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卦伦理思想的虞氏易表达方法*

2018-02-13

关键词:童蒙周易本体

文 平

(贵州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周易》有两个系统:符号系统和语言系统。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指向,即表达伦理道德思想。但是在表达的侧重点上,义理易学强调语言对于道德的象征而象数易学则更多考虑符号勾绾语言的功能。在道—符号—语言—所指的思路上,前者从上而下一体贯通但往往忽略符号不仅可以示显语言,还能符示道的特性,而对于道德本体的体悟则在语言的所指,即道德生活和道德实践之中;后者试图一开始就要把符号运动和道德本体通过勾绾语言的方式说清楚,最后落实在道德上。至于道德内容,两者并无实质的差别。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以《蒙》卦为例揭示以虞翻为代表的象数易学在解释道德的方法论上的特色以及这种特色在本体和现象关系中的呈现。

蒙卦卦辞曰:“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这里讲了三个意思:第一,由蒙向明的可能性和必然性。第二,老师和学生的关系问题。第三,教学要有方法,向学要心诚。《周易正义》说:“筮,筮者决疑之物也。童蒙之来求我,欲决所惑也。决之不一,不知所从,则复惑也。故初筮则告,再、三则渎。渎,蒙也。能为初筮,其唯二乎?以刚处中,能断夫疑者也。”[1]96孔颖达这段话借用占卦者和决疑之间的关系来讲教育,其中用到爻位,但主要是通过卦辞来发挥。“二”是指二爻阳爻,指老师,学生有疑惑就问老师,那就要尊敬老师,所以尊师之道是由来有自的,“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讲的是师生关系。但是老师讲授也要有方法,不然“决之不一,不知所从,则复惑也”,不能一开始就讲大道理,要循循善诱。故“初筮则告,再、三则渎。渎,蒙也”。一个人为什么会向明呢?那是因为人性中有向明的因素,态度好,教导有方,就必然会明。整个求学的过程,由蒙到启蒙到明,就是“亨”,亨即通达,其结果是利贞,就是利于求取正道。《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大意是说山下有水,古人以水比喻危险,山比喻停止,这种境况人会犹豫彷徨,比喻小孩有很多疑问。故《周易正义》说:“恐进退不可,故蒙昧也”。[1]96以诚心践行蒙道,则通达,把握时机进德修业,则近于道。摆正师生关系,尊师重道,老师亦能教育有方,则能养成做人之正气,这就是致圣之功了。综合来看,《易传》与《周易正义》主要以传统易象为基础,以卦的语言系统来阐发道理。

再看其爻辞,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这里主要讲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启发小孩,要利用刑人,用说桎梏,就是说老师要树立典型,使人免犯错误,不然长大会有桎梏之灾,桎梏就是罪犯的枷锁。《周易尚氏学》说“刑”通型,并举《诗经》“刑于寡妻”为说,而《周易正义》认为刑就是刑戮。这里用到了传统训诂学,仍然是语言的路数。但这里取《周易尚氏学》的意思似乎更好。初爻对老师和学生都有要求。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周易正义》认为九二“以刚居中,童蒙悉来归己”[1]98,二处初、三、四、五阴爻学生的环绕之中,很形象,所以是包蒙。至于纳妇、子克家,是比喻的说法,因为九二和六五刚柔相接相应,所以能娶到美丽贤淑的妻子,后生能够操持家业。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顺也。”《周易正义》认为六三蒙昧之时,偏要急躁冒进,结果是“非礼而动”,“以女行不顺故也”,有损其德。用婚嫁为喻,德行不够,却要讨个好老婆,或者女子眼里只看到“金夫”,这样只能自降身份、自取其辱。六三凌驾九二之上,还有不听老师的话的意思。六三即是进德修业过程中的一种失之偏颇。六四,“困蒙,吝。”《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周易正义》认为六四远离九二,有疑问得不到纾解,有问题得不到解决,有艰困之象,“困于蒙昧而有鄙吝”,说明学生要积极回应老师的教学,不然会越来越糊涂。六五,“童蒙,吉。”《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周易正义》说“顺谓心顺,巽谓貌顺”[1]103,总之就是要谦逊,学生要做到外在谦恭,内中虚心,才能吉祥。“五则以事委任于二”,六五即便处于尊位,也能谦虚求教于九二。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顺也。”《周易正义》说“以刚居上,能击去众阴之蒙”[1]104,上九的目的是上下一心,人人相从。“若因物之来即欲取之而为寇害”,是说对待外物要取舍有度,不然就会失之于中道。不利为寇,利御寇,是一个比喻,为寇就是作战,御寇就是抵御。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上进,还要懂得抵制不良欲望,有所不为的道理。

综观《蒙卦》,紧扣教学两端,老师要循循善诱,方法中正,学生要尊师重道,循序渐进,这样才能上下和合,吉祥圆满。从《易传》到《周易正义》,除了基本的象数体例,对于道德的诠释了是从卦爻辞的语言着手的。

虞翻《周易集解》就道德内容来讲,与以上诠解并无不同,但象数派的特点是符号与语言互通,以此在本体和现象上互相贯通。

虞翻注《蒙》卦卦辞“蒙,亨”:“艮三之二。亨谓二。震刚柔接,故亨。蒙亨,以通行时中也。”[3]114李道平疏曰:“四阴二阳之卦,从临观来,云艮三之二者,据消息也。坤入中宫,以刚接柔而为蒙。革巽生姤成,故蒙革旁通,犹屯鼎也。内艮三阳之二得中,上应五阴,所以亨行时中,而谓二也。二取互震接伏巽,震刚巽柔,乾坤交,故亨也。蒙之所以亨,以艮三当行,则通行于二,以合时中也。”[4]105这一段的意思大致为通过蒙在卦变体系中的变化讲解二爻和三爻的位置交换。蒙为二阳四阴之卦,按照卦变规律,本应从观卦来,但是蒙卦接续屯卦,是万物初生时,故从六子卦的艮卦来,三之二,互体震卦与二相接,阳爻居二爻中位,故能通行而时中。坤卦为互体,二三刚柔接成蒙,革互体巽卦成姤初阴,故蒙革旁通,正如屯鼎旁通,三阳之二得中应时,与五阴相应,所以亨行。蒙下互震,伏巽,上互坤,伏乾,阴阳相交,所以整体看来是通达的,关键在三行于二。这里虞翻以卦变流动为太极本体,说明了蒙卦在本体中的变化过程,联系蒙卦他处解说,揭示了整体对于部分的蕴涵,强调了蒙卦亨通的价值,为具体道德意义定了调。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虞翻曰:“童蒙谓五,艮为童蒙。我谓二也。震为动起,嫌求之五,故曰匪我求童蒙。五阴求阳,故童蒙求我,志应也。艮为求,二体师象,坎为经。谓礼有来学,无往教。”[4]105上体艮卦为少男为学生,下互震卦为长男老师,二五应,则震动起。坎为志,故说志应,艮伏兑,艮兑同气相求于师,初至五有师卦之象,李道平援引《乾凿度》“坎离为经,震兑为纬”,又引《周书》“经纬天地曰文”,可知坎为经,引《曲礼》“礼闻来学,不闻往教”共同解说了童蒙求学的师生关系,这里虞翻用到互卦、大互、逸象、伏卦等方法解说了蒙卦的教育伦理思想。注“利贞”虞翻曰:“二五失位,利变之正,故利贞。蒙以养正,圣功也。”[4]106这里虞翻强调教育的根本是养成正气,做人走正道是基本的道德追求,也是走向圣贤的正确途径。其伦理方法是运用“之正说”,二五不正,需要变之为正才行。李道平疏曰:“戒五不可过柔,二不可过刚也。如变之正则为观,中正以观天下是也。”[4]106五过柔则学不可成,二过刚则教不可法,这和六五上九的爻辞联系了起来。另外,二刚五柔是事实,学生宜端正态度问学于老师,而当学生学成,五就为刚,而二转柔,此为价值,也是价值导向的新的事实,当二五之正,蒙卦变为观卦,二五中正以观于天下,则圣功可期。注《彖》“蒙以养正,圣功也”虞翻曰:“体颐,故养。五多功。圣谓二,二志应五,变得正而亡其蒙,故圣功也。”[4]106二至五体颐卦,有颐养之象,正气需养,养成则吉,故颐卦《彖》曰:“养正则吉也”。五有待成功,下体坎为心为思,《洪范》说“思曰睿,睿作圣”,故二为圣,二五应,之正,蒙启而五功成。二爻老师养育学生,学生得正为刚,这就是养正。这里用到大互卦、之正的易例。注《大象》:“山下出泉,蒙。”虞翻曰:“艮为山,震为出,坎象流出,故山下出泉”。[4]106这里主要用传统易象进行解释。注“君子以果行育德。”虞翻曰:“君子谓二。艮为果,震为行。育,养也。二至上有颐养象,故以果行育德也”。[4]107艮为果来自《说卦》,震为行,二爻君子应注重学生德行养育,不可急就。

初六注曰:“发蒙之正,初为蒙始,而失其位。发蒙之正以成兑,兑为刑人,坤为用,故曰利用刑人矣。坎为穿木,震足艮手,互与坎连,故称桎梏。初发成兑,兑为说,坎象毁坏,故曰用说桎梏。之应历险,故以往吝。吝,小疵也。”[4]107初爻变正,则下体兑,兑为刑杀,互体坤,《说卦》“致役乎坤”,故坤为用,利于用刑人之事说教。坎为穿木取逸象,下互震为足,上体艮为手,坤三阴与坎连,坎又为险,有限制手足之象,即为桎梏。初动为兑,《说卦》兑通说,说通为脱,初爻之正,则下体坎卦坏,危险除。如果与四爻应,则三四五阴爻桎梏之象重现,则必然有悔。六四困蒙,不可再入此境。《小象》:“利用刑人,以正法也。”虞翻注:“坎为法,初发之正,故正法也”。[4]107坎为水,法之意取水之平,故为法,之正得正,所以是正法。虞翻通过符号形象把卦画和爻辞联系起来,十分生动地讲解了教育之道当立典型,让学生明白不受教的危害。注九二说:“坤为包。应五据初,初与三四同体,包养四阴,故包蒙,吉。震刚为夫,伏巽为妇,二以刚接柔,故纳妇,吉。二称家。震,长子,主器者。纳妇成初。故有子克家也。”[4]108二变为阴则为坤,初三四五皆为阴,故有包养一说,二虽为阳,但宜宽柔育人。下互震,伏巽,长男长女夫妇之道,有纳妇象,长子掌管祭器,据京房易,二位大夫,大夫领地为家,初二变正,下体震象,所以说小子能成就家业。九二注实际讲到学生认真受教才能成人成家。六三注“谓三诫上也。金夫谓二。初发成兑,故三称女。兑为见。阳称金。震为夫。三逆乘二阳,所行不顺,为二所淫。上来之三,陟阴。故曰勿用娶女,见金夫矣。坤身称躬,三为二所乘,兑泽动下,不得之应,故不有躬。失位多凶,故无攸利也。”[4]109这里讲三爻不正,而与上爻相应,所以诫之。兑为见取自《杂卦》,下互震为夫,二阳为金来自《说卦》“乾为金”,乾纯阳,故阳为金,三乘二,故三不顺,三不顺二,故二所教如大水漫灌,不能受教。三迷于外,故勿用娶女。坤为身为躬,初爻动变下体兑,下互震乘兑,兑为泽,震为动,泽性下,往下则不得上互坤卦,故不有躬,三爻不正而应,则学道之事多凶。这里用到多种互象和变象解释三爻多凶的原因。注六五曰:“艮为童蒙,处贵承上,有应于二,动而成巽,故吉也。”[4]110上体艮为少男为童蒙,处五位尊贵,承上,与二爻老师相应动变成巽得中正,故学有多得。这里用到之正象。注上九:“体艮为手,故击。谓五已变,上动成坎,称寇。而逆乘阳,故不利为寇矣。御,止也。此寇谓二。坎为寇,巽为高,艮为山,登山备下,顺有师象,故利御寇也。”[4]111五上变上体坎,坎为盗为寇,上乘五,不利为寇,艮为手为止,有抵御象。二为坎中,下互震伏巽为高,艮为山,上互坤为顺,故有登山之喻。初至五大互师卦,故顺有师,利御寇。二上互为寇,根据对其爻辞解释,则上爻的方法不利教育,而应以二爻为主。

综上我们发现,象数派和义理派在对蒙卦伦理思想表达上有较大不同。归结起来有如下几点:第一,在本体论上,义理派遵循《易传》以来的传统,有较强的人格和道德色彩,对本体自身的运动关注不够;而象数派的重点在于构建一个本体自身运动的系统,通过阴阳对待和具体的转换呈现出一种有机的整体的变化;第二,在符号和语言的关系上,义理派的重心是对语言的道德发掘,虽引用了一般象数易例,但是对于符号运动的开掘深度不够;象数派由于有对自家符号涵摄的本体系统的足够自信,故而坚持认为符号和语言具有高度的一致,因而在某些时候甚至不惜损害体例的严密性而去追求这种一致;第三,在语言和所指的关系上,义理派多强调象征和比喻对于具体伦理意义的揭示;象数派则强调符号运动对于道德生活的涵摄,一卦一爻尽在本体之中,阴阳动变既是事实呈现,也是价值引导。那么象数符号在本体和现象关系中的独特作用何在?就本体论而言,虞氏易通过卦变体系表现出浑然的秩序,这和传统卦序有很大的区别。虞氏易卦变中,六十四卦在旁通、卦变、消息等易例上互相联系,以十二辟卦为纲,以乾坤为体,将其他五十卦有机串联起来,卦的运动提示爻变,爻的运动产生新的卦变,这些变化有消息之变、对立转变以及卦爻应变等等,深刻表现了事物的渐进性、阶段性、对立统一和体用不二的道理,虞翻注《蒙》卦卦辞也就是这个本体的符号变化背景。本体和现象的勾绾通过象数易例展现出来,比如“之正”,变不正为正,是为了趋向相对静止的和谐状态;若是要突破整体困境,则可以变正为不正,前者“正”充满道德色彩,后者“不正”是为了凸显运动契机,最终目的还是要达到和谐的人文理想。

可见,虞氏易象更能表现出一种境遇伦理的色彩,更具辩证法的魅力。卦变内部爻的运动实则蕴含着人伦关系的“自修补”过程,所谓往来升降,上下流变,体现出来的是既有规范伦理的秩序感,又有心性领悟的灵动。一爻直至一卦的变动,是在合理的“度”中进行,超越这个度,也就不再具有体系的完备,也就是悖天悖人而行,其最终结果终将败亡;在此度之中,一时一事的“不正”往往并不具有恶的评价,其目的善合理涵括了手段的尺度,因此这种行为常常显现“吉”辞。还有一种情况,不顾大局的手段善,一味求正,可能会有“吝”的结果,这表现在一爻求正,会导致体系局部的僵化从而影响整个体系的流变,但尽管如此,手段善具有自身价值,所以有些卦表明的是“贞正”而“无咎”。六十四卦在卦变体系中对于目的和手段的处理并不相同,但最终有一个终极评价法则,即“成既济定”的人文理想。卦爻的变化,人的行为的变化始终要归向这个“同归路”,它是理想中的现实,同时又是现实中的理想。通过对蒙卦象辞的分析,揭示了时中、卦变、之正、逸象、互象等易例对于卦爻辞的涵括,从象与辞的微妙关系中,可以看出虞氏易重视人的理性的同时也注重人的灵性。如蒙卦九二注谈到旁通象对事物隐显的说明,体现了符号在揭示事物阴阳、动静、隐显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这种价值在蒙卦整体的系统中,又表现出与其他爻相结合而产生了新的关系,这种关系又反过来说明了整体的有机构成。象数体系的有机性一方面说明道德心性的本体源头,一方面要求人们在道德实践中对于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应灵活运用。

另外,虞氏易象既是人们对其生活的自观,也是自鉴,同时也蕴含着对未来事件发生的预见,比如虞氏易在蒙卦注解中用到的卦变象、逸象、大互象、之正象、卦伏象等等,它们很灵活,可以变出不同的卦象,寓示师生关系、教学之道、受教之道常与变的规则。它指示人们在道德中如何变和不变,不仅在于人们如何去做,还要在实践中充分领悟阴阳。这些在虞氏易中属于“前既济象”,前既济象是在既济卦在卦变体系中完成后的理想之象,它可以根据不同的卦变境遇和具体的卦变原则呈现出不同卦象,它是在太极一体流动的基础上从静态的关照角度揭示出来的象的联系和关系,因而在道德涵摄上表现出道德理想和道德现实的结合。总之,通过义理易学的语言所指和象数易学的符号所指,两家都在讲德性自足和道德圆满。在这个意义上,象数易学与义理易学在伦理意蕴上结合起来了。

猜你喜欢

童蒙周易本体
《周易》古经“幽人”诂正
浅析朱子“养正于蒙”的教育观
眼睛是“本体”
童蒙
甜甜的“蝴蝶茧”
童蒙书法艺术性教育的建构
基于本体的机械产品工艺知识表示
《周易》与《孙子兵法》
试论《周易》卦体的性质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