说出自身以及患者产生的不良影响。在陪护期间内,照顾者普遍反应睡眠期间不足,劳动强度高,心理压力大。评价照顾者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良认知,帮助其建立正确的认知方式。行为干预方式为:为病患阐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于机体的重要影响,指导病患每天对患者开展放松身心的训练,积极开展集体干预,鼓励照顾者相互交流,缓解内心压力。干预时间为2个月。

1.3 观察指标

(1)使用焦虑自评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 )分析两组照顾者接受心理干预前后心理变化[3]。其中,SAS>50分判定为焦虑,SDS>>53分判定为抑郁。

(2)使用家庭照顾者生活质量量表(FAMQOL),对受试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情况进行分析[4]。具体包含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和功能状况四个维度,量表经信、效度检验,信效度较好,分数和信效度呈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当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照顾者干预前后心理不良情绪变化情况

干预前,两组SAS以及SDS分数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受试者上述评分均有所改善,就改善程度来讲,观察组更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照顾者干预前后心理不良情绪变化情况(±s)

表1 两组照顾者干预前后心理不良情绪变化情况(±s)

注:**对照组和观察组同期相比,P<0.01

分组S A S S D S x ±s)±s)±s)干预前(干预后(t P 干预前(干预后(±s)t P观察组 4 9.9 7±8.3 8 3 7.1 6±5.7 4^^^ 8.6 4 6 <0.0 1 4 1.7 9±1 2.2 5 3 0.1 9±1 1.3 6^ 4.7 1 4 <0.0 1对照组5 1.1 3±8.2 7 4 4.8 8±1 0.3 5**3.2 3 4<0.0 1 4 2.0 6±1 1.8 3 3 6.3 4±8.7 2**2.6 6 8<0.0 1

2.2 两组干预后生活情况

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后FAMQOL分数改善更为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后生活情况

3 讨论

脑卒中主要是指发生在局部脑组织内,包含胶质细胞、神经细胞以及血管因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的坏死所产生的脑软化疾病。颅外、颅内动脉出现闭塞性病变未能及时改善为脑梗死的根本原因。由于脑侧支循环不足,令局部脑代谢以及血液供应之间失衡,引起患者发病。脑梗塞会引起诸多后遗症,致死、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疾病和功能障碍并存是脑卒中的主要特征。有文献证实,当前接近 95.00%的脑卒中照顾者生活受到负面影响[5]。这种负面影响的存在不但对病患照顾质量造成影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二次住院率。另有前瞻性报道证实:存在压力的老年配偶照顾者,和年龄相仿的非照顾者相比,其病死率更高。这些压力主要来源于家庭关系、经济情况以及对自身健康的担忧[6]。照料者身份不同,压力源也存在一定差异。对于暂时照顾者,其压力源为自身前程;对于家属,则为家庭经济压力和患者病情;对于保姆/护工,主要担心自身健康、家属对自己过于苛刻以及薪资待遇。

因患者长时间卧床,生活完全依赖于照顾者,从进食、穿衣到排泄以及康复,都离不开照料者的精心护理。因工作性质特殊,照顾者生理以及心理卫生不容忽视。开展社会支持,能降低其负性情绪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程度,从而从而缓解照顾者内心压力。

从结果可知,干预后观察组 SAS、SDS、FAMQO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照顾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升照顾者的生活质量。究其原因,针对性的心理干预通过全面调查并了解不同照顾角色的压力源,预测与寻找护理工作重点,令护理变得更为有的放矢,可为照顾者提供良好的心理干预,从而提升护理效率。这与相关研究结果相符[7-8]。

综上所述,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能改善照顾者内心不良情绪、生理不适以及生活质量。减轻负荷干预应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为照顾者提供相关知识,帮助其掌握协助病患开展康复锻炼的要点,传授照顾技巧,积极分享相关经验,培养照顾者照护能力,提升其工作效率。

但本实验由于样本量过少,所得结果可能存在偏差,今后需要开展大样本实验进一步证实。

猜你喜欢

病患生理情况
早期护理干预预防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大脑如何知觉音乐的形式美?——来自电生理的证据
肉鸡铬需要量及其营养生理作用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旋转血泵生理控制
脱发 养“老金”
研究序贯性通气在重症急性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一周融资融劵情况
心血管护理中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特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