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养老建筑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

2018-02-15胡芳

建材与装饰 2018年50期
关键词:养老主体老年人

胡芳

(天津市新型建材建筑设计研究院 天津 300384)

引言

老龄化社会的来临,使养老问题成为我国重要的民生问题。在养老问题日益加深的今天,关注养老建筑,抓住人口老龄化为养老设施和相关服务业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能够让房地产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更加科学。养老地产的主要形式为老年住宅、养老机构等。保险公司、房地产开发商、养老服务机构等是主要的开发主体。我国的养老地产正处于重要的起步阶段,当前盈利模式尚不清晰,关注其发展趋势,能够让房地产企业更好的抓住发展机遇。

1 中国养老建筑的现状

就目前来看,我国的主要养老模式不过是居家养老和社会养老。这两种所谓居家养老,就是在自己的家庭中养老,这样的养老模式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当然并不能满足老年人的所有需求。社会养老,在我国现阶段得到实施,但并没有得到全面开展,主要存在资金与人员的实践操作困难[1]。

在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之后,我国的独生子女数量不断增加,独生子女的生活和工作压力较大,使得照顾老人的精力减少。家庭结构的改变,让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的数量都急剧增多、这些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不健康,会导致许多社会问题的出现。

目前来看,我国的养老建筑主要存在两点问题:

(1)养老建筑产业的第一要素是盈利。在养老地产需求较大的今天,很多房地产企业在开发项目时,最先考虑的仍然是项目的盈利问题。其实对于一个房地产企业来讲,盈利是必要的目标,他们不可能像福利机构一样实施非营利行为。但养老建筑的盈利,应当以满足老年人的生理需求、心理需求为前提,以养老建筑功能完善为前提。而不是一味地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不给老年人提供良好的养老服务体系[2]。在我国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能够享受更长时间的晚年生活。也正是因为如此,地产企业开始关注养老建筑。在关注的同时,只考虑了企业利益,然而并没有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幸福考虑,使得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越发趋向于居家养老。企业要想获得更高的利益,就更要为老年人着想。从他们的心理需求与行为需求入手,将老年人的想法渗透到养老建筑的设计中去。只有满足需求才能获得利益。

(2)养老建筑的功能不尽完善。在中国,最早的养老机构是由国家兴办的社会福利机构,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但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养老建筑的功能较为单一,只是解决了老年人的温饱问题。提供给老年人一个有效的聚集场所和相对简单的医疗场所。在社会福利机构中,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度明显不足。而当代老年人对于娱乐活动、健康餐饮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功能没有在养老建筑中体现出来,就很难让养老建筑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3]。

2 中国养老建筑的发展趋势

在老龄化现象逐渐加剧的过程中,与养老相关的服务产业将会获得越来越多的发展机遇。地产行业抓住养老地产发展的机会,借助国内外先进的养老建筑理念,才能推进养老地产的发展。

(1)加强养老建筑开发主体合作,完善养老产业链发展。与传统的住宅地产不同,养老地产的建设主体与接受主体具有特殊性,盈利模式也需要深入探索。目前,养老地产的建设主体合作不多,衔接效果不尽如人意,使得我国的养老产业链还没有有效形成,盈利模式也不尽清晰。在未来的养老地产发展过程中,每一位参与主体都应当从我国社会的具体情况出发,借助美国与日本等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促进养老建筑建设主体的有效合作,让产业链的内容更加细致,吸收成功经验,促进建设主体之间的有效合作,让每一个主体都能够发挥出其专业优势[4]。像房地产开发商、养老服务机构和保险公司,是养老建筑的主要建设主体,在养老建筑项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项目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多个参与主体的沟通和共同探索。一起发现有效的运营模式,将养老产业涉及到的内容细分下来,使养老产业结构更加多元化,产业链条更加饱满。让养老建筑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健康水平和不同收入水平的老年人,才能使养老建筑面向所有老年人。养老产业应当从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入手,像教育、娱乐、保健、老年文化、医疗康复等这些元素的融入,能够让养老建筑以及养老地产得到有效应用和发展。在盈利模式方面,应当将租售合并在一起。通过地产销售的方式促进资金回流,也能保证部分物业以租赁的形式实现现金流的稳定化。

(2)拓展养老建筑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模式。资金,对于房地产项目的开发与建设来讲十分重要,在养老建筑项目的开发和运营上也是一样的。过去,我国养老地产的融资渠道十分单一,即银行贷款。养老建筑项目开发单位,与金融机构,像证券公司或保险公司合作。但这部分资金远远无法与银行贷款所得资金相比,养老地产的产业链较长,需要整合很多资源,对资金的需求也很大。且资金的流动性较差,传统的融资模式并不能满足养老地产项目对资金的需求。而资金的限制,会影响养老地产的快速发展。

目前,政府部门应当以关注民生问题为切入点,关注养老地产的发展。给予直接支持或者政策上的辅助,促进养老地产融资模式的创新。在美国,养老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得到政府财政支持和有效的银行贷款,还能以社会融资和募集的方式获得资金。将这样先进的经验引入到我国养老建筑的发展中来,创新资金供给方式。以政策引导市场突破市场限制,让养老市场变得灵活开放起来,有利于养老建筑问题的解决。鼓励民间资本融入到养老地产市场之中,鼓励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吸纳海外基金,能够让养老地产项目的开发和运营得到有效保障[5]。

(3)加强行业标准建设,实施养老地产发展的有效监管。养老地产行业的发展环境比较混乱,影响了养老地产的秩序。养老建筑的建设标准没有得到明确建立,使得市场监督作用难以发挥。大部分养老建筑只是空谈,使得养老建筑与普通的住宅建筑并无差别,养老功能与预期相差较远。

政府部门应当通过养老地产行业特殊性的分析,建立相关的标准,加强养老地产发展的市场监督力度。通过相关专家学者的组织,推进榜样性养老地产企业的建立,使养老地产的建设标准、验收标准能够落实到市场之中。明确行业准入制度,更要制定违规惩罚措施。在养老地产逐渐成形的过程中,要建立监督小组[6]。通过有效的监管,让政府参与到养老地产的监督中去,让企业积极自我检查,鼓励群众监督举报。用这样的方式,构建良好的养老地产发展环境。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养老地产目前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养老地产的产业链尚不完善,在发展的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问题。关注养老建筑的现状,并针对房地产行业现在的发展趋势去分析养老建筑的前景,能够让养老产业链的培养更加科学,养老产业盈利模式更加合理。

猜你喜欢

养老主体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养生不是养老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