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市吴江区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职业紧张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8-02-19陆爱明沈卫康彭晓梅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18年6期
关键词:吴江医务人员医疗机构

陆爱明,沈卫康,彭晓梅

职业紧张又称工作紧张。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NIOSH)在 1999年出版的书[1]中将职业紧张定义为:当工作要求与工人的能力、资源或需求不满足时,发生的有害的生理与心理反应。研究表明,适度的职业紧张是作业活动中正常的心理状态,此时劳动者自我感觉良好,具有良好的工作效率及效果[2]。但是长期的职业紧张对人的身心健康及工作具有严重的影响,会产生疲劳、焦虑、高血压等一系列的生理或心理上的反应[3]。国内研究显示,医生和护士职业群体中,长期的职业紧张可促使职业倦怠的产生[4-5],导致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降低。苏州市吴江区有18家基层医疗机构,承担160万人的基本卫生服务和诊疗工作,工作任务量大。本次研究拟通过对吴江区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职业紧张状况的调查,探讨吴江区基层医务人员职业紧张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吴江区4家基层医疗机构的全体在编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本次调查共发放38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35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3.68%。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统一培训调查员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全体在编医务人员进行职业紧张状况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岗位、婚姻状况、学历、健康状况、工作时间、作息时间、月收入、家人健康状况等。

采用付出—回报失衡问卷(ERI)[6]调查基层医疗机构的职业紧张状况。问卷包括付出、回报和内在付出3个维度,分别有6、11、6个条目,共计23个条目。前17个条目的赋值是l~5分,后6个条目的赋值是1~4分,将各维度各条目的得分相加,即得到该维度的总分。付出-回报不平衡指数(ERI ratio)=付出的因子分/(回报的因子分×C)。式中,C为付出条目数与回报条目数的比值,即6/11。如果ERI ratio>1,则表示调查对象存在职业紧张;若ERI ratio≤1,则表示非职业紧张[7]。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采用统计描述,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职业紧张的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调查356名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其中女性占78.09%;年龄20~29岁的84人(23.60%),30~39岁的119人(33.43%),40~49岁的123人(34.55%),50岁以上的30人(8.43%);岗位以医生和护士为主,分别占33.43%和28.93%;婚姻状况以已婚为主(84.27%);学历以本科及以上和大专为主,分别占56.74%和33.71%;患有慢性病的医务人员占 85.96%;工作时长以≥6.5h为主(50.56%);大部分医务人员在 23点以前睡觉(89.33%);月收入以中等水平为主,为 164人(46.07%);家中有病人的为52人(14.61%)。见表1。

表1 吴江区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一般情况

2.2 不同个体特征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职业紧张状况分析

此次调查356名医务人员中职业紧张者有54人(15.17%)。卡方检验结果显示,男性职业紧张发生率高于女性(χ2=4.85,P<0.05);岗位不同,职业紧张发生率不同(χ2=15.48,P<0.05);患有慢性病的医务人员职业紧张发生率较高(χ2=9.94,P<0.05);工作时长≥6.5 h的医务人员人员职业紧张发生率高于工作时间<6.5 h(χ2=5.19,P<0.05);23点以后睡觉的医务人员职业紧张发生率较高(χ2=5.19,P<0.05);月收入低的医务人员职业紧张发生率较高(χ2=6.83,P<0.05)。见表2。

表2 基层医疗机构不同特征医务人员职业紧张状况比较

2.3 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职业紧张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以职业紧张是否发生(0=否,1=是)为因变量,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拟选用性别、岗位、患有慢性病、工作时间、睡觉时间、月收入等6个变量为自变量,筛选职业紧张的危险因素。变量筛选的方法用向前逐步选择法,依次选入变量,对该模型进行似然比检验,G=265.53,P<0.05,可以认为所建的回归方程有意义。见表3)

表3 职业紧张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近几年,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已成为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并作为缓解三级医疗机构就医压力的主力军,在保障辖区人民生命健康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作为卫生服务的提供者,承担繁重的工作任务,但未获得民众对其社会职业地位的认同度。在较大的工作压力下易产生职业紧张,甚至产生职业倦怠,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本研究共调查356名医务人员,职业紧张发生率 15.17%,低于广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职业紧张调查结果(58.11%)[8],与上海市徐汇区及浦东新区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业紧张调查结果(19.3%)相近[9]。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男性、预防岗位、患有慢性病、工作时间≥6.5h、月收入低是职业紧张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中,男性职业紧张程度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承担了养家的压力,在基层医疗机构才能不得已好好发挥的心理,容易产生职业紧张有关;在医疗机构中医生和护士工作在一线,更容易得到病人的认可、领导的重视,预防岗位的医务人员虽然不是工作在一线,随着基层医疗机构职能转变,预防岗位的工作任务越来越繁琐和繁重,工作得不到重视和认同,更易产生职业紧张;经查阅文献[10],患有慢性病的医务人员由于疾病导致的身体不适和额外的经济负担,更容易对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在工作中易产生职业紧张;工作时间长是职业紧张的危险因素,与多个文献报道一致[11-14],工作时间长,医务人员工作量大,连续的工作身体和心理上得不到充足的放松,工作节奏不容易把握,易产生职业紧张;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月收入较低,当工资收入不能满足生活花费,医务人员易产生职业紧张,工资越低,职业紧张越容易发生。

苏州市吴江区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存在一定的职业紧张。随着医疗模式的改变和医疗改革的建设,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增大,基层医务人员的职业紧张成为一个社会问题[15],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并制定相关措施改善基层医务人员职业紧张现状,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猜你喜欢

吴江医务人员医疗机构
加州鲈“遇冷”!端午节后市场疲软,吴江大量出鱼冲击多地市场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娘做的面
娘做的面
医院、病床和医务人员情况
让基层医务人员重拾改革信心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
天津:促进医疗机构改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