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经济向服务经济结构蜕变

2018-02-15赵文秀

西部皮革 2018年3期
关键词:服务型服务业城镇化

赵文秀

(北京工商大学,北京 100048)

1 引言

人类正从工业社会向服务社会过渡,“服务经济”将成为21世纪经济的主导。当前,西方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已经超过50%,经济重心正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发展中国家也在大力发展服务业,通过服务业的增强提升整个国家的竞争力。作为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近年来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处于调整进程中,产业结构出现活跃变化。中国当前的资源、环境难以支撑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

2 中国传统经济

2.1 中国传统经济现状

在中国传统社会经济中,中国传统经济是指以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农业、传统工业、传统建筑业和传统制造业。

改革开放以来,在快速推进工业化过程中,工业经济一直是主体力量,我们的工业化进行了二三十年,到2010年、2012年的时候,基本上达到了顶峰。经济学的一条规律,当你工业化发展到顶峰后,财力物力就会向着比较低的生产部门转移。我们工业部门是生产力最高的部门,但是我们现在看到大量的人力物力在转向服务业,服务业的劳动价值没有工业高,这样使得我们经济增长减速。

2.2 中国传统经济面临的问题

第一,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传统产业严重过剩主要集中在五个行业——钢铁、有色、石油化工、煤炭、建材,现在还有部分汽车行业产能也比较过剩。第二,房地产调整。这既有人口下降的原因,也有房地产背后的一些制度性问题。房地产调整在中国还没有完全到位。第三,坏帐问题。以往因为刺激经济发展的需求,中国政府和央行通过信贷扩张的方式,给中国企业提供了大量信贷。这些企业普遍存在体制落后、缺乏市场竞争力的问题,而且有些甚至是因为政治需要大于经济需求而继续存活的。第四,融资难融资贵。我国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成因复杂,与我国当前阶段转换和结构调整有关,也与经济过度杠杆化不均衡增长有关,既有促进优胜劣汰的“好”的融资难、融资贵,也有机制扭曲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坏”的融资难、融资贵。

3 中国服务经济

3.1 中国服务经济现状

一般认为服务业指从事服务产品的生产部门和企业的集合。包括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农、林、牧、渔服务业,采矿业中的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住宿和餐饮业,国际组织等。

中国进入21世纪来,中国工业转型升级对现代服务业的依赖性日益增强。首先,人口城镇化需要服务业加快发展。进入发展型新阶段,人们对城镇的就业、安居、生活品质等需求全面快速增长,对城镇化的需求和期望发生历史性变化。以前靠一个钢铁厂带动一座钢铁城市发展,如今人口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必然要求城市尽快形成以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以适应人在城镇生活的需求。

其次,现代消费的本质需求是服务。中国进入消费新时代,现代服务消费需求逐步超过传统物质消费需求,已成为消费需求释放与升级的大趋势。近年来,服务业增加值都以年均两位数增长。2001~2013年,扣除价格因素后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6%。预计2015~2020年这6年服务业增加值仍会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

3.2 中国服务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服务业市场的开放程度与经济转型的目标不相适应,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一是服务业市场化程度低。当前,国内居民大量服务型消费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主要原因在于服务业市场开放程度较低。二是服务业对外开放的程度也比较低。例如,我国自贸区在服务业开放上是走在全国前列的,但即使上海自贸区的负面清单的122项中,就有83项是针对服务贸易的限制。三是服务型水平低。以房地产为例,我国房地产规模已到了相对饱和的状态,面临着规模房地产如何向服务型房地产的转型。未来几年,如果房地产能够以健康服务为重点,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就会明显提高房地产使用价值。四是服务价格高。例如,我国宽带的平均上网速度仅为3.8M,全球排名第75位,而平均1M/S的接入费用却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3~4倍。再如,近年来出国留学、出国旅游呈爆发式增长趋势,就与国内服务价格过高、服务质量不高相关。

4 中国传统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历史关节点。

首先,从生产型制造为主向服务型制造为主转变的大趋势,要求我们主动加快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形成历史性交汇。中国制造在“互联网+”下,由生产型制造开始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从现实情况看,中国发展服务型制造的突出问题是以研发、设计、金融、物流、营销等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

其次,规模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的转型升级为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城镇化红利”仍是“十三五”期间扩大内需的突出优势。实现人的城镇化,关键在于加快从规模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的转型升级。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加快,未来5年我国人口城镇化年均有望保持2个百分点左右的增速,将为教育、医疗、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带来巨大市场空间。从近几年的情况看,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能够带动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0.77个百分点。以此估算,到2020年即使人口城镇化率仅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也会带动服务业比重提高7~8个百分点。

最后,物质型消费为主向服务型消费为主的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将形成经济服务化的内在动力。中国正处于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突出表现在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正由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升级。城镇居民服务型消费占比接近40%,预计到2020年将提高到50%左右,一些发达地区可能达到60%左右。服务型消费的快速增长将为服务业发展提供巨大市场空间。

5 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对策

1)打破服务业市场的行政垄断与市场垄断。建议尽快出台垄断行业改革的总体方案,电力、电信、石油、民航、邮政等行业要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行政垄断。

2)推进服务业市场的便利化改革。尽快使社会资本成为服务业发展的主体力量,实现教育、医疗、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对社会资本的全面开放,充分利用社会资本促进研发、物流、销售、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3)逐步放开服务业市场的价格。除政府必须确保的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之外,应争取在绝大多数服务业领域放开价格管制,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对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政府仍保留定价权,以保障公益性;对非基本的公共服务全面放开价格管制。

4)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为重点推动公共服务业市场开放。充分利用市场力量、社会力量扩大公共服务供给,争取使政府采购规模占财政支出比重从2014年的11.4%提高到2020年的15%~20%,服务类占政府采购总额比重从2014年11.2%提高到30%左右。

6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已提出社会资本可以进入法律未禁止的领域,但现实情况是,尽管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逐增,但如果扣除房地产投资,其他服务业投资还很低,尤其是与老百姓服务型消费需求释放相关的服务业投资比例严重偏低。因此,加快服务业发展,必须实现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性突破。在政策导向上,需要更加突出消费的导向作用,扩大有真实需求的服务业投资比例。把消费税改为地方为主的直接税,由此改变地方政府“重投资、轻消费”的行为模式。在全面普及营改增的同时,对服务业领域的中小企业加大定向减税力度,实现工业与服务业税负平等。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以社会资本为主体的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应着眼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需要支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的民营银行、社区银行等民间金融创新发展、规范发展,通过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比例。调整教育结构,以发展职业教育为重点推进教育第二次改革,实现教育模式由考试型、封闭性、行政化向实用型、开放性、专业化的转型至关重要。此外,从政府自身来看,还需要继续纵深推进简政放权改革,激活市场、激发企业活力,抓好时机全面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并进一步推进监管转型,尽快形成法治化的监管框架。

[1]李佐军.中国2015年当前经济形势现状分析http://www.sdpp.com.cn/article/37047-8zjgfvjx.htm l

[2]陈宪,殷凤,程大中.中国服务经济报告2009[M].上海大学出版,2010

[3]迟福林.转型抉择2020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与挑战.中国经济出版社

[4]贾康,迟福林.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时事报告.2012-11-08

猜你喜欢

服务型服务业城镇化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实施“三个三”工作法 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刘国中: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
家乡的城镇化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