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斗争》(西北版)与陕甘苏区基层党组织建设*

2018-02-13章育良

关键词:区委苏区斗争

章育良,王 磊

(湘潭大学 历史系,湖南 湘潭 411105)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到达陕北后,陕甘苏区成为中共中央和各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中共领导敌后抗战的出发点,亦成为后来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为动员群众,巩固和扩大陕甘苏区根据地,中央于11月21日复刊了红军和中央机关撤离中央苏区前夕停刊的《斗争》(苏区版),学界一般称在陕甘苏区出版的《斗争》为《斗争》(西北版)。复刊的《斗争》第一期(即第74期),作为中央西北局的机关刊,从103期起改为中共中央机关刊。出版至1937年3月19日,第127期终刊。《斗争》(西北版)是党中央在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开始阶段创办的重要刊物,该刊及时发布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在宣传发动群众,加强统一战线、党的建设,揭露敌人罪恶等方面刊发了大量文章,对陕甘苏区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党报党刊的发展史上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但学界对该刊的研究很少,只有少数论著在对党刊的总体研究中有所涉及,而且都十分简略。《斗争》(西北版)内容丰富,本文仅从《斗争》(西北版)与陕甘苏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一论述,以期对当前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所启发。关于陕甘苏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斗争》(西北版)主要围绕两个方面进行宣传和指导:一是支部建设,二是党员队伍建设。

一、关于支部建设

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是党的组织体系的基本单元。中共中央到达陕甘苏区后,当务之急就是要保卫和巩固陕甘根据地。而要保卫和巩固根据地,中央认为首先必须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斗争》(西北版)根据中央的决议和精神,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加强支部建设的文章,认为加强支部建设,应重点做好动员群众、培养支部独立工作能力、开展好支部的日常工作等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动员群众

1.党员应加入各种群众组织

动员群众是支部的一个重要工作。金维映在《斗争》(西北版)发文指出,支部要动员群众,党员首先应加入各种群众组织,“支部要把周围的群众(即全乡群众)组织在各种群众团体里面,在支部的领导下一致的行动”[1]93。要把我们支部中的党员按照不同的性质加入各个群体,如贫农党员都加入贫农团,工人党员都加入工会,妇女党员加入妇女代表等[2]84—85。这种工作方法纠正了过去只是少数的党员或由支部分配的个别党员去加入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在党的领导下很快地扩大现有群众团体,把所有的群众都组织起来,才能使支部一做出决定,就能一致地行动起来。比如说要扩红,要动员群众加入赤卫队,因党员加入了各种群众组织,便于做工作,宣传效果就会比过去好。

2.武装群众

“支部应成为保卫苏维埃的坚固堡垒,必须把群众武装起来,领导他们进行斗争”。[2]90—91因此,武装群众是支部工作中第一重要的工作。支部怎么武装群众呢?就是要把“有公民权在适当年龄内的群众都武装起来。这就是说把适当年龄的党员及群众全部加入赤卫队,通过党员的活动,去宣传解释未加入赤卫队的群众都加入赤卫队,这样才能把赤卫队发展壮大”[2]87。党员加入赤卫队,并且要在赤卫队中起模范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赤卫队成为强有力地方武装,从而担负起保卫和扩大苏区的任务。《斗争》(西北版)认为,要武装好群众,支部应加强对群众的政治军事教育。支部要使每个群众了解,只有苏维埃才是彻底解放我们的政权,苏维埃是真正的抗日反汉奸的力量。苏维埃是自己的政府,全体劳苦群众应以自己的武装力量,保卫自己神圣的抗日根据地。群众有了这样的认识,支部就能有力地领导群众打击敌人。

3.善于做群众工作

《斗争》(西北版)针对支部在群众宣传工作中的一些不足,指出:“强有力的鼓动是我们党动员广大群众来实现自己政治任务的武器”[3]131。因此,在支部的日常工作中要不断地对群众宣讲、解释党的宣传口号。要使党的宣传进入群众的心坎,让群众完全相信党组织的主张,就一定要按照当地的情形做好通俗宣传解释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支部的宣传方式依然不足,没有根据“苏区文化程度很低”[4]93的现实情况开展宣传工作。一些党员在向群众进行宣传的时候,出现了一些脱离实际情况的宣传,如不管当地的情形如何,也不管群众的文化水平怎么样,千篇一律地要求背诵大纲标语,实际上没有取得好的效果。当时最重要的中心工作是抗日反汉奸卖国贼,支部应明确指出当前的形势与怎样去抗日、怎样去打汉奸卖国贼,并且要把做亡国奴的痛苦、汉奸的罪恶,说得明明白白,煽动群众的愤恨,这样才能使群众积极参加反日反汉奸卖国贼的斗争,纠正过去只简单喊个口号就算了事的现象。蔡乾在《对于陕甘苏区抗日反蒋工作同盟工作中的意见》中指出:“呆板的政治形势报告少做一些,多演些活泼的戏剧给群众看”[5]127。在对群众的宣传工作中,要鼓励采用符合当地情形的、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例如:以戏剧、唱歌的形式作宣传等,群众易于理解,过耳不忘又朗朗上口,起到口口相传的效果。宣传工作开展中还要“从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6]371,切实关注群众的经济要求,比如关注工人的工资是否增加,工人还有哪些迫切要求等,应提到支部来讨论,纠正过去支部不管工会、不讨论工人要求的错误。对于农民,特别要注意贫农的要求,如春耕快到了,农民是否有耕牛农具种子肥料等。对红军家属代耕等问题,支部应有专门的讨论。《斗争》(西北版)认为,只有帮助解决群众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支部与群众的关系才会更加密切,群众才会信任我们党,群众参加革命斗争的积极性才会更加高涨。

(二)培养支部独立工作能力

培养支部的独立工作能力对于巩固党的基层组织、提高党的政策执行力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作用。只有提高支部的独立工作能力,加强支部领导机关的领导作用,才能迅速有效地做好党的基层工作。《斗争》(西北版)针对陕甘苏区支部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很有针对性的建议。首先,想要提高支部的独立工作能力,必须加强支部的领导机关——支部干事会及小组长的独立工作能力。“对于支部中的干部人选,要很好的审查”[2]91,要改变过去错误选择干部的方法和频繁更换干部的情况。选拔工作能力强、理论水平高的人来担任支部干部,有利于支部工作的开展。在支部领导的选拔方面,要尽可能地在支部内实行民主的选举制度,选举在小组中工作能力最强、态度最积极的党员来担任支部干事或者小组长,杜绝某些地方的支部领导机关指定支部干事或小组长现象。其次,在支部工作中提出个人负责制和集体领导制相结合的工作方法。个人负责制要求“支部委员一经选出,必须有适当的分工”[2]92,在工作中规定一个干事负责管理乡政府的各项工作,另一个干事管理赤卫军,每一个干事都有自己负责的工作范围。明确的分工使干事们在工作中熟悉自己所负责的工作的情况,知道怎样领导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也可以随时给“下级具体的指示”[7]57,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杜绝过去工作凌乱的现象。《斗争》(西北版)分析了这种工作方法容易产生的弊端,比如:有的支部在实行工作的具体分工以后就不再检查干事们的工作情况,甚至出现支部书记都不了解各个干事所负责的各部分工作的情况。为了避免出现这种问题,就要在实行个人负责制工作方法的同时实行集体领导制,集体领导制就是支部对各个干事的工作进行分工以后还要进行集体的讨论,支部应该经常在会上检查干事的工作情况,遇到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可以经过支部的讨论再做决定,这样对支部的工作有很大的好处。[2]95

制定正确的工作方法,提高支部干部工作效率的同时,《斗争》(西北版)指出,上级组织对支部工作领导的方式与方法也要改变。刘伟文分析了陕甘苏区区委在领导方式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过去区委在对支部工作的领导中,没有给支部具体的工作指示,支部不明白也不了解怎样开展工作。支部的干部在区委参加传达党的政治决议的会议后,对于支部的指导只是简单地说:“你们市委开大会回去要传达下”[3]171,这样笼统的、宽泛的、没有具体方向的工作指示,让支部干部们不知道该怎样向党员及群众传达党的政治决议,也不知道该怎样开会讨论、讨论什么。因此,区委会议后,支部在会议的讨论中都没有重点提到区委会议中的问题,因为他们不知道该怎样讨论,也不知道如何向基层的党员和群众传达党的政治决议。出现这个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区委干部们对支部具体工作领导的缺失,支部的干部到区委开会以后,区委的干部不但要向他们传达党的政治决议,还应该教会他们回到支部传达党的任务决议的方法,给予他们具体的指导,明切地指出“用什么方法,使每个同志来发言来讨论,讨论哪几个问题,做几次讨论等”[8]171。让支部的干部明白回去如何开展工作,使党的政治决议传达到每一名基层党员和群众。在支部的日常工作中,支书还要经常检查党员们对党的政治决议的了解程度。区委也要对各支部书记的工作进行详细的检查,确保政治决议清楚的传达。《不改变领导方式,不能完成扩红的任务》一文指出:“领导的作用表现在接到上级的计划后,不仅要适宜的给自己所管辖的组织分配数字的计划,而重要的还在于组织这个运动的全面运行。这里包含着适时的政治动员方法,宣传鼓动口号的选择,组织上的动员,干部的选择,政治的、组织的动员所应该采取的具体步骤”[1]92。也就是要求区委对支部的领导要详细,包含工作的各个方面,而不仅仅是几句话、几个数字。

另外,区委还要改变过去不了解支部的具体情况就给支部分配任务的领导方式。在分配任务之前,区委要掌握支部的情况、党员的能力等,在对具体工作的领导中,要给予支部关于工作的具体指示,而不是把所有的工作全部交给一个支部去完成。支部开展工作的同时也要注意与其他相联系的工作的完成,“例如扩大红军,是一件中心工作,同时就要注意把扩红的积极分子,介绍入党,完成发展党的任务”[2]92。党员在执行任务之前,工作方法要先提交到支部进行讨论,支部讨论决定以后才能执行。这样才能最圆满地完成党交给支部的工作。同时,区委也要“经常检查工作”[9]300,制定合理的检查工作的制度。区委在以前的工作中,对于支部工作的检查“走马观花”,在工作检查结束后,对支部的工作指示很模糊,并没有具体指出是哪里做得不好,该怎样做。经常是区委检查完工作以后,什么问题也没能够解决。 “区委对支部工作的检查要非常的细心”[10]159,要真正地了解支部的工作为什么没有圆满完成,把支部在开展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都一一弄清楚,找出解决的办法,这样才能取得实效。支部干事也能从中收获得工作的经验,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取得进步。此外,区委对支部的领导工作也要分工,使每一个区委委员都能非常了解自己负责的支部的情况和支部干部开展工作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加有计划地指导好支部的工作。

(三)开展好支部的日常工作

开展好支部的日常工作对于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至关重要,因此,一定要组建好支部的领导机关——支部干事会。为此,《斗争》(西北版)在《三边事变的经验与教训》中指出:“巩固扩大党的组织,造成党在群众中的有力基础,才能保证党在群众中的领导作用”[11]315。在陕甘苏区,党的基层组织大多分布在农村,因此组建支部干事会要充分考虑乡村的具体情况和党员的多少。如果有某个支部的党员很多,村子很大,支部的工作就会更多。所以组建的支部干事会就要大一些,以便于开展工作。如果某个支部的党员人数很少,乡村也很小,那么支部的工作相应的就会少很多。为了不浪费人力物力,就要建立小一些的支部干事会。各支部的大小不同,党员人数不同,所以要根据党员的人数来决定支部分工,具体分工情况如下表[2]99:

对于支部在日常工作中小组的划分,过去很多地方按人数计算,“每三人至五人,划分一组,因此新党员即来划分一组,不管他们是哪个村的,七至三个支部干事也划成一组,妇女党员另外编成小组”[2]100。这样的分组对党的工作进展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划分小组工作的开展,要充分考虑陕甘苏区“地广人稀”[12]43的地理环境。因此,“小组的划分应以村为单位,结合附近的几个村庄,划为一个小组”[2]100。在正常大小的村子里每一个村都设有一个小组,这样党的小组就可以根据本村的环境开展小组的具体工作。

支部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发动群众、开展工作、扩大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就要经常召开支部会议。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会议之前的准备与计划十分必要。在支部的日常工作中,一些支部虽然能够按时开会,然而针对会议上需要讨论的内容,准备工作比较薄弱。支部的会议中经常“轻易地无准备的在会议上进行号召”[3]136,因此,必然达不到会议预期的效果和作用。在召开支部会议之前,支部干事要对支部大会所需要讨论的问题和材料做好准备,如果准备不充足,那么就不要召开支部会议。支部会议的工作重点主要是“讨论大的政治问题和大的动员问题”[2]102,以及每个月工作的总结和政治决议等。每一名党员都应该根据支部工作安排及对个人的要求,做好充分的准备,使小组的工作有计划地进行。会议结束后,根据会议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做出实际的分析,落实好具体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促使支部会议讨论的工作内容顺利完成。除此之外,支部干事会、小组会、支部大会都要定期召开,为提高支部的工作效率,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各个部门在会议上都需要有自己关注的工作重点和讨论方向,必须针对支部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执行党组织的任务。

二、关于发展党员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党的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针对陕甘苏区党的基层组织还不够完善、党员人数不多的现实情况,《斗争》(西北版)发文指出,党员队伍建设的紧迫工作就是要加快发展党员,扩大党员队伍。

1.明确发展党员的对象

中共中央到达陕甘苏区后,为巩固和扩大根据地,必须吸收更多优秀分子加入党组织。那么陕甘苏区哪些人是我党可以培养和发展的对象呢?《斗争》(西北版)指出,首先就要对陕甘苏区社会各阶级进行全面分析。“抗战前,边区没有近代机器工业,旧有的手工业也遭到了较大的破坏,农村的金融枯竭,商业萧条,整个边区的产业结构只剩下不再向前发展的单一的农业经济”[13]16。可以看出,当时陕甘地区的发展是以农业经济为主,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因而, “陕甘苏区严重缺乏无产阶级即产业工人”[14]53,这是党在发展党员、壮大陕甘苏区组织力量时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但无产阶级缺乏不代表没有可以发展的对象,罗迈认为,无产阶级在农村的代理人——雇农、苦力与手工业工人,他们在农村中占有很大的数量,并且他们和大城市中的产业工人一样,在现实生活中是被压迫、被剥削的劳动者。因此,雇农也是党最坚实的阶级基础,是党最坚定的支持者和拥护者。

当然,在广大的陕甘地区除了有大量的贫农、苦力、产业工人的存在以外,还有“大部分贫农、中农及手工业者的存在”[14]54。罗迈认为,贫农是在农村当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阶层,贫农既有着农民的身份,又有着“半工人”的身份,贫农在农村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都处于受剥削和受压迫的地位,是农村中最接近无产阶级、最容易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阶层。因此,发展壮大党的力量,扩大陕甘苏区党的组织基础,应该把在斗争中表现最积极的贫农分子吸收到党的组织中来。除此之外,在广大的陕甘苏区农村中,中农和手工业者是作为独立劳动者存在的,他们是既不剥削别人也不被别人剥削的生产者,这个阶层因为其独特的经济地位,“使他们在政治上动摇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14]55,如果无产阶级力量比较强大,他们可以与无产阶级组成联盟;如果资产阶级的力量强大,他们就可能和资产阶级组成联盟。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军阀与官僚是小生产者在经济、政治上的压迫者。在这种现实情况下,中农和手工业者愿意积极地帮助和参加反帝国主义的土地革命,成为党的同盟军。因此,中农和手工业者中的觉悟分子可以加入共产党。

《斗争》(西北版)在对陕甘苏区各阶级进行分析后指出,陕甘苏区的群众从社会成分上来说:工人是党主要的阶级基础;贫农是党坚实的组织基础;城市贫民、中农和手工业者是党实现革命的动力之一。所以,这几个阶层的觉悟分子,天然的就具有入党的先决条件。但也不是这几个阶层中所有的群众都可以入党,只有思想上最先进、斗争中最坚决的觉悟分子才有资格加入党。另外,针对上述对农村各个阶层的分析,对于有资格入党的分子,根据其出身和社会成分的不同,也应分别对待。在发展党员的工作中,对于党的主要阶级基础工人阶级,应该更广泛地发展到党的组织中来,贫农的觉悟分子入党,“比较中农和手工业者来也宽广些”[14]57。

2.克服发展党员中的 “关门主义”倾向

针对当时发展党员工作中表现出的“关门主义”倾向,《斗争》(西北版)在《抗日反蒋与广泛的统一战线》一文中指出:“党内过去反对‘关门主义’的斗争是不够的,‘关门主义’在党内有了长时期的严重的存在,我们的同志还没有了解‘关门主义’对我们有巨大的危险”。如果要把党变成群众的党,要大力发展党员壮大党组织,就必须克服在发展党员中存在的“关门主义”倾向。要克服在发展党员中的“关门主义”倾向,首先要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入党。知识分子在当时指的是在社会上一种能读能写的具有相当文化水平的人,即所谓“读书人”。当时“陕北的知识分子大多是地主富农出身”[15]35,但不能把所有的知识分子都与地方富农混为一谈,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在接受无产阶级的教育后,毅然脱离了原生家庭和社会关系,参加了无产阶级革命,加入了党组织,不少知识分子在各级组织的领导中,还占了重要的位置。但由于在革命斗争中出现了知识分子革命立场不坚定,甚至有的知识分子党员参加反革命的现象,因此,在党组织中有一些人盲目排斥所有知识分子。罗迈认为,对于知识分子参加共产党的问题,党不仅不要反对,还要培养党内的知识分子,对于党内文化水平不够高的同志和干部,要对他们加大培养力度,鼓励他们学习文化知识,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工作领导能力。对于抛弃了本阶级利益坚决为无产阶级利益而斗争的知识分子,应坚决支持他们参加革命,吸收到党内来。党内出现“洗刷”知识分子、拒绝知识分子参加革命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相反的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应欢迎知识分子参加革命,直到把他们吸收进党组织[14]60,这对党组织的发展,以至于壮大无产阶级的力量都是十分有益的。此外,党内的很多同志还对妇女抱有轻视的态度,对于妇女在革命中的重要性估计不足,他们没有看到妇女在革命斗争中的重要作用。在当时的形势下,陕甘苏区位于抗日的最前线,在许多青壮年男子都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去参加红军的情况下,妇女在发展生产、巩固苏维埃政权以及苏维埃的各种建设中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列宁曾说,革命没有占人类一半以上的妇女参加是不能顺利进行的。所以在发展党员的工作中,不要忽视妇女中的积极分子。

猜你喜欢

区委苏区斗争
阵地前移接地气主动创新勇作为
——小店区委党校宣讲模式初探
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
苏区人家
苏区创业致富人
法治漫坛
朱允炆和叔叔们的斗争(下)
正当防卫正当斗争
白云区委离退局深入调研“311”工程
任弼时与湘赣苏区的“肃反”
追随历史的脚步——《中共北方区委历史》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