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效果对比

2018-02-15祖丽菲亚·买买提明

健康大视野 2018年24期
关键词: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诊断效果

祖丽菲亚·买买提明

【摘 要】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诊断时,探究选择MRI诊断和CT诊断后的不同效果。方法:数字表随机选择我院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共计60例(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行CT诊断则为A组,行MRI诊断则为B组。探究两组的诊断效果。结果:诊断合计结果上,A组诊断准确率明显低于B组;各个诊断结果上A组的准确率也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MRI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诊断时,准确性更高,可明确病理分型,临床上值得推广。

【关键词】 MRI诊断;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诊断效果

【中图分类号】R36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4-027-02

腰椎间盘突出在临床上可能是:腰椎间盘出现变性、髓核突出或是纤维环受到压迫出现破裂、马尾神经和神经根受到严重刺激而表现出病变,这是这一种综合性病症[1]。常见的椎间盘突出部位集中在L5~S1、L4~5之间[2]。患者的临床表现上,以腰椎疼痛、腿痛,下肢出现麻木且伴随不同程度的跛行,这类病症需要在早期若是能得到较好的诊断并行积极的治疗,可获得非常显著的治疗意义。对此我院探究以不同诊断方式进行诊断后的临床价值,资料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数字表随机选择我院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共计60例(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行CT诊断则为A组,行MRI诊断则为B组。本次研究患者均在我院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均确诊病理分型,均展开CT和MRI诊断且资料完整。排除既往有腰椎间盘且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排除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排除精神存在异常患者。研究对象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29~68岁,中值(46.2±6.4)岁,病程4个月至6年,中值(1.02±0.43)年。患者出现腰腿疼痛、放射性的坐骨神经痛、休息后疼痛有所减轻,活动则加剧。两组一般资料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可展开对比。

1.2 方法 CT诊断:选择飞利浦公司购进的16排螺旋CT展开测试,参数设置上,层距为1mm,层厚3mm,矩阵为256X512。对患者进行L3~S1处扫描。

MRI诊断:选择飞利浦公司购进的1.5T磁共振成像系统对患者展开测试,其中T1W1:TE30ms,TR350ms;另T2W1:TE130ms,TR3500ms。患者扫描均展开轴位和矢状位展开12层的扫描,层厚层距均为5mm。患者若情况特殊可加扫。

1.3 指标观察[3] 本次诊断中椎间盘突出共20例,椎间盘膨出15例,椎间盘脱出10例,椎间盘结节7例,椎间盘游离8例。对CT和MRI诊断结果的准确率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芝加哥SPSS 22.0展开计算,计数数据从%中分析,以x2检测;计量资料从(标准值±方差)中分析,以T检测。若P<0.05则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椎间盘突出共20例,椎间盘膨出15例,椎间盘脱出10例,椎间盘结节7例,椎间盘游离8例。诊断合计结果上,A组诊断准确率明显低于B组;各个诊断结果上A组的准确率也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显著(P<0.05)。详见表1.

诊断时MRI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软组织分辨率较高,能够将脊柱、脊髓进行清晰的病理情況表现出来,解剖结构也能够清晰展现出来,无骨伪影也未见,能够完成多方位的成像。

3 讨论

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人们生活结构也不断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加,使得人们在劳动、生活、学习以及工作中对腰椎的使用非常频繁,腰椎间盘突出病症的发生概率也逐渐的增加。随着机体年龄增加,腰椎间盘突出病症逐渐累积,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根据流行病学的资料详细显示:男性在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概率大约有2%~8%,女性的发病概率大约有3%~7%,男性的发病概率相对女性而言较高。本次研究对象也表现出这种趋势。

腰椎间盘突出会有明显的腰部功能改变,腰部的形态也有一定的改变,患者患病后,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腰腿疼痛病症,且会有不同的跛行出现,这对患者的生活、劳动和身心健康均有非常大的影响。初次发病后,患者若病情较轻且病程短,可选择保守性的治疗;若腰椎间盘反复发作,病情严重且保守治疗未见成效的患者则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早期对患者展开诊断时,应该尽早确定病情,并尽早明确病理类型、分期,这能够有效指导医生对患者做出治疗方案,促使患者能够在更科学、更合理的方案下完成治疗,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4]。

传统的腰椎间盘诊断科选择X线或是腰椎造影技术,X线价格虽低廉、操作简单,但诊断时特异性和敏感性较低,诊断效果不佳。椎管造影病灶显示清晰,但作为有创诊断,患者可能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安全性差。医学逐渐发展后,MRI和CT诊断对临床诊断有理想的效果。CT分辨率较高,腰椎间盘突出的大小、位置以及形态、方向能够表现出来,神经根受压的情况也能显示出来。MRI的软组织分辨率极高,脊柱和脊髓的病理改变也能够清晰展示出来,解剖结构也可清晰展示出来,不存在骨伪影的干扰,多方位的成像效果显著。本次研究结果显示,MRI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MRI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诊断时,准确性更高,可明确病理分型,临床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梅冰. 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应用价值比较[J]. 医药前沿, 2017, 7(8):215-216.

[2] 江德兴. 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6(11):303-303.

[3] 洪润秀, 高运英, 曾伟锋.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CT与MRI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对比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 29(7):939-940.

[4] 肖月强. 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MRI比较CT的诊断优势分析[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1):42-42.

猜你喜欢

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诊断效果
CT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研究
X线、CT和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价值对比分析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肝脏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效果分析
CT及MRI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价值
外部性脑积水的CT诊断及临床治疗价值观察
子宫内膜癌低场MRI影像学特点及临床应用研究
舒适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体会
普拉提斯运动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探究类风湿关节炎相关实验室指标的诊断性能评价
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对子宫异常出血的诊断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