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艺术类教材中的书籍装帧设计

2018-02-15陈晓晓

西部皮革 2018年3期
关键词:装帧艺术类印刷

陈晓晓

(辽宁大学,辽宁沈阳 110136)

1 教育与教材的发展

现代教育中,教材是为人才培养定制的专业书籍,教材的书籍设计相对来说更加规范,出版也相对严格。传统教材是一种将教材神圣化,强调教师对其绝对服从的教材观,留给学生发挥的空间少之又少。进入21世纪以后,新一代学生更加富有朝气,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追求个性和表现自我。之前中规中矩的教材已经不能够再满足青少年的跳跃性、开放性的思维。

2 艺术类教材的创新发展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艺术为当代越来越多的人所追求。例如拍照我们要小清新、读书要文艺、生活要小资等。虽说不能上升到艺术的高度,但是人们却越来越注重生活的品质和品位。当下,教育层面上,艺术类的学生的思维更加开放跳跃,所以对于艺术类学生的教育形式也应该是相呼应的。就近十年的艺术类教材分析,书籍的设计和印刷等相比于20世纪90年代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层出不穷的纸张材质和印刷工艺迫使我们还要进行更为研究性和探索性的教材改革创新。

2.1 艺术类教材的设计要素

非艺术类教材大多以文字居多,而对于艺术类学生来说,平时接收的大都是视觉图像信息,大篇幅的文字信息使其感到枯燥乏味。而且在信息化的今天,图像化和符号化已经得到很普遍的应用,它的信息传播力也远远大于文字的信息传播力。例如,在机场、火车站等公共场所,视觉识别系统能够快速地帮助人们了解场所信息。所以,图像所传达的信息更易于人们快速理解。假如艺术类教材的设计是以图像信息为主,文字信息为辅,这样是不是能学生更好的接收到书本所要传达的信息呢?

在者是文字,自从印刷术发明,简体字成熟之后,宋体成为印刷的主要字体,这种字体虽很普及,但缺乏活力和生气,也不能够很好地符合整体板式的设计气质。其实,随着字体设计的进步,现在很多的设计类的书籍都已经开始突破字体的界限,设计出了很多出彩的字体,但是这种设计却在艺术教材中体现的很有限。

有了图像,文字,整体的色彩设计和版面编排也非常重要,整体的色彩把握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设计风格,也可以带给读者视觉的享受。版面的留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艺术类课本上是比较少的。版面的适当留白不仅可以增加页面的透气性,而且可以在学生学习的时候减轻学习的抵触情绪。今天的书籍设计中,版面留白是比较常见的了。首先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希望在精神领域能够得到放松。其次,互联网自媒体时代,网络文化的介入改变了人们早已熟悉阅读方式,也冲击了亘古不变书籍形式,人机交互更是已经成为一种大趋势。书籍要想取得发展,就一定要紧跟时代。否则,作为以纸品为传播媒介的书籍很快就会被当今的自媒体传播所取代。所以,现代书籍结合网络技术也增加了许多与读者互动的功能。也有的是需要读者配合,动手操作的一些事项等。

2.2 艺术类教材的装帧形式

书籍装帧设计中除了书籍内部的文字、图形、色彩以及整体的版式设计外,书籍的封面和整体装帧设计也尤为重要。教材的主要功能就是便于教授知识、学生携带方便、内容思路清晰。因此很多艺术类教材基本上跟大众教材差不多,但相对来讲,艺术类教材的图像信息要多于普通教材。

“装帧”可谓是书籍的“包装”,我们喜欢一本书籍,除了内容之外,首先接触到的就是书籍的包装了。熟悉材质的用途,了解材质的特性,学会选择和使用最为合理的材质,结合成审美趣味,才能提高设计质量。到目前为止,因为考虑到实用性和成本的问题,多数改良的不过是书籍的封面设计和内容板式的变化,在装帧上却是很少。但是,反向思维考虑,我们的书籍设计要是更有艺术性和趣味性,那么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是否更加积极呢?我觉得在艺术类教材中应该增强这样的实践性。当然,书籍的装帧形式不是越复杂越好,还要与内容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发挥装帧形式的作用。

2.3 艺术类教材的印刷

印刷是书籍装订前的阶段,好多时候我们会忽视这一阶段,因为现代的印刷工艺成本较高。其实恰恰相反,好的印刷工艺能为书籍的设计增色不少,而且它的触感相当明显,好的书籍设计,一定是可以引发人的五感,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为一体的。

艺术类的教材应该是最为有艺术性的,教材不仅仅只是为了教授知识。因为传统教材以传授知识为主,所以学生在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很随意的就扔掉或者卖掉书本。如何去延续书籍的价值呢?这就需要我们从书籍设计的多方面考虑,尤其是教材书籍,怎样才能发挥它更大的价值?改革开放之初,多数采用普通纸张和黑白凹凸印刷,现在工业发展使纸张的成本大大降低,特种纸和特殊印刷工艺已经被大量使用。艺术类专业特色的书籍设计上,应用多种材料和印刷工艺、结合书籍信息和版式设计环节是提高我国艺术类书籍设计水准的关键因素,因此应该尤为重视。

3 创新创业教育与教材研究及实践

创新创业教育是当下我们比较重视的教育形式之一,这是从实践的方面考虑的。那么,在教材上的研究便是理论上的,这两者应该是相互呼应的、共同跟进的,才能在新时代环境下实现教育上的创新发展。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基础,人才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教育上的创新改革是当下时代所必要的实践。

今天的教育相对以前来讲有了很大的进步。单从学校教育来讲,互动创新的课堂教育形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从家长的角度来讲,更多的家长越来越注重儿童的启蒙教育方式,而忽视了对青少年的教育方式;从社会的角度讲,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实用教育。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其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转化为实践,需要依托有效的课程载体,所以课程体系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因素。只有把实践上的创新教育和教材上的知识传授相结合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和创业教育。如今高校的“挑战杯”就是针对社会形势所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这是一种很好的开端,期待以后给大学生带来更多的实践机会,以提高现代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1]胡知凡.艺术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09

猜你喜欢

装帧艺术类印刷
印刷:让书籍更普及
超级印刷机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艺术类专访心得
绿色印刷
中国出版政府奖装帧设计奖获奖作品集(2007—2013共3册)
绿色印刷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基于线性视觉流程的出版装帧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