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仔猪水肿病的诊断与防治

2018-02-13姜翠兰

今日畜牧兽医 2018年6期
关键词:断乳水肿病菌落

姜翠兰

(辽宁省建平县沙海动物卫生监督所 122400)

近年来随着禁养区的划定,南方大型养猪企业纷纷北移,北方养猪企业迅速增多,带动了当地养猪业的发展。但每到春秋两季仔猪发生水肿病的较多,给养猪业造成了一定损失。根据对生猪养殖场户的跟踪观察及诊治病例,摸索出了一些防治办法,解决了该病对养猪户的困扰。

1 仔猪水肿病的诊断

仔猪水肿病也称溶血性大肠杆菌病,该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致死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共济失调、头部水肿为特征。根据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细菌学检查,可作出初步诊断。

1.1 流行病学诊断

该病呈地方性流行,主要发生于断乳后的仔猪,1~4个月龄常发,多为饲养良好和体格健壮的仔猪。多于春、秋两季发生,发病率为5%~10%左右,死亡率高达80%~90%以上。病程短者1~2d死亡,病程长者达7d以上。

本病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但其诱因与饲料或饲养方式突然改变有关,饲料单一或喂给大量精饲料引起。

1.2 临床症状

突然发病,病程短,死亡率高,体温不升高,病猪眼睑、结膜、齿龈水肿,有时波及颈部及腹部皮下。病猪精神沉郁,口吐白沫,呼吸加快而浅表。如果前肢麻痹,则站立不稳,如后肢麻痹,则不能站立,站立时背部拱起发抖,行走时,四肢无力,步态不稳,共济失调。有的作圆圈运动或盲目乱叫。有的猪表现感觉过敏,触动时发出呻吟或发出嘶哑的嗥叫。

1.3 剖检变化

胃部水肿,多见于胃大弯和贲门部,水肿占剖检数80%以上。刀切后黏膜层和肌层之间有一层胶冻水肿,胃底部有弥漫性针尖大出血点。

全身淋巴结水肿,结肠系膜及淋巴结水肿明显,整个肠系膜呈凉粉状,切开后有大量组织液流出。

肺充血,水肿病变也很明显,此种病变占剖检总数50%左右。部分病猪不表现明显的胃壁水肿,而表现急性胃肠炎的变化。胃肠黏膜分泌的黏液增多,黏膜上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斑或出血点。

1.4 细菌学检测

1.4.1 取病死猪脾、肝及淋巴结组织,进行抹片染色镜检,发现有散在少量的两端呈现钝圆形短杆菌。

1.4.2 取病料接种于普通培养基上,经过24h在37℃的恒温箱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表面上长出光滑、灰白、湿润、圆形、边缘整齐、中间稍微隆起的小菌落。再选择典型的菌落,接种到麦康凯培养基和5%的鲜血琼脂培养基上,麦康凯培养基上长出红色菌落,鲜血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周围有溶血环出现。

1.5 鉴别诊断

仔猪水肿病与猪链球菌病、猪瘟、猪丹毒、贫血、胃溃疡等疾病相似,要加以区别。

1.5.1 猪链球菌病:此病的急性败血型和脑膜炎型的某些症状与水肿病的症状相似,如共济失调、跛行或不能站立及神经症状。但该病猪体温都升高达40℃以上。所有年龄的猪都易感,5~11月份多发。病理变化以出血性败血症病变和浆膜炎为主,取病料涂片镜检,可发现单个或双或呈短链的革兰氏阳性球菌。

1.5.2 猪瘟病:猪瘟病猪也偶有肠水肿病变,但猪瘟多为急性出血性,皮肤出血点指压不褪色,剖检的主要变化是全身淋巴结的大理石样变,脾脏边缘梗死;肾脏针尖样出血点,呈麻雀卵肾。

1.5.3 猪丹毒病:可见眼睑水肿,急性猪丹毒体温高达42℃~43℃,皮肤出现紫红斑,指压褪色。急性死亡呈败血症变化,可见耳根、颈下和胸前皮肤上有弥漫性充血,常称大红袍。剖检见肾脏肿大、瘀血,脾脏充血肿大。

1.5.4 贫血、胃溃疡等其他因素导致的水肿。这类水肿病一般病程较长,死亡率低,胃壁无病变,适当治疗即可好转。

2 仔猪水肿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用抗仔猪水肿病血清治疗,可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

3 仔猪水肿病的预防

用仔猪水肿病多价油乳剂灭活苗给仔猪免疫,预防效果较好,仔猪断乳前14d,每头颈部肌注2m1。

加强断乳前后仔猪的饲养管理,早补饲,训练采食。断乳不要太突然,也不要突然改变饲料和饲养方法。防止饲料单一或精料过多,增加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饲料。保持圈舍卫生,消灭病原体。

猜你喜欢

断乳水肿病菌落
仔猪水肿病的营养调控及预防方法
TTC应用于固体食品菌落总数测定研究
不同emm基因型化脓性链球菌的菌落形态
断乳仔猪育肥初期饲养管理的探析
幼年牦牛饲养管理技术
断奶幼兔如何饲养?
基于高光谱技术的菌落图像分割与计数
仔猪断奶要“三减”
何谓“开鬼门”和“洁净府”
“菌落总数”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