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五届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17年会长全体会议上的工作报告(之一)

2018-02-14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会长乔龙德

江苏建材 2018年1期
关键词:建材行业水泥协会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会长 乔龙德

(2017年12月20日)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启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并举新征程构建新时代转向高端发展的新蓝图朝着超越引领战略目标奋勇前进

举世瞩目的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向全世界宣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 “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十九大继承与创新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和崭新的境界,确立了新的目标,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在新目标、新作为、新气象的背景下和鞭策面前,中国的建材行业应该更好地把握自身发展的脉搏,作出时代的回答,紧跟新时代的步伐,谋划与构建新时代转向高端发展的新蓝图,在新的起点上开创、开启建材行业整体发展进入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并举的新征程,为提前实现建材工业创新提升、超越引领的发展战略奠定基础。我国建材行业经过长期的高速发展,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新材料、新产品、新需求、新领域开发和应用都不足,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成为行业的当务之急。进入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补短板、调结构、稳增长、增效益的新阶段以来,建材行业在创新驱动下特别在大企业的带动下出现了很多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和新气象,为行业进步与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行业发展正在打破雷同、重复、注重量的发展旧格局,开始转向高端发展、绿色发展,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和新的发展格局,代表着行业新的发展的前进方向;行业协会的工作方式、组织方式、管理方式也不断创新,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些只是代表着新的进步的一面,只是代表刚刚迈进新时代的行业先进的一面。就整个行业的总体情况而言,产能严重过剩与产业组织结构和企业结构、技术装备结构、产品和品种结构不合理及整体经济运行效率低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传统的发展理念和传统的发展方式、资源配置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在所有产业普遍存在,产业技术和品种多种层次并存,企业多种层次并存且数量过多,不少产业长龙式的拖着长尾巴既走不动又甩不掉。这就是我们谋划未来发展的依据和出发点,这就是行业的脉搏,为此我们必须展开新的谋划与布局。

一、认真贯彻国办发[2016]34号文件精神,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行业确定的四个攻坚战、两个加快,形成了建材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新业态和新局面

国办发[2016]34号文《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全方位地、有力地推动了建材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步伐。以34号文为动力,全行业努力推进一定要打赢去产能补短板、打胜提升传统产业增加市场应用和提升竞争力、打响发展建材服务业、打好节能减排达标全面加快提升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四个攻坚战;着力加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着力加快推进“走出去”发展的两个加快,形成了指导方针、实施路径与手段、目的效果三位一体的去产能、补短板、调结构的转型升级新格局,建材行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全行业全方位动员和部署,围绕供给侧改革自我革命、自我发力、自我攻坚,不仅遏制了经济效益严重下滑的势头,而且全行业出现了良好的稳增长局面。同时,还推进了以政策、法规和行业自律为主要内容的大量的去产能、补短板的前期准备工作。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建材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5.9万亿元,同比增长12%,全年利润总额3900亿元,同比增长13%,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增幅都会高于工业系统平均增幅。

(一)以创新驱动,靠科技创新提升开启了由中低端为主体转向高端发展、跨界发展的新业态

重点新材料领域迈向高端发展。联合会联手中国建材科学研究总院、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等15家具有科技创新实力的单位,共同制定了《加快建材新兴产业发展重点产品导向目录》,并提出了《建材新兴产业发展组织实施路线图》、《建材新兴产业重点发展与突破的领域和项目目标责任与进程表》,明确了现阶段新兴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对少数有代表性、能够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的 “特种功能玻璃材料及重点产业制造工艺技术”等17个项目,列入了国家重点支持项目并先期获得3.57亿元的项目经费,推荐了一批建材制造关键装备和关键共性技术分别列入了国家《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7年)》之中。

在大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带动下,行业转向高端发展的趋势日益涌现,中国建材集团旗下的中复集团建成了高端的单线1000吨SYT55(T800级)碳纤维生产线,标志着我国在碳纤维领域迈出了战略性的关键一步;中国建材凯盛集团在光电材料领域建成了触摸屏用超薄高铝盖板玻璃生产线、年产1.5GW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模组工厂,开始建设8.5代TFT-LCD超薄浮法玻璃基板生产线;中材科技建成了年产2.4亿平米的锂电池隔膜建设项目;中材高新在特种陶瓷领域启动了年产100吨高性能氮化硅陶瓷生产线的建设。与此同时,行业内一批高端产品随着工艺改进、性能功能改进与提升,由国内先进水平跃上了国际领先水平,非线性光学晶体、闪烁晶体等制备技术大部分达到国际领先。

新型干法水泥、浮法玻璃“两个二代”的技术装备研发在多数指标实现了中国制造的基础上有30%-40%的技术与经济指标可以实现中国创造。玻璃行业的世界最薄触控玻璃、超薄超透光玻璃、光电玻璃、光电设备;玻璃纤维行业大多数的制造技术、装备及产品,尤其是高强、高模用纱、无硼无氟用纱,复合材料中部分尖端军工复合材料、部分海洋工程用复合材料;非金属矿行业的石墨负极材料、石油催化用高岭土、硅灰石矿物纤维及部分石墨、萤石、高岭土等选矿工艺技术;建筑卫生陶瓷行业的抛光砖、微晶陶瓷复合砖;新型建材行业的石膏板、绿色装配式房屋;石材行业的花岗石框架锯装备制造;管桩行业的管桩防腐技术、超高强管桩生产技术、免蒸压免蒸养技术等等,目前为止全行业已有一批技术装备和产品达到高端并与世界领先并跑,成为行业发展的亮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以政策、标准为牵引促使落后产能、无效产能退出市场,使结构调整优化进入到有了实质支撑的新阶段

遏制雷同技术新增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既是实现结构调整优化的本质要求,又是行业效益稳定增长的可靠保证。为此,全行业协会系统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十分重视政策的制定和标准的创新提升。中国建材联合会围绕去产能的四项标准和用于补贴去产能安置职工筹措资金办法等,先后出台了8个政策性的文件报告,并先后与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领导面对面汇报,得到充分认同与支持,在之后的综合性淘汰落后产能等政策中有的内容已经得到体现。

中国水泥协会出台了淘汰落后产能、实施错峰生产、对全国水泥行业去产能各省市三年指标分解和设立专项资金等10个政策性行规行约的文件。玻璃协会先后制定了去产能、区域市场整治等4个行业政策法规性文件。各省区市在贯彻国办发[2016]34号文件中发挥了重要的推进与协调作用,全国31个省区市都程度不同地出台了淘汰落后产能、实施错峰生产、限产停产和稳增长增效益的政策与规定。在全国基本形成了紧逼落后产能退出市场的政策氛围。中国建材联合会分别与中国水泥协会、玻璃协会先后在新疆乌鲁木齐、湖北武汉和安徽芜湖、河北沙河举办了水泥、玻璃行业去产能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几次专题会议。一年多来水泥协会召开了40多次类似的专题专场会,玻璃协会召开了8次类似的专题专场会,使错峰生产、行业自律、市场整治、效益回升在重点企业做到家喻户晓。中国建材联合会和水泥协会、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联手召开了“停止生产32.5等级复合硅酸盐水泥动员会”,制定了《停止生产32.5等级复合硅酸盐水泥的分工与责任》。组织了对水泥、平板玻璃新增产能的检查与清理,对近两年仍新建的42条水泥生产线和10条平板玻璃生产线根据不同性质分别予以警示、曝光,制止和转交有关政府部门处置,对其形成了威慑力。对水泥企业生产许可证发放进行了逐一排查,初步确定水泥无证生产企业共301家,涉及熟料产能7662万吨,水泥产能2.4亿吨。对水泥设计能力和实际产量核实进行了部署,为此联合会已向国家质监总局提供了专项报告,国家质监总局正在据此开展水泥无证生产专项清查。

创新提升标准是去产能、补短板、调结构,促进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手段。联合会开拓了协会团体标准,也是全国工业制造业系统唯一的团体标准试点单位。前不久又召开了标准创新提升推进行业去产能、补短板,促进行业转型升级的宣贯大会,再次提出了创新标准内涵和延伸标准功能的创新理念,提出了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要淘汰落后的标准,要用先进的标准促进行业结构调整。预计32.5复合硅酸盐水泥标准取消在近期会有结果,中国字头的各专业协会大多与联合会联手开始制订协会标准。最近还提出了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单位产品碳排放限额国家标准的制定计划,完成并发布了6项绿色建材产品评价国家标准,拟开始制订一批高端、绿色产品空缺领域的新产品标准,2018年上半年先进的新标准制订不少于60个,一定要使滞后了多年的标准重新回到标准本来的位置上。

在行业政策、标准、错峰生产、行业自律、遏制新增、淘汰落后产能多种举措的组合作用下,顶住了产能严重过剩和市场无序竞争带来的经济效益严重下滑的危机,水泥、平板玻璃、商品混凝土、玻璃纤维、石膏等行业效益都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其中水泥行业可望冲刺1000亿元利润的历史水平,平板玻璃行业利润总额可达100亿元,比上年几乎翻一番。

(三)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发展实现了具有划时代式的提质提速,长期未能突破的瓶颈和长期不能达标的一批企业都有了新的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成果,绿色低碳、节能减排是全社会的共同追求,更是建材行业自身属性决定的比他人更应有自觉的客观要求。近两年来,随着国家环保达标、环保巡视力度的加大,各级政府在环保与GDP增长之间选择了文明与绿色低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得人心。在政府、行业、企业共同努力下,建材行业在对不达标企业停产关闭,对不达标设备进行改造更新,对不听劝阻、整改措施不力的企业进行惩罚诸方面有了前所未有的鲜明态度和工作力度。为此一批长期能耗、环保不达标的,一批应该搬出城市的企业但长期没有搬动的老大难问题,去年已经解决了一大部分。

全行业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形成了多方位的合力。联合会将节能减排达标连续多年作为自身重点工作列入推进的十大重点工程和18项攻坚任务之一,在广东新明珠集团公司召开了水泥、玻璃、建筑卫生陶瓷三大产业节能减排达标动员大会,明确了三大产业三年全部达标的攻坚目标。今年又扩展到了砖瓦、石材等12个主要产业。预期到今年底,水泥、玻璃、建筑卫生陶瓷三大产业在产的生产线达标比例将分别达到92%、93%、90%左右。

提出的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政策建议有关内容得到了采纳,列入了《“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和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发布的《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一批企业得到了政府的政策支持。

绿色低碳发展正在成为建材行业新的发展亮点和重点。联合会和所有中国字头的产业协会都编制了《关于推进绿色建材发展与应用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十三五”末绿色建材生产、使用比例占到建材总量的30%左右。在工信部、住建部的牵动下,开展了绿色示范和绿色评价工作。联合会、建材总院、金隅集团等分别开展了编制绿色建材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评价技术规范,仅国建联信认证公司就已经开展了两批78家企业的绿色评价。颁发三星级绿色建材评价标识证书共150份。在工信部公布的第一批绿色制造示范名单中,东方雨虹防水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南方水泥有限公司、金隅鼎鑫水泥有限公司等26家单位入选。配合国家发改委正在推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工作,中国建材联合会最近专门设立了绿色低碳发展办公室,并准备配备专业的工作团队,与绿色产品、装备制造、产品标准的制定融为一体、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进入新时代。

(四)以大企业重组的突破、以国际市场有了实质经营之后的实现了两个市场经营的突破和由单一的制造业向服务业发展的突破为特征,行业发展出现新格局

以中国建材和中材两大央企重组、北京金隅集团和河北冀东水泥集团的重组为标志,使企业间的重组跨越到集团公司之间的重组,打破了只提高产业集中度的局限,促进了行业组织结构的调整,推动了产权组合与资源流动配置方式的创新,不仅在整个建材行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更是触动和带动了更多企业、产业间的重组和重组方式的创新。由此已经触动与唤醒了沉睡几十年的建材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水平低的产业格局产生震动,减少企业数量特别是减少无效企业已经成为各产业和行业协会共同的呼声。

在“一带一路”走出去发展战略指引下,两个市场的理念、两个市场经营、两个市场竞争的时代发展观已经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建材行业对外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境外收购企业、投资建厂、产能合作和贸易经营步伐明显加快,水泥、玻璃、玻璃纤维、建筑卫生陶瓷、砖瓦等多个产业都在境外投资与经营。仅水泥行业在海外投资的水泥生产企业共有97家,涉及国内77家企业,熟料产能约2500万吨。其中海螺集团和红狮集团尤为突出。玻璃行业,中国玻璃控股有限公司、旗滨玻璃集团、信义玻璃、福耀玻璃集团分别在德国、美国、俄罗斯以及尼日利亚、哈萨克斯坦等海外建厂。玻璃纤维行业,巨石集团在美国和埃及已经开展布局。这些都标志着一批领头的企业已经进入国际市场,意味着转型升级有了国际市场的支撑。

延伸与发展建材服务业正在成为蓬勃兴起的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转折点。党的十九大指出,一二三产业要融合发展。建材制造业发展的基本出路不外乎两条,一是提升自己,二是延伸自己,而延伸建材服务业则是挖掘自身潜在的优势的主动作为。中国建材联合会已经发布了建材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实施细则,并将于近期要树立表彰一批发展服务业好的企业,推动一批已有准备和条件的企业延伸服务业,圈定并培养一批有潜力的建材服务产业园区。上海建材集团和天津建材集团是建材服务业转型的两个典范。中国建材集团在国际工程服务板块一直是全球的样板,目前建材国际工程总承包中,水泥行业占据了全球70%的市场份额,玻璃行业我国占据了全球90%的工程建设市场。各个产业的板块中都有一批企业在产业延伸中首先向上下游延伸,向为自身服务的服务业延伸,这已经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转折点和经营增长的新亮点。

(五)行业协会职能进一步明确,行业自律和自我治理的担当意识更加增强,行业工作在创新中有了新作为

很长时间以来,协会究竟是谁、是干什么的,从认识上、理论与实践上都没有真正搞清楚。事实上协会的责任十分重大。在国家制定行业政策之前没有行业协会的主动作为,可能有很多政策出台不了。即使出台了政策,但行业状况是不断动态变化的,一旦行业协会缺位,行业的利益往往得不到充分的反映。在国家大的原则方针明确后,如果缺乏具体的组织实施和落实,如果不能将政策转换成可操作的、有用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好政策也难以落地。在行业发展和应对市场的实际中,会时而不断地出现各种反映行业共同利益的需要的进取的思想和行为,但往往角度不一而常常也会出现不同声音、不同做法,如果没有协会这个组织平台的协调,行业往往形不成统一的思想,行业发展的好环境会自觉不自觉地遭到破坏,行业整体利益就会受损。行业协会就是维护与协调行业共同利益的代表。

以政府和政府出台的政策为主导,以行业协会为牵头,以大企业为带头引领的行业工作新局面正在形成。为贯彻落实国办发[2016]34号文件精神,联合会先后制定了《关于落实国办发[2016]34号文件精神推进相关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做好建材工业去产能调结构补短板稳增长增效益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了联合会、各专业协会、各省市建材协会和相关企业的责任分工,形成目标一致、各有分工的工作格局。仅政策转换联合会与31个省市的联系做到情况每月通,每周通,重大政策消息及时通,在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下,使体制分割的行业协会组织之间用机制连接了起来,形成了创新的工作格局。联合会先后参加国务院及各部门召开的有关经济运行等专题会议60多次,当面反映了兼并重组中行政审批及税务问题、传统产业信贷难、上游原材料燃料涨价和水泥价格仅是恢复回升等问题,一些意见被国务院和政府部门的文件中采纳。14家产业专业协会制定、发布了本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指导意见》,联合会与9家专业协会共同制定了去产能、补短板、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攻坚战的指导意见。这几年与省区市协会联手开创了区域治理与责任分工、设立去产能区域领导小组、与专业协会联手创办了“12+3”水泥圆桌会、“10+2”玻璃巨头会、沙河玻璃专题会、两个二代现场办公会、错峰生产协调会、稳增长增效益交流会等各种现场解决问题的工作模式,改变了协会只是浮在空中自己不上手、工作不落地的不良作风。

组织召开了全国各省市建材协会秘书长工作会议,着重交流转换政策、淘汰落后产能、稳增长增效益和推动行业区域治理的成功经验。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全部出台了国办34号文件在当地转换政策文件,新疆、河南、江苏、吉林、甘肃、河北、辽宁、山东、湖北、内蒙古、山西、重庆等省区市建材行业协会,在配合当地政府出台政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专业协会中,中国水泥协会、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等尤为突出。

大企业在行业各项工作中发挥了很好的带头作用。水泥行业无论是行业自律、去产能、淘汰落后产能,还是稳增长和制定相关的政策都是走在行业前面的,其中中国建材集团、海螺集团和金隅集团始终发挥着大企业的表率和引领作用,特别是肖家祥、王建超、姜长禄作为大企业的代表,在行业各项工作中起到了榜样和表率作用。水泥和玻璃行业的前十家企业,都在限产、错峰生产中顾全大局,起到了一定的表率作用。玻璃纤维行业,巨石集团和泰山玻纤不仅在技术创新提升、创国际品牌中起带头作用,而且在行业稳增长、遏制落后产能发展方面都发挥了大企业的引领作用。北新集团及其泰安的石膏板不仅做到全球最大,而且在稳增长、增效益中发挥了大企业的带头作用。总之,行业协会的很多工作背靠政府,面朝大企业,使行业各项工作都有了新的进步与发展。

当然,以上所说的新业态、新阶段、新突破、新格局、新局面,是标志建材行业新征程的良好开端,是建材行业显现的新的进步和新的气象的一面,但它只代表发展方向,还不能代表整个行业的整体情况。整体来说,无论是思想观念和发展理念的转变程度,还是创新意识与动力转换程度,都仍然制约着行业的进步与发展。党的领导、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行业中的指导地位需要加强的问题,产能严重过剩问题和中低端为主体的产业格局问题,行业思想文化建设薄弱问题,不时起伏的市场无序竞争问题,节能减排、绿色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还有较大的差距问题,很多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新兴产业滞后并后劲不足问题,真正能够啃动结构调整需要的有用的政策问题等等,有一堆问题需要梳理和拿出办法,都有待于有思路、有投入、有作为、敢于担当地去努力解决。(待续)

猜你喜欢

建材行业水泥协会
没听错吧?用污泥和尿液制水泥
柔性仓储自动化技术在家居建材行业中的应用
娄底市翻译协会简介
水泥像被踢死事件
浅析新时代提升建材行业社会形象的必要性
通过对水泥管式磨机隔仓板结构改进提高水泥台产
协会 通联站
协会 通联站
协会 通联站
以科技创新驱动建材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早日实现“创新提升、超越引领”的战略目标而奋斗——在首届建材行业科学技术创新大会上的报告(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