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文论艺展风采
——首届澳门女作家女艺术家书展暨座谈会综述*

2018-02-13刘景松

关键词:女作家澳门艺术家

荒 林,刘景松

(澳门科技大学 国际学院,中国 澳门 519020)

2018年3月28日,首届“澳门女作家女艺术家书展暨座谈会”于澳门科技大学举行。此次活动由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主办,共展出5代30位澳门优秀女作家女艺术家的著作180多册,旨在向社会各界展示她们的丰硕成果,彰显她们独特的思想性、艺术性和巾帼风采。出席展览暨座谈会的嘉宾与学者包括澳门立法会议员暨澳门大学澳门研究中心代主任林玉凤教授、澳门科技大学协理副校长孙建荣教授、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戴龙基馆长、《华文文学》主编暨澳门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朱寿桐教授、澳门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刘景松博士、澳门笔会会长李观鼎、澳门笔会理事长林中英、《澳门日报》副总编辑廖子馨、澳门文化局公共图书馆管理厅厅长邓美莲,以及多位女作家女艺术家和澳门科技大学师生。开幕式后,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赵洗尘副馆长和国际学院刘群伟副教授共同主持了以“女性与城市文明、文化和文学的发展”为主题的座谈会。在场专家学者纷纷抒发己见,就会议主题进行了热烈深入的交流探讨。

一、澳门语境与城市经验

数百年来,中西文化在澳门汇聚交融,孕育出万千风情,书写了人类文明史上多种族多文化和谐共处的经典范本。包括汤显祖、贾梅士、吴历、屈大均等诗家骚客都曾于斯面海吟咏,并留下一篇篇广受传诵的动人诗章。滨海小城澳门是一幅杂糅了中西文化精粹的充盈着浓郁诗意的风情画卷。

时下,言及澳门,世人总是迫不及待又理所当然地称之为“东方的蒙地卡罗”、“亚洲的拉斯维加斯”。煌煌数千册中外文学史著述,关于澳门文学几乎付之阙如,偶有相关者,亦多半后置于港台文学羽翼。澳门文艺似乎总是难以摆脱“轻描淡写”敷衍为篇之宿命。澳门有摄人心魄的骰子声,亦不乏朗朗的读书声和清雅的丝竹声。以“赌城”标识澳门,乃各地游客目迷五色的直观反映,折射出外界习惯性地漠视澳门文化,以及对澳门社会流于浅表认识。长期以来,人们甚少甚至不愿掂量澳门的文化斤两,也因此错失了鉴赏澳门文艺风景的机会。如此这般“走过路过轻易错过”,不免让人心生遗憾。我们认为,品读一座城市,既要追溯历史,更要察览现状。惟有历时性地探幽澳门文艺并于其中“神游八极”,才能把握城市的肌理与内蕴,正确认识澳门社会的本真面目,视域中的澳门才显得真实、立体、丰满。

文化艺术是澳门潜质丰厚的领域。回归以来,澳门文艺气氛日趋浓烈,文艺事业稳步走向新时代。在此进程中,勤奋上进的澳门女作家女艺术家,酿成了澳门文艺苑中一道靓丽风景。对澳门女性作家艺术家进行细致深入的探讨研究,宣传并推广她们对澳门文艺事业所作出的重要贡献,不仅能够加深澳门当地民众对她们的情感认识,而且有助于提升大中华地区及全球读者对她们的理性认知。从某种意义上说,澳门女作家女艺术家,是推广宣传澳门的一张不可或缺的耀眼名片。

“黄昏踏着轻柔的脚步来到澳门,美丽的夕阳宛如一团燃烧的火焰,把还没有缀满星星的蓝色天幕烧成了紫红色。”书展以图文并茂的艺术方式呈现澳门女性文学艺术创造的历史时空。五代澳门女作家女艺术家中的前两辈如赵连城、江道莲,前者是澳门文学史上首位以本土作家为主体的文学团体“雪社”发起人之一,后者是澳门第一位女记者和第一位用葡萄牙语书写澳门西中文化交融的澳门土生葡人女作家。展览中她们并列的照片和作品精句,生动再现了澳门“三文四语”——中文、英文、葡文,汉语普通话、粤语,英语、葡语和谐并存的多元语境。

戴龙基在开幕致辞中表示,此次展览是一次文学与艺术的展示,期望通过这种交流形式,通过展出佳作展现澳门独特的城市风貌、多元的文化氛围以及平凡而生动的生活景观,同时促进澳门科技大学与外界的文化交流,进而推动澳门文艺事业的向前发展。林中英在代表参展女作家女艺术家的致辞中谈到,随着澳门女性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澳门现代女性已成为培养澳门文化的生力军,在文学艺术园地上有澳门女性所创造的美丽风景。这是首次澳门女艺术家女作家共聚一堂,将她们的图书和作品一同展览,共同交流、分享创作心得体会。有了这个开始,有了这条脉络,相信未来澳门的文学艺术,将在包括澳门科技大学师生在内的社会各界努力下日趋丰满,取得更多的研究成果。

二、澳门经验与女性艺术的双重表达

“脸庞装修是最艰巨的工程,因为一边装修,一边被岁月摧毁。但,谁都爱美,维持几分姿色,总带着些悲凉。人面的青春美丽,就是在毫米的移动间渐渐消失的。毫米的移动像地球板块的移动,终将来一次破坏性的爆发。”刘群伟引用林中英的散文精句,指出澳门女性文学艺术拥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可用文学地理学方法鉴别其个性和经验深度。她认为,参展的每一位女作家和女艺术家,都通过自己的精句体现了语言的魅力、精神的光芒以及对澳门独特的表达。澳门科技大学举办五代澳门女作家女艺术家书展,呈现的是澳门这个城市宝贵的精神文明成果与别样风情。

林玉凤在澳门出生长大,集作家、学者、立法会议员多重身份于一身。她强调女性要独立、自主、敢言。相信写作是与自己和世界的最重要对话,不可放弃。林玉凤从三个角度谈了女性写作:其一是女性如果可以记录生孩子的过程,人类文明将早一千年;其二是在农耕文明中,女性作出很大贡献,如果女性记录农耕文明,人类文明能早五百年;其三是最早的女性文学里讲述爱情,并无男尊女卑之分,中国古代也有许多优秀女文学家。因此女性要坚持写作,记录澳门城市的变迁,使人类文明得以保持完整,这对澳门城市的想象极为重要。

周桐发表过大量作品,共写了13部长篇小说。她展示的精句来自自己的科幻长篇作品,书中人物打通了澳门航海时代和人类太空飞行时代。周桐指出:女性站在母性角度上写作,作品更为感性,着重表现人文关怀。与女性不同的是,男性在写作时往往认为主体意识更重要,更注重自我,男性会将自己的角色无意识放大,而从女性的思考角度出发,她们的写作中往往不会体现这些意识。在许多女性小说中,都有男人其实并不理解女人的隐喻。有一部小说讲述的就是因丈夫不理解妻子的关怀,而妻子选择逃走。周桐认为,女性站在母性的角度上,可以写出更宏观的东西。

在座谈会热烈的气氛中,林中英抒发感慨:城市女性不同于农村女性的是,城市女性比传统的只顾生育和管家的农村女性承担着更多的责任,扮演更多的角色,如读好书、做女强人、做主管、做妻子等。因农村需要劳动力,所以传统的农村女性以为子女越多越有福气,而城市女性有更多的责任和顾虑,她们希望自强,在各方面追求与男性平等,同时还要处理好各种家庭关系,为孩子的成长准备一切,不让自己在未来感到失衡。这种女性的成长,是充满焦虑和愤懑的一个过程,需要作出自我牺牲。社会应该感恩女性的付出和奉献,城市的多姿多彩与女性密切相关。

李观鼎的发言富于反思色彩,他认为,由于有时男性的话语权会给女性施加压力,甚至是歪曲或变形,女性主义者就要通过写作来表明自身的存在,这种写作是一种存在性写作。另外也有一部分女性主义者选择反叛性写作,选择身体写作,这是一股新鲜空气,但不是全都有意义的。女性最伟大最崇高的地方是母性,如同大地母亲般广阔包容,充分展示母性的作品非常有深度。澳门女性文学很有特色,澳门女性作家写作环境优于外地,澳门女作家及艺术家的社会地位相当高。

刘景松肯定展览会的现实意义,指出澳门是一座极具文化底蕴的城市,其文化厚重度远远优于大湾区城市群中的部分城市。澳门虽以博彩业闻名,但澳门文化同样高度繁荣发达。澳门文艺题材丰富,文化资源丰富,文学想象空间巨大,是一块不应该被忽略的文艺热土。当前,澳门文学气氛日趋浓烈,澳门文学走向自觉的脚步亦日趋稳健,有必要对澳门文学史进行更全面深入的阐述,在澳门作家作品中发现厚重性,甚至开掘出经典价值。他以澳门女性作家为例,认为作为澳门作家中的优秀代表人物,林中英长期关注澳门社会发展现状,并以其对社会生活与社会现象的独特感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进一步开掘林中英作品的价值,将有助于为澳门当代文学在百年汉语新文学版图中的应有定位提供参照。

澳门科技大学黄伟豪认为,澳门女作家学历普遍较高,但澳门女性的作品表现过于纤细,可能受刊物的限制,也可能女性的作品中担任的角色太多,希望能看到更多反映时代样貌,篇幅更长内容更厚重的作品。懿灵发言指出:城市强调女性,文学艺术更是跨性别的,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女性要超越的不止是性别,而是自己。

澳门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张泽珣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泥人张”彩塑艺术的第五代嫡系传人,她对澳门有独特感情。她分析了澳门生活经历对自己的艺术创作所产生的影响。十多年前真正接触澳门,她发现澳门藏龙卧虎,人文气息浓厚。澳门承载了文化的迁移,文化与人的迁移给澳门带来新鲜空气,呈现出多元化样貌。迁移让澳门文化气息独特而浓厚,这于艺术创作而言是一种优势,澳门在这方面可谓得天独厚。

澳门理工学院副教授冯宝珠擅长西方绘画,并研究铜版画、丝网版画、平版画,进行综合创作等,她展示的作品丰富多样。她在澳门长大,从事教学工作,研究版画艺术,在澳门传承版画艺术,其学生中获奖者众。她希望澳门多举办同类型高层次的文艺活动,提高女性地位。

摄影家严芳出版的摄影集《爱丽斯的澳门》,呈现了澳门城市与人的互为想象关系,正如她在发言中所说:一个城市的演化往往需要经历一段渐进过程,但这个小城在近十数载的发展,速度及规模极其迅猛。赌城的吸引力把各种欲望聚集过来,摄影师用相机记录了这个过程,在一连串的作品里把时光压缩,让人惊叹这种嬗变速度。

诗人路羽是银河出版社社长,拥有大陆、香港和澳门三地生活经历。她深深感动于澳门的写作环境,澳门是一个非常适合写作的地方。她希望做1000部中英对照诗集,几十年来怀着并实践着这一梦想,现在已做好700多部,她愿为澳门文学的发展多作贡献。

画家潘锦霞出生成长于澳门,她回顾澳门的女性艺术,认为澳门文艺界当年较为保守传统,姑妈作画风格前卫,在当时不被理解,自由、想象派的美术风格在当年不被接受和认同,如今情况已经改观,获得美术界接受。回看人生,今天看来是新的东西,回看又是旧的,只有真善美才是永恒的。艺术创作者都应该追求真善美,不论作品新与旧,都应该被接受。画家的乐事是在色彩与线条中积极地度过每一天,感悟艺术的真谛,画出自性,以涤风尘,以真诚表达纯美的情怀。

青年作家秋叶是一名教师,认为澳门文学界有着十分包容的态度,是一种纯文学的环境,非常温馨。澳门是一方适合文学发展的沃土,而不是文化沙漠。她借作品精句来抒发对澳门的情感:柳絮飘飞,书写春天的动感美;木棉絮絮飞,夏天要来了;梧桐树叶落,深秋寥落瑟瑟;香樟四季常青,香樟花儿馨香清幽,这些都是大自然写给我们的信,用心品读,细细体会,美和感动就在其中,我们要欣赏,更要珍惜。

艺术家李黎活跃于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她为此次座谈会贡献了自己的绘本《卦衣的故事》。图文所讲述的是葡萄牙人与澳门人融合的故事,诚如她发言所说:open your eyes, 说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打开眼睛感受艺术。澳门就是人类和平融合的艺术。

在澳门深受敬重的老艺术家袁之钦女士,生于上海,是早年南京艺术学院的美术学硕士,曾两次获得全澳书画联展的《国画冠军》,作品展于澳门、香港、北京等地,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葡萄牙、日本、韩国、加拿大、菲律宾等国家。她在女儿的携扶陪同下,来到书展和座谈会现场,令人感动,诚如她的精句所表达:艺术不限国籍,它属于全世界。

因为公务繁忙未能出席座谈会的澳门女作家女艺术家们,仍然以她们的美丽照片和精彩精句的在场,给予每一位参观者强烈精神召唤,体现出澳门城市文明的优雅光芒:

别隐藏自己的美丽去迎合平凡的目光(诗人钟怡)

虔诚,在现代都市里已经被挤兑得只能委身高楼大厦缝隙间。诚然,夜空已为激光、霓虹光彩侵占,但星星依然是人们最爱仰望的亮点;虔诚,仿如夜空中永恒的星光。这一路走来,我祈愿能够一直对自己的人生虔诚,多少年后回望都不后悔。(小说家廖子馨出席开幕式而未能参加座谈会)

中年是修平和相、怀宽容心之期。热退凉来的秋天, 可以不必萧瑟;暑天的余热,正好用来温暖这个世界,希望世界可以变得更好。(剧作家穆欣欣赴国外文化交流)

你说你愿意跑到高高的山岗上,抡斧伐木,挖出泥巴制砖,给我在岗顶上建一座四面皆窗的小楼,好让楼中的我夜来可随意纵望明月。我感激向你道谢,你问我为什么不认为你说的是谎言?怎会是谎言呢?你是个最神奇的建筑师,就在你的话音刚落,山岗上的小楼已在我的心底落成,明月自小楼窗外升起,我已接受你的厚赠。(老作家凌棱,眼疾不便出席)

一滴朝露依恋春瓣的光艳,一片霜叶坠地轻轻的叹息,风雷交击刹那间的暴响,海鸟穿越浪涛的激鸣,小猫初生的袅袅弱音,战地孤儿无助濒死的眼神……这一切一切,哪儿没有跃动着缪斯的感悟,没有蕴含着缪斯的灵思?(诗人冯倾城,同时间在澳门大学演讲)

钱和筹码,诗和远方,不应构成文明社会的对立两极。精彩谁共半边天,万紫千红春满园。3月的澳门春光明媚,4月的澳门姹紫嫣红,持续一个月的澳门女作家女艺术家书展,尽显魅力,成为澳门文艺生活的鲜活写照之一。伴随着油墨书香,各界社会人士走进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展厅,在书籍和艺术作品铺砌的文化殿堂里悠游徜徉,实地体验澳门文艺的春色春韵,这对于澳门文艺事业的发展壮大,其意义不言而喻。

(座谈会录音、记录的整理:孙煜瑶)

猜你喜欢

女作家澳门艺术家
澳门回归20周年:“一国两制”的回溯与思考
稀见女作家戏曲三种考述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澳门回归日
“新世纪海外华文女作家”丛书总序
穿过市井烟火气的民国女作家
两位获诺奖女作家笔下的女性“逃离”之路——《逃离》与《到十九号房》之比较
发生在澳门的几场微型战争
99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