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荆州花鼓戏的传承与发扬

2018-02-14朱逸飞梅昕怡

精品 2018年5期
关键词:花鼓戏院团舞美

■朱逸飞 梅昕怡

武汉东湖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能为人民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荆州花鼓戏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2006年,经潜江市申报荆州花鼓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经仙桃市申报,荆州花鼓戏(IV-112)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荆州花鼓戏文化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外来文化和流行文化给人们的精神带来了巨大冲击,传统戏曲的发展受到很大影响,荆州花鼓戏也未能幸免。以前,在江汉平原及其周边一带,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荆州花鼓戏都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现在,科学技术进步了,人们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对文化产品的选择越来越多元化,这就使得花鼓戏的观众减少了许多,城市对花鼓戏的冷落,逐渐地向农村蔓延,农村的花鼓戏盛况也大不如前。再加上由于欣赏花鼓戏的城市和农村观众年龄日趋老化,观众也比以往少,荆州花鼓戏的市场发展前景令人担忧。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众多新型娱乐方式,对于年轻一代来讲,荆州花鼓戏场景单一,唱词半文半白不如流行歌词现代,动作程式化,不再通俗,易于接受,更多的人更愿意选择新型现代的消费娱乐方式,如此环境下,荆州花鼓戏处境不容乐观。

2 荆州花鼓戏文化传承面临的危机

在传统社会中,戏曲是大众主要的娱乐方式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转变,电影、电视剧等现代娱乐方式对戏曲产生了巨大冲击,造成荆州花鼓戏观众的大量流失。荆州花鼓戏唱法以襄河方言为标准,导致传唱范围有限,只能在固定范围内传唱。在剧目上,虽有《十三款》《三接财神》《四季忙》《白扇记》等经典曲目,也有贴近人民生活,生动活泼的现代戏曲,如《水乡情》《买摇窝》等,但是多年来荆州花鼓戏几乎都是维持现状,由于分配给现代戏的财力、精力有限,队伍缺乏创新意识,以及中老年人民群众的审美特点,目前荆州花鼓戏演出的都是耳熟能详的老剧本,不仅演出内容单调,连音乐和唱腔都是老套沉闷的。无创新,让年轻一代更加难以接受荆州花鼓戏,甚至误解花鼓戏就是不断重复演过去的故事。

3 荆州花鼓戏文化传承和发扬需要克服的问题

3.1 创新

任何文化都需要创新,荆州花鼓戏也需要注入新鲜血液。首先应该创新唱腔和丰富原有唱腔,在剧目《茶缘》当中,花鼓新腔新调,也在年轻学生的演出中不断涌现,说是新腔新调,其实是改变了演唱方式的原有主腔和小调。对比原有的粗犷、高亢、接地气,新的唱法科学雅致、温婉细腻,又是一番新天地。第二应创新舞美。传统演出以至现在,花鼓戏的舞美仍是显得粗糙、空乏,可以借鉴创造和完善的空间很大,单纯靠唱腔取胜无法完整。重视舞美,改进和丰富舞美,加之协调好舞台节奏,可以增加戏曲观赏性,强化人物性格情感,施展出更立体的艺术表达空间,越剧的舞美可能是戏剧中发展最好的,以行动出戏、凭舞美出色、靠水袖增辉!第三,传承,需要保留坚守,但不能陈规死守。发展,需要义无反顾,但也要照顾承受度,这个矛盾的过程正是社会的普遍规律,无论是专业院团还是受众群体,都应当在这个过程中包容理解,如此才是盛世之花,太平之鼓!

3.2 艺术队伍老化

对于舞台艺术这样一门青春艺术,荆州花鼓戏队伍已明显老化。老演员都面临退休,而青年演员还接不上来,人才断档,导演、编剧更是急缺。由于演出市场的不断萎缩,花鼓戏行业演员收入低,工作条件较差已众所周知。在现实利益的驱动下,很少有愿学演花鼓戏的青少年,一些新培养的学员也不愿回团工作,青年艺术骨干流失严重。所以当今应提高花鼓戏演员的待遇,定向培养输送,解决剧团人才断层的问题。

3.3 发展经费欠缺

由于市场萎缩等原因,从90年代中期开始,荆州花鼓戏的演出收入锐减。监利、京山、天门的荆州花鼓剧团曾一度因为收入锐减,导致剧团运作困难几乎停演:洪湖、荆门的剧团虽然演出收入增加了,但它们近年来并不是以演出花鼓戏为主,换句话说它们源于花鼓戏演出的收入相当微薄,甚至为零。荆州花鼓戏具有较高的文化保护价值,可看做公共产品,政府对此类产品理应加大扶持力度,尤其是应该抓住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好时机,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特别是加大对荆州花鼓戏的科研和教学等方面的财政投入。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实际资金是不能使花鼓戏得到顺利发展的。荆州花鼓戏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扶持。政府一方面应在花鼓戏建设上以一定的经济资助改变资金严重缺乏的经济局面,在专业人才的吸引上也要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扶助作用,有可能的话考虑邀请省内外专家和资深演员到各个戏班进行业务指导,并对演艺人员的培养进行科学管理。另一方面,政府要促进基层花鼓剧团管理体制的改革。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作为是有限度的,有选择的。政府是方向的把握者、环境的治理者。除了继续推动担负实验任务的院团外的其他基层院团的转企改制工作,给予基层院团更大的自主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其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政府还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实现模式,力图通过购买的方式实现其对花鼓戏这一公共产品的供给以及对不同性质花鼓戏提供机构的间接管理和扶持。变直接管理与支持为间接管理与支持,将有利于培育花鼓戏艺术团体的自主创新意识以及市场开拓意识。

猜你喜欢

花鼓戏院团舞美
论数字时代湖南花鼓戏的整合传播
资兴:花鼓戏进校园
湖南花鼓戏舞蹈的特征
蔡春山舞台美术作品选
1.2019世界集邮展览开闭幕式舞美效果图 2.武汉天地世界音乐节效果图
体制改革对艺术表演团体财政补贴效率的影响*
论张曼君导演的现代戏曲舞美观念
在空间中寻找戏曲的现代样式——专访上海京剧院舞美设计师徐鸣
一种聚焦: 上海民营院团的现状与发展
当代情境中的乡村牧歌——评花鼓戏《虾戏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