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石器时期的满族萨满服饰雏形研究

2018-02-15宋德风张艳艳

西部皮革 2018年3期
关键词:萨满教新石器萨满

宋德风,张艳艳

(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吉林吉林 132012)

新石器时代是科学家假定的一个时间区段,该时代概念大概从一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新石器时代指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明发展阶段。①各地新石器时代遗址不出在一个历史层次上,有先后之分,各遗址出土的文物也不尽相同。但是从这一历史时期考古文物的总体面貌上来看,其最大特点是:当时的劳动工具主要为石制和骨制。关于满族的发展史,在史籍记载中最早出现在肃慎时期。②《竹书纪年》中记载:帝舜有虞氏二十五年,息慎(即肃慎)来朝,贡弓矢。③战国以后肃慎改称挹娄,时而也称肃慎。肃慎和挹娄血脉相接,生活的区域也大致相同。④以这一地区发掘的新石器时代的文物来分析满族先民文化是有科学依据的和充分可能的。此外,也可以从中探寻满族萨满服饰的雏形和它生命之初的形态。

1 萨满服饰产生的必要性

在早期的原始社会,人类靠采集、渔猎为主,生活条件艰苦,人类在与自然的斗争中获得食物,那时对大自然不能理解,一方面努力观察,认识一些自然现象,崇拜大自然的恩赐。另一方面,却又不能不屈服于大自然中风雨雷电的自然威力,于是产生了超自然的神灵观念,那也不过是人的自我升华和物的人格化的结果,从此就有了无处不在的神的存在了。人和神存在本质的区别不能直接交流,所以出现了人与神的使者—萨满。在《三朝北盟汇编》中宋人徐梦莘就说到:“珊曼者,女真语巫妪也。”⑤这里的珊曼,就是萨满,也就是巫师。萨满沟通着人神,既解神意,也能代答民望。其中,萨满为民请愿的一个关键神助就是萨满服饰,萨满服饰是萨满在神事活动中所穿着的一些和萨满文化密切相关的衣裙,饰物等。萨满服饰中的任何的服饰配件,并不是随便产生的,他们是和萨满文化相融相通的。萨满服饰是萨满观念的内在反应,是萨满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新石器时代满族先民的萨满服饰元素雏形

根据史料与考古记载,满族先民在新石器时代的生产生活中狩猎、渔猎占据了主导地位,出现了农业生产的萌芽,少数部落逐渐脱离了半游戈的生活方式,转向了定居的生活模式。因其生活方式的改变,所以出现了丰富详尽的以石器骨器为主的渔猎和狩猎工具和文化,虽然简陋,但已经是满族先民的一项重大进步。此外,在出土的陶器纹饰中搜寻到了萨满文化的痕迹。新石器时代陶器的纹饰多有篦纹、螺线纹、水波纹、云雷纹、菱形纹等。纹饰虽然是在渔猎和狩猎生活中所反应的图案,但是它使我们想到了渔网乃至水神崇拜。经过时间的推移,后期出现的萨满服饰也证实了这一猜想,各种纹路图案出现在满族萨满神服的装饰中,对水神的崇拜也是满族萨满文化中的重要信仰之一。⑥

无论怎样的社会形态之下,任何精神文化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与当时的经济文化状况相适应的,新石器时代的满族萨满教也是如此。新石器时代满族先民的萨满元素雏形大体包括以下几点:

(1)动物崇拜

在新石器时代出土的岩画及遗物中,对于鸟类的描述不胜枚举。在形象上看,水鸟、鹰、乌鸦等鸟类占据了绝大部分。他们认为鹰是萨满的形象的化身,乌鸦是人类的保护神,神鸟是太阳系的精灵。更是流传着一个美丽的神话,善神在保卫宇宙的战争中,被敌人撕碎了战裙,是太阳河中的神鸟用自己的羽毛为善神擦拭伤口,编织战裙,并且赋予她力量,因此才将敌人打败,并且从此战无不胜。除了鸟之外,蛇也是萨满教中重要的动物崇拜对象。在满族的神话中蛇是唯一沟通陆海、天地之间联系的大神,更是创世神的头发与卫士,帮助大神打仗并救其性命,是人民的保护神,也是天神的得力帮手。⑦此外,虎、熊、猛犸等等都是萨满教所信奉的大神。由此可见,在萨满的文化中,对于动物的崇拜与信仰已经融入生活,并且对这些信仰寄托了深厚的情感。

(2)自然崇拜

以自然界各种自然现象为崇拜对象的观念,在萨满教中是最常见的,在出土的文物和岩画上也证明了这一点。据记载,岩画水鸟像的胸上刻着十字架,十字架自古以来就是宇宙的象征,他的四端表示东南西北。这突出了岩画中鸟的创造作用和宇宙的本质,并且注入了与宇宙相同的观念。鸟栖息在树上,因此树也被赋予神力,树也成为萨满教所崇拜的对象。此外,萨满教对于火神的崇拜也尤其明显,新石器时代灶房是房中最神圣的场所。火神是萨满教敬仰的神灵之一,象征着生命的生生不息,是人们的保护神。此外水神和雷神的崇拜,也在新石器时期的萨满教有痕迹可寻。萨满教对于自然的崇拜痕迹,为后世满族萨满服饰的纹样图案和图腾崇拜提供了真实的依据。

(3)祖先崇拜

祖先崇拜,即相信祖先的灵魂同族体保持联系,并且认为祖先的灵魂是保护神,因此要对他们祭供食物,待遇如活时一般。在新石器时期的岩画中,人形画像是最多的一种,描绘这些面孔都是写实性的,没有任何复杂的细节描述,只有简单的菱形的面孔,轮口内充满平行的人字纹。对比现如今的萨满的神偶,无论材质如何,除了眼、口之外,面部刻画都极其简单。可见他们文化的一脉相承,历史悠久。

3 新石器时代满族萨满元素雏形在萨满服饰中的体现

在当下的满族萨满文化中,不难发现,满族萨满教对于鸟、蛇、虎、熊、火、祖先、树木等的崇拜并没有发生太大改变。这就说明新石器时代的动物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已经形成固定的模式,在几千年的漫长岁月中,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在满族萨满服饰上体现了这一点。例如:满族萨满服饰中的神帽,神帽样式虽不尽相同,但是多装饰鸟形,并且各种不同的神帽多表现所崇祀自然宇宙大神的数目、内容以及神权范围。⑧有的则以江河湖泊为祭祀的内容,有的以山川莽林为祭祀对象,满族萨满认为鸟是生命灵魂的居所,能翱翔于天地之间并且能与神想通,是能力的象征;在满族萨满服饰中,树皮也可以编制萨满服饰,特别是桦树皮,颜色多为白色,层层生长,象征着重重叠叠的天空,将桦树皮剪成蛇、蛙、熊等动物的样子,连接在一起,形成萨满服饰。藤草、毛草、羊草,也被编制装饰与乳上或者编织成裙饰;腰铃,是萨满祭祀时重要的神助工具,起初腰铃是由石头做成,挂与腰间,后期多为铁制,铜制,但都是新石器时代逐渐延续下来的形制。

4 总结

我们今天所见到和尊崇的萨满文化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存在,通过现如今的考古发现,又将这个被尘封已久的历史文化渊源重新呈现到世人面前,并且描绘出了萨满教在发展史上极其珍贵的一部分。今天我们将这一段历史文明展现出来,不难发现,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萨满文化,无论是动物信仰、自然崇拜还是对于祖先的敬仰,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一直流传至今,或许仍然是后世萨满文化所遵循的。它表明,一种文化类型一旦形成,就有一个独特的历史符号,并坚持自我完善的漫长过程,他的发展速度尽管同社会发展总进程相适应,但是稳定面貌一旦形成,他的变化轨迹幅度将会缩小,变化也将极其缓慢,并且始终遵循原始的大方向发展。

注释:

①查有梁.浅论巴蜀科技史的宏观分期[J].中华文化论坛:2012

②刘明新.浅析满族萨满教信仰的式微[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72-78.

③张福有.长白山诗词史话石砮矢写华章[J].学问,2001(2):6-9.

④韩雪峰于瑞红.浅析满族的起源与发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10):85-87.

⑤郑明嘉.太平鼓及其相关歌舞伎艺考略[J].广西社会科学,1997(1):30-32.

⑥侯霞.北方游牧民族造型艺术中的萨满文化因素[D].内蒙古大学,2013.

⑦赵阿平.满语中动物词语的文化含义(下)[J].满语研究,1996(1):17-23.

⑧赵阿平.满-通古斯语言与萨满文化(四)[J].满语研究,1999(2):22-31.

[1]查有梁.浅论巴蜀科技史的宏观分期[J].中华文化论坛杂志社:2012

[2]刘明新.浅析满族萨满教信仰的式微[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72-78.

[3]张福有.长白山诗词史话石砮矢写华章[J].学问,2001(2):6-9.

[4]韩雪峰于瑞红.浅析满族的起源与发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10):85-87.

[5]郑明嘉.太平鼓及其相关歌舞伎艺考略[J].广西社会科学,1997(1):30-32.

[6]侯霞.北方游牧民族造型艺术中的萨满文化因素[D].内蒙古大学,2013.

[7]赵阿平.满语中动物词语的文化含义(下)[J].满语研究,1996(1):17-23.

[8]赵阿平.满-通古斯语言与萨满文化(四)[J].满语研究,1999(2):22-31.

猜你喜欢

萨满教新石器萨满
鹰形陶鼎
非遗背景下萨满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以吉林省为例
大连地区新石器至青铜时代积石冢研究
新石器时代割体葬研究
新石器时代的俄罗斯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何为萨满:人类文明史的眼光
《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萨满文化研究
浅析吉林陈汉军旗萨满的文化认同
关于麻扎文化形式的研究综述
清宫信仰与盛京宫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