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5省健康教育专业人员专业能力访谈结果分析

2018-02-19李英华袁雪晴石名菲陶茂萱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18年6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对象知识点

张 朋,李英华,袁雪晴,3,林 琳,石名菲,张 刚,李 莉,陶茂萱

专业能力是指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是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者的核心素质,其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健康促进与教育的工作成效。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我国健康促进与教育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对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健康促进与教育专业人员的专业能力能否胜任新时代新任务的要求,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为了解我国健康教育专业人员专业能力现状,2018年4月至6月,课题组开展了专题调研。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5个省份的省级、地市级和区县级健康教育专业人员。

1.2 方法

1.2.1 访谈对象选择

根据我国健康教育工作现状,在东、中、西部地区分别选择江苏、江西、安徽、贵州和陕西5个有代表性的省份,以选中省份的省级、地市级和区县级健康教育专业人员作为访谈对象。其中,省级健康教育机构访谈全体在岗的健康教育业务骨干和负责人,地市级机构访谈健康教育机构所长或副所长,区县级机构访谈健康教育科(所)长或行政主管领导。

1.2.2 访谈提纲

围绕健康促进与教育的九大能力展开访谈,即具备健康促进与教育的基本知识、需求评估、计划制定、干预实施、传播与沟通、评估与应用、项目管理、科学研究和倡导与动员等现阶段健康促进与教育专业人员应具备的专业能力。

1.2.3 访谈实施

为确保访谈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分别对省级、地市级和区县级健康教育专业人员进行访谈。访谈小组由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熟悉健康教育工作的专家组成,每个小组有3人,1名负责提问,2名负责记录。访谈对象每回答完1个问题,工作人员会有一个简单的小结,让访谈对象认可,记录每一位访谈对象对访谈问题的回答情况。

1.2.4 评价标准

对专业能力评价分为“较好”“一般”和“较差”三个级别。较好:指对该能力领域的知识点有较好了解(如“基本知识”部分),或对该能力领域所涉及的工作流程和关键技术有较好了解,能够说出60%以上的主要内容。一般:指对该能力领域的知识点有一定了解(如“基本知识”部分),或对该能力领域所涉及的工作流程和关键技术有一定了解,能够说出 40%~60%的主要内容。较差:指对该能力领域的知识点了解较少(如“基本知识”部分),或对该能力领域所涉及的工作流程和关键技术了解较少,能够说出不足40%的主要内容。

1.3 统计学分析

根据访谈记录文字稿,按照访谈提纲的9大能力领域,分类汇总访谈对象对每个问题的主要观点,用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推断。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共有127名来自东、中、西部5个省份的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参与了访谈。其中男性 60人(47.2%),女性67人(52.8%);省级32人(25.2%),地市级40人(31.5%),区县级55人(43.3%);年龄以30~50岁为主,有85人(66.9%);文化程度以大专/本科为主,有108人(85.0%);工作年限以10年及以上为主,有78人(61.4%);职称以初级和中级为主,有72人(56.7%)。访谈对象的硕士以上文化程度比例、高级职称比例、省级专业人员比例等显著高于全国健康教育专业人员构成(P值均<0.05)。见表1。

2.2 访谈对象专业能力具备情况

根据访谈提纲对各地各级健康教育专业人员九大能力具备情况进行分类整理。结果显示,与市县级专业机构相比,省级健康教育专业人员专业能力相对全面,对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相对较好,各项能力达到“较好”的人员比例在28.1%~53.1%;地市级健康教育专业人员专业能力明显不足,除“基本知识”外,其他各项能力达到“较好”的人员比例不超过 7.5%;区县级健康教育专业能力最差,各项能力达到“较好”的人员比例超过 3.6%。从整体来看,目前我国省市县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工作上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需求评估、评估与应用、科学研究和倡导与动员能力相对较差。见表2。

表1 访谈对象的社会学特征分布(人)

2.3 访谈对象的薄弱知识点

访谈结果显示,大多数访谈对象对需求评估、计划制定、干预实施、效果评估等重要知识点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另外一些重要知识点却知之甚少,甚至很多访谈对象表示没有听说过或虽听说过但对其内容完全不知晓。具体表现为:不知道“理论模型”的有60人(47.2%);不知道“伦理学原则”的有58人(45.7%);不知道“循证原则”的有 34人(26.8%);不知道“利益相关者”的有10人(7.9%)。此外,有约22.0%的访谈对象不具备从事健康教育工作的相关背景(此处相关背景涵盖了初始专业为公卫、医学、新闻、传播、美术、摄影等健康教育可能涉及的专业领域);另有约9%的人反映在工作后缺少系统化的健康教育相关能力培训。专业知识缺失、业务培训不足和“不对口”的工作背景成为当前健康教育队伍发展的阻碍。

表2 不同级别健康教育专业人员专业能力具备情况

3 讨论

3.1 健康教育专业人员专业能力亟待加强

健康教育是一门交叉学科,健康教育专业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综合素质和较强的职业能力[2,3]。健康促进与教育是健康中国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策略和措施。健康促进与教育专业人员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健康中国建设的成效。从全国来看,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人员数量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和专业背景复杂,直接制约了我国健康促进与教育事业的发展[1,4]。本次访谈对象受高等教育比例、高级职称比例、省级专业人员比例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理论上专业能力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即便如此,访谈结果表明,省市县各级健康教育专业人员专业能力也不容乐观,尤其是地市级和区县级专业人员是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对健康促进与教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严重匮乏,工作任务和工作能力严重不匹配,必将导致工作成效大打折扣。因此加强健康教育专业人员能力建设,尤其是市县级专业机构能力建设,非常必要且迫切。

3.2 完善知识结构,补齐能力短板

人力资源是健康教育行业中最为关键的资源[5]。目前,我国设立健康教育专业的高校不足5所。很多学校的健康教育课程都是作为选修课,从源头上造成了专业人才的短缺。本次调研发现,各级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的理论知识不扎实,需求评估、效果评估和科学研究能力非常薄弱,市县级基本处于空白,实施项目时缺乏伦理学理念,对利益相关者概念和常见理论模型不了解。健康教育工作者应主动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补齐能力短板,以适应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发展的需要。

科学研究反映了工作的深度和精度,是工作水平的有力体现。目前开展的健康教育工作,大多是宏观、粗放、流于形式的,缺乏科学设计和严格评价,对政策制定的支持力度和学科发展的支撑能力较弱[6]。从伦理学角度来看,健康教育工作者有维护专业尊严和专业伦理的责任[7]。健康教育往往关注的是群体性公共卫生问题,很难确保所有个体都从中受益[8]。因此,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实践中,需要思考并遵循伦理学原则[9]。“利益相关者”指任何能影响组织目标实现或受这种实现影响的团体和个人[10]。利益相关者之间保持良好的合作关能够形成协同效应,是促进项目成功的关键要素[11]。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实施健康教育项目时应学会衡量项目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关系及协调一致的程度,指导这种合作关系向有序化发展[12]。此外,强化在理论指导下开展工作,基于理论模型开展的需求评估能够更有效地找出问题、定义需求、确定优先、选择措施[13]。

3.3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健康教育专业人员能力水平

健康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是当前健康教育事业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14]。应坚持对在职人员开展经常性、系统性的业务能力培训和继续教育,以提高在职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逐步培养健康教育专业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培训形式既要有一定的理论支撑,更要有实际的操作演示、现场模拟和实战演练[15]。培训可以逐级开展,形式可以多样化,如专业培训、项目培训或是考核培训。近年来,技能比赛[16]、以案例教学为主的参与式教学法对健康教育专业骨干进行培训[17]逐渐兴起。为提高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的积极性,还可以将培训与职称晋升、继续教育学分等相挂钩。

3.4 整合优化内部资源,提高健康教育机构综合服务能力

健康教育机构能力建设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着我国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18]。单一的健康教育工作者难以成为面面俱到的全才,但一个健康教育机构应该具备全面、成熟的综合服务能力。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对象知识点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师德师风建设的探究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判断电压表测量对象有妙招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德国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严重短缺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