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的思考

2018-02-15郭迎春

建材与装饰 2018年50期
关键词:外加剂原材料骨料

郭迎春

(北京住总实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北京 100025)

引言

通过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方式,能够提高对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的控制水平,进而降低原材料在实际建设工程中应用的出错率,并且确保了混凝土的应用性能和可靠程度。因此,在具体的建设工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做好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工作,并按照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掌握好原材料应用方式。

1 控制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的意义

1.1 能够确保混凝土施工的安全性

在建设工程开展过程中,如果施工人员能够结合工程需求和技术标准,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并处理好其中的质量问题,这将会另混凝土原材料的应用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混凝土工程及建设工程的施工安全性便会提高。同时,施工安全性得到了提高,各种施工事故的发生概率便会降低,施工工程便可以顺利进行,得以确保建设工程如期完成。

1.2 有利于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

通过对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能够另混凝土施工工程的施工质量得以提高。同时,施工人员在开展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工作的过程中,其质量意识和专业能力也会逐渐提高,并且能够为后续工程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提供丰富的经验和有效的方式,长期以往,建设企业的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将会逐渐提高,这不但能够推动建筑行业的良好发展,还能够提高建设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1]。

1.3 能够降低混凝土施工风险

确保混凝土原材料质量,能够降低混凝土施工风险,进而消除混凝土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同时,施工人员通过规范合理的管理方式提高了混凝土原材料的应用质量,并及时对存在质量缺陷的原材料进行科学处理,真正实现了混凝土原材料在建设工程中的安全应用,最终达到降低施工风险的目的,建设工程和施工人员的安全能够同时得到有效的保障。

2 控制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方式

2.1 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方式

2.1.1 水泥质量控制方式

(1)合理选择水泥类型。水泥是混凝土建设工程开展过程中应用最多的原材料,水泥质量控制便是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的核心,为此,施工人员需要做好对水泥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工作。在实际的建设工程中,施工人员需要结合工程建设规模来选择合作水泥生产企业提供的水泥,切记不能选择小型粉磨站提供的水泥;并且在选择水泥之前,需要对水泥中熟料、调凝剂、掺合料的配置比例进行全面调查及分析,避免选择碱含量或铝含量较高的水泥。北京地方混凝土标准明确规定,灌浆用水泥强度不能低于42.5,水灰比例不能超过0.42,搅拌后3h泌水率不能超过3%,泌水水分需要能够在24h之内被水泥浆吸收。

(2)做好水泥质量检测工作。在水泥进厂之后,施工人员需要按照水泥质量标准做好分批留样及质量检测工作[2];如果建设企业应用了新品种水泥,施工人员进行水泥与外加剂适应试验,并总结出水泥不同龄期下其相应混凝土的相关指标,在检验合格后才能被应用在混凝土施工中。此外,针对每一批次的水泥,工作人员都需要向生产厂家所要水泥的生产许可证、质量合格证、理化检验报告等相关证明,并对比理化检验报告数据和试验结果,在此基础上探寻最佳的混凝土配置水泥比例,同时将技术资料储存到企业数据系统中,以便后续应用和查找。

2.1.2 掺合料质量控制方式

(1)检测掺合料物理性能。混凝土配置中的应用的掺合料适宜选择粉煤灰、超细硅灰、磨细矿渣粉等,其中的物质能够和水泥因水化作用而产生的氢氧化钙相互作用,进而形成水化硅酸钙凝胶,水化硅酸钙凝胶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密实程度,进而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在实际的混凝土配置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按照规范仔细检查掺合料的细度、流动度比等性能,避免市面上质量不合格的掺合料进入到混凝土施工场所[3]。

(2)确保掺合料质量和混凝土耐久性的一致性。由于掺合料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和易性,在测量掺合料质量时,需要考虑到其和混凝土耐久性的一致程度,同时,还需要对掺合料的放射性比进行定期检测,杜绝应用放射性比超过1的掺合料,除此之外,还需要进行氯离子定期检测等工作。

2.1.3 粗、细骨料质量控制方式

(1)对粗、细骨料进行质量抽查。混凝土配置应用的细骨料主要有天然河砂、机制砂等,粗骨料主要有碎石、卵石等。由于混凝土配置中应用的粗、细骨料大部分是天然矿石,导致其材料质量具有不稳定性和多样性特点,为此,需要对粗、细骨料进行质量抽查,并着重考虑混凝土质量相关度较高的指标,如砂石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骨料压碎指标、骨料合理级配等[4]。北京地方混凝土标准明确规定,粗骨料直径不能超过25mm,且不能超过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不能超过钢筋最小净间距的3/4。

(2)合理储存粗、细骨料。不同类型的粗、细骨料有不同的储存要求,为此,施工人员需要按照类型储存粗、细骨料,避免因储存不当导致粗、细骨料质量下降,并且需要注意储存季节,在夏季注意防雨,在冬季注意防冻块。此外,需要保证粗、细骨料储存环境的干净整洁,禁止将粗、细骨料与生石灰、硫磺、蔗糖等物质储存在一起,并做好混凝土搅拌站原材料料仓的管理工作。

2.1.4 混凝土外加剂质量控制方式

(1)选择适应性良好的混凝土外加剂。混凝土配置过程中经常应用的混凝土外加剂有高效聚羧酸型泵送防冻剂、聚羧酸盐混凝土泵送防冻剂、奈系混凝土泵送剂等,其在混凝土配置中的应用作用如下:在相同搅拌用水量前提下,提高混凝土在搅拌时的流动性能;在保证水泥流动性的前提下减少搅拌用水量,以此来提高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同时减少对水泥的应用量;提高混凝土其他物理性能。由于混凝土外加剂性能直接关系到了混凝土耐久性和运输性等相关性能,选择适应性较好的混凝土外加剂,在确保混凝土质量的同时,还能减少混凝土生产成本,具体来讲,在选择混凝土外加剂时,需要考虑到混凝土外加剂的比重、减水率、抗冻等级、流动性、和易性、凝结时间等相关指标。

(2)做好对混凝土外加剂的质量检验工作。对混凝土外加剂进行质量检测,能够更好的掌握混凝土外加剂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进而检测混凝土外加剂的稳定性和合理性,主要的检测方式有混凝土试验、水泥净浆试验等,施工人员需要结合试验结果来选择混凝土外加剂,并确定其应用比例,同时还需要结合季节变化及外界环境变化适当调整混凝土外加剂掺量比例。

2.1.5 混凝土预拌用水控制方式

在预拌混凝土中,用水质量控制要求如下:不能破坏混凝土的凝结硬化和和易性等相应性能;不能对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造成影响;不能对混凝土钢筋结构产生腐蚀作用;不能对混凝土表面造成污染。目前,常见的预拌混凝土用水类型有地表水、饮用水、地下水、经过处理的工业废水,在应用前,施工人员需要对用水中的Cl-离子含量、有机质含量进行检测,检验结果合格之后才能应用,并且水质较差的水资源不能被应用到预拌混凝土中。

2.2 建立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体系

①建设企业需要建立保持全方面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意义,并从全方位、多角度、全过程的角度开展质量控制工作,将先进管理技术、规范管理体系、科学数据统计方式结合到一起,真正做到全面化控制,同时将质量控制理念推广到全体企业员工中[5]。②建设企业需要建立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制度,如原材料采购与检验制度、原材料合格供应商名单制度,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同时建立质量管理网络体系;同时,建设企业还需要做好对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工作,并建立质量控制程序,按照每项程序需求来配置工作人员。

2.3 聘用有职称的技术管理人员

企业员工是开展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工作的主体,员工的专业水平便成为了影响原材料质量控制工作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建设企业需要聘用有职称的技术管理人员。同时,建设企业需要建立质量管理人员培训制度,并制定质量管理人员培训规划,按照规划和培训制度来培养质量控制人员,使其具备良好的质量意识和专业能力,及时掌握先进有效的质量管理控制方式。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原材料采购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对采购工作及原材料质量的重视程度,避免质量不合格的原材料进入到施工现场。此外,试验人员也需要提高对试验工作的重视程度,严格按照预拌混凝土工作对原材料的质量要求来进行试验,进而完成对混凝土原材料相关性能的试验和数据采集工作,这要求试验人员在掌握规范试验方式及流程的前提下,保证试验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3 结束语

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是整体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要环节,为此,建设企业需要针对预拌混凝土原材料制定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并提高建设企业员工的质量意识和专业素质,同时做好对水泥、掺合料、粗细骨料、混凝土外加剂等各项原材料的采购、质量检查、储存、应用等工作。

猜你喜欢

外加剂原材料骨料
低品质再生骨料强化技术研究
建筑工程掺外加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检验
不同骨料替代方案下再生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分析
基于多重点云与分级聚合的全级配混凝土三维细观结构高效生成方法
水利工程原材料质量检测控制探讨
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差的原因分析与解决措施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研究
再生骨料含量对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观点
知识无穷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