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猪病防治确保生猪健康养殖对策

2018-02-15郑忠勇

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养猪户肌肉注射无害化

郑忠勇

(云南省宁洱县德安乡农业服务中心,云南 宁洱 665199)

1 宁洱县生猪疫病防治基本现状

宁洱县辖9乡镇89个村居民委员会1177个村民小组35890户农户,其中生猪养殖户30478户,占全县农户的80%,每年生猪存栏280000头,出栏肥猪250000头,商品仔猪300000头,每年需生猪疫病防疫830000头,而实际防疫生猪76000头(除老弱病残不能防疫外),应免疫密度达100%,生猪疫病死亡率年均控制在2.8%,虽然低于省、市下达控制指标3%以内,但每年发生猪病而导致生猪死亡数达23000头,相当于损失1840万元。这样,每年发生的生猪疫病危害了生猪产业健康发展,影响了生猪养殖户的经济收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 生猪防疫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2.1 生猪免疫程序不规范

每年对生猪疫病防疫实行春、秋两防,并采取“整村推进、集中免疫”强制免疫注射,有效提高了生猪免疫密度,但开展的生猪免疫仅仅是“口蹄疫、猪瘟、蓝耳病”3大动物疫病,没有按当地生猪疫病流行发展态势和结合病源学调查、疫病监测结果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生猪免疫程序,使猪肺疫、气喘病、猪丹毒、圆环病毒病、仔猪黄白痢病等未得到防疫,导致零星发生这些生猪疫病而造成生猪死亡。

2.2 生猪免疫漏防且防疫质量不高

由于农村生猪养殖实行“春、秋”两防,对当时不能免疫的病残猪和刚出生的弱小仔猪则错过了免疫时机,而防疫员却不给予未防疫的生猪进行补针免疫,生猪免疫漏防较为普遍,使生猪防疫出现“空白点”。另外,防疫员为了快速完成防疫任务,对生猪免疫注射往往是打“飞针”,出现免疫剂量不足;也会因为生猪免疫出现应激反应导致生猪发生病变,甚至死亡,生猪养殖户向防疫员索赔,而防疫员省得养猪户找麻烦或承担不起免疫应激造成生猪死亡的赔偿损失。这样,在免疫注射生猪时,故意减少免疫注射剂量,达不到免疫注射的有效剂量,使免疫过的生猪同样发生疫病,极大的影响了防疫员在农民群众中的信誉度和满意度。

2.3 病死害猪处理不当

养猪户对病死猪采用挖坑深埋、焚烧、化尸池(井)无害化处理的极少,普遍就是乱丢乱扔,扔进箐沟水边和河流,及其山间树林,病死猪尸体腐烂,不仅影响空气环境卫生,危害人畜健康质量,更危害的是形成二次污染,再次把病毒病菌随空气传播、直接、间接地侵染健康的畜禽,使养殖的畜禽感染发病,危害了畜禽的健康养殖和农民的经济收入。

2.4 治疗病猪用药不正确

由于缺乏兽医专业技术人员,每乡镇仅有大专院校、中专毕业的畜牧兽医专业科技人员3~5人,且服务区堿点多面广,加上农村养猪户分散不集中,乡镇在职兽医科技人员不能面面具到。这样,对猪病的治疗主要靠村级防疫员或养猪户自行医治,这些人往往缺乏兽医临床经验,在用药上不能对症治疗,不分病毒病菌病,普遍以青霉素、解热镇痛、清热解毒等药物为主进行治疗,由此称为“青霉素”医生,不按病因、病症科学用药,乱用药物,或是养猪户自行医治无效才报告给乡镇兽医站,延误了治疗时间,造成病猪死亡,给农民带来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5 生猪养殖管理粗放

很多养猪户仍然沿袭传统的养猪模式,猪舍简陋,阴暗朝湿,雨淋日晒,加上养猪户不清扫、冲洗猪舍,不搞环境卫生消毒,让猪生存在脏乱差的环境里,给病毒病菌滋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使养殖的生猪感染发病。

2.6 养猪农户防疫意识淡薄

养猪农户“重养轻防”思想较为突出,认为养猪关键在于喂上好的饲料,能吃能睡就行了,防疫可有可无,有病再防再治,麻痹的防疫思想,一旦周边养猪农户发生生猪疫病,防不甚防,无药可救,导致生猪发生传染病,既损失了药物治疗费,又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3 对策与建议

针对农村养猪普遍存在的问题,确保生猪健康养殖,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3.1 制定科学合理的生猪免疫程序

实行春、秋两防及常年补针免疫为重点,在推行“猪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321免疫技术即生猪肌肉注射口蹄疫1ml,猪瘟、猪蓝耳病混合均匀肌肉注射1ml;还要搞好猪丹毒、猪肺疫各免疫接种1次,肌肉注射1ml;仔猪副伤寒在仔猪断奶后合群时(28~35日龄)肌肉注射仔猪副伤寒菌苗1ml;仔猪大肠杆菌病(黄白痢病)在妊娠母猪于产前40~42d和15~20d分别用大肠杆菌腹泻三价灭活菌苗(K88、K99、987P)免疫接种1次,后海穴注射1ml;仔猪红痢病在妊娠母猪产前30d和15d,分别用红痢灭活菌苗免疫接种1次,肌肉注射3~5ml;猪气喘病免疫接种1次,肌肉注射1ml;圆环病毒病免疫接种1次,肌肉注射1ml;猪乙型脑炎在蚊蝇季节到来之前用猪乙型脑炎弱毒疫苗免疫接种1次,肌肉注射1ml;猪伪狂犬病免疫接种1次,肌肉注射仔猪1ml,成年猪2ml。

3.2 实行生猪强制免疫,提高生猪免疫密度和质量

为了避免生猪免疫出现漏防和免疫空白点,在执行好“整村推进、集中免疫”的同时,应采取常年补针免疫有效措施,对春秋两防未能免疫的弱病残猪、怀孕母猪、出生仔猪给予补针免疫,做到不漏户不漏猪,有猪必防,杜绝打“飞针”,且保证免疫剂量注射到猪的体内,从而提高生猪免疫密度达100%以上,免疫抗体水平保护率达80%以上,确保生猪健康养殖。

3.3 加大生猪免疫应激死亡和病死害猪无害化处理的投入

县、乡镇政府要把生猪免疫应激死亡补助和病死害猪无害化处理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对生猪疫病免疫产生应激反应造成死亡的给予一定补助,要求补偿仔猪300元/头、中猪800元/头、肥猪1500元/头,以此消除防疫员 “真打”导致生猪发生免疫应激反应死亡而养猪户索赔的顾虑,从而保证生猪免疫质量。对病死害猪作挖坑深埋、焚烧、化尸池无害化处理的给予补助仔猪50元/头、中猪100元/头、肥猪150元/头。以补助的形式提高养猪户自觉接受生猪疫病免疫和无害化处理病死害猪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净化养殖环境,消除病毒病菌滋生传播的隐患,有效控制生猪疫病的发生。

3.4 科学使用兽药治疗病猪

对病猪应认真综合分析病因、找准病症,然后对症下药,合理搭配药物,杜绝出现“青霉素”医生或庸医行医而延误了治疗时机,并因用药不当使病猪死亡造成经济损失。为此,养猪户应及时报告当地兽医部门进行诊断,调查病源,做到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早处理,把猪病尽快治愈或控制在最小范围,不让病毒病菌传播,挽救或减少猪病造成的经济损失。

3.5 科学管理,提高生猪饲养水平

要指导养猪户搞好生猪养殖环境卫生工作,包括圈舍、圈外的卫生,每日做好圈舍的清扫、清洗,生猪在圈舍实行“吃、睡、拉”三定位,粪尿污水集中排放进入沼气池或化粪池,吃、睡地处干净卫生,并要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圈内外消毒,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防范猪病的发生。同时,供给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和洁净的饮水,并驱除生猪体内外寄生虫病,让猪保持在良好的健康状况,保障生猪健康养殖发展。

3.6 加强宣传动员,增强养猪户的防疫意识

要广泛宣传生猪疫病防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认识“防疫为零,养猪效益为零”的危害性,引导养猪户树立“无病先防,防重于治”的科学理念,正确认识生猪健康养殖的价值观。让养猪户懂得明白生猪疫病防疫势在必行,从而消除养猪防疫可有可无“自生自灭”的传统不良习性。让养猪户主动接受生猪免疫,并形成养猪必防的良好氛围。让养猪户自觉处理病死害猪,并达到无害化。通过广泛宣传动员和实施生猪疫病防范,为生猪健康养殖提供良好的保障。

3.7 搞好猪舍建设,为生猪发展提供良好的养殖环境

要抓住国家实施提升人居环境为契机,鼓励和支持养猪户建设人畜分离生猪养殖小区,集中建圈应远离村民生活区堿600m以上,且地势高燥,向阳背风,猪舍高度3.4m,通风明亮,配套设置自动饮水器、饲料槽、母猪产床、限位栏、保温灯、沼气池、化粪池、化尸池等设施设备,并按标准的饲养密度合理规范建设猪舍即仔猪0.2m2/头、肥猪1.2m2/头、母猪4m2/头。排污实行雨污分离,干湿分离,控制病毒病菌滋生和污染环境。

猜你喜欢

养猪户肌肉注射无害化
湖北出台磷石膏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
影响农村养猪户猪病治疗效果的因素及对策
两种高温法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灭菌效果比较
基层养猪场户非洲猪瘟防控实用技术
影响农村养猪户猪病治疗效果的因素及对策
高值无害化利用 废白土大有可为
蔬菜制种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措施
基于坐位肌肉注射的关键问题探讨
肌肉注射给药致臀部大出血1例
腹腔镜术后肌肉注射天花粉蛋白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7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