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文化业态培育研究

2018-02-14李丽博

精品 2018年5期
关键词:高新技术业态文化产业

■李丽博

中共南阳市委党校

21世纪,世界各国对文化产业的认识更加充分,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对整个社会、经济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纷纷把关注的重点集中于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是助力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举措。作为文化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要把文化产业打造成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全面实现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大力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有着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

1 文化产业及其业态

1.1 文化产业的概念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文化产业的内容只包括可以进行工业化生产同时具备标准化、系列化、消费大众化、生产过程分工精细化四个特征的产品及其相关服务,比如有声制品、视觉产品、图书、杂志、报纸等。早在2003年, 我国文化部印发了《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它对文化产业给出了明确的定义:“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产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两者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总之,文化产业是生产、流通、消费具备精神性娱乐性文化产品的活动,也可以理解为文化娱乐的集合。

1.2 新型文化业态的内涵

文化产业作为成千上万的社会行业之一,其核心是“文化创意”,利用高新技术对各种形态的文化产品进行产业化的加工、生产和销售。在高新技术的推动下,一些传统文化产业也跻身新型文化产业的行列。比如,数字技术把模拟信号的广播电视改造成为数字广播电视,将胶片制作电影改造成为数字影视等。如今,新型文化产业已经彻底打破了文化产业原有的界限,它充分运用数字、信息等高新技术,全面整合影像、语音、图像、文字等内容,跨越了传统文化和娱乐、媒体、通信、网络等各个行业。比如,近些年来融入新型文化产业的新媒体产业,就涵盖网络游戏、动画漫画、多媒体手机等诸多内容。

2 培育新型文化业态的重要意义

2.1 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解决社会主要矛盾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重要内容,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正是当前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向前发展的有力措施,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化解意义非凡。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由此可见,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更多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来充实,只有大力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促进文化消费的整体结构朝着发展型、享受型不断转化,才能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层面的需求找到新出路。此外,大力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也能够助力文化产业的不断升级,有效解决当前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

2.2 有利于文化业态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代,弘扬传统美德、愉悦锻炼身心、传承散播文明等传统功能已经不能代表文化活动的全部作用,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社会文化活动已经上升成为一种新兴产业体系。在高新技术的带动下,中国文化由内到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文化产业与新技术的融合度越来越高。对新型文化业态的大力培育可以说积极顺应了当代文化产业发展的潮流,是推进“五位一体”战略布局的客观需要。一方面可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对完整的文化产业体系的构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升级的加速、经济结构的优化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3 有利于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

新型文化产业在国际经济格局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发展速度和产业规模上,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新型文化产业后来居上,已远远超越传统产业。据不完全统计:早在20世纪末,日本就开始关注新型文化业态的培育,近10年来,日本政府从未停止过对新型文化产业逐年递增的投入,这使得亚洲岛国日本长期占据全球出版、唱片、动漫等文化领域的霸主地位,日本对新型文化业态的培育极大地助力了岛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超级大国美国也是早期关注新型文化业态的培育的国家之一,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美国人也发掘出高新技术对加速文化产业发展的巨大作用,刚刚步入21世纪,美国的文化产业就突破了1 万亿美元的产值,相当于当时我们全国的GDP总值。总之,在国际形势的影响下,文化产业已经或者正在跻身支柱性产业的行列。虽然,国内的新型文化产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尚属朝阳产业,但大力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必定成为我国文化产业长足发展的不二选择。

3 培育新型文化业态的有效路径

3.1 转变传统观念,树立新型文化理念

尽管大力发展新型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共同奋斗目标,但仍有一部分业内人士在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方面对政府的政策扶持心存依赖,这是目前新型文化产业市场化发展的最大阻力。对新型文化业态的培育,应该从转变观念入手。

第一,牢固树立文化的产业意识。对新型文化业态的培育,终极目的是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和促进文化市场的繁荣。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也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径。社会各界应广泛关注新型文化业态的培育,树立发展新型文化产业是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必由之路的正确理念。从今以后,不能再把各种文化活动视为单纯的社会公益事业,必须牢固树立文化的产业意识。

第二,宣传培养文化经济理念。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广泛宣传文化和经济高度融合所带来的社会变化,要让社会大众认识到,新型文化产业也会创造出和第一、第二产业一样的经济成就,文化经济必定会成为加速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全新催化剂,新型文化产业还能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支柱产业。

3.2 积极引入社会力量推动新型文化产业发展

由于承担的经济发展任务较多,各级政府在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方面的投入是有限的,凭一己之力难以实现新型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其他产业一样,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和助力。这一方面需要外资的引进,另一方面也需要吸收民间资本的支持。事实上,我国文化经济的开发潜力深不可测。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对外商来说充满神秘色彩,在对外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可借机调动外商投资中国文化产业的积极性。除此之外,也不能忽视国内民营资本对促进新型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作用,各级政府文化部门要不断加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的宣传、教育,引起社会各界对发展新型文化产业的高度关注,千方百计拓宽社会投资渠道,对于那些以自创或投资方式参与新型文化产业建设的民间资本,要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鉴于此,各级政府要积极致力于打造促进新型文化业态健康成长的投融资环境。

3.3 加速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合发展

新型文化产业孕育出的文化产品,必须能够满足市场需要、紧跟时代步伐,才能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所以在新型文化业态的培育过程中应该紧盯现代科技和传统文化资源的互相融合。

现代科技和传统文化资源的互相融合离不开机制体制的保障,首先要在深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努力促成文化与科技部门合作联动的工作格局,既要在文化管理建设机构中加入科技创新的成分,在文化产业领域广泛树立对高新技术手段的需求意识,也要使科技部门在文化产品的研发、创新方面有所侧重。其次,可以尝试以信息文化产业的率先发展带动高新文化产业整体发展。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一样,要实现其跨域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助力。加速新型文化业态的培育,最好的突破口就是全面发动以数字、网络、多媒体为代表的信息文化产业革命。不管是文化管理部门还是文化产业建设单位,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广播影视、网络文化等行业的发展高度依赖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所以要高度重视新型文化产业领域的技术应用和创新,实现高新技术和文化产品的零距离融合,我们的新型文化产品才能走向世界。

此外,对新型文化业态的培育需要科学合理的政策保障。这就要求各级政府从多个方面构建促进新型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比如,持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严格培养合格的市场主体;扩大动漫游戏、网络文化、文化创意等新型文化产业项目的带动作用,加大新型文化产业基地的建设力度;加大对各项基础性工作的投入力度,在政策法规、市场机制、消费调控、文艺创作等方面为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坚强的保障。

总体来说,我国对新型文化业态的培育仍处于起步阶段,制约其发展的因素还有很多。在新型文化业态的培育中必须改变文化产业原有的发展思路,牢固树立大文化理念,促进多元化投资体系的形成,强化新兴文化业态人才的培养力度,持续推进高新技术与文化产业相互融合,深化文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全面打造以创新为主线、以文化创意为主要内容的新型文化业态成长环境。

猜你喜欢

高新技术业态文化产业
发挥示范功能,探索数字助农新业态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唤醒街区想象力:多元业态赋能创意社区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这15种新业态、9 个新职业“拍了拍你聪明的小脑瓜”
高新技术在跨境并购中的价值评估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谢先文:面对新常态 开创新业态
国家重点支持的环保相关高新技术介绍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