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变政府职能与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2018-02-13王身余

关键词:政府职能党和国家服务型

王身余

(湘潭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十九大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启动和提速,十九届三中全会和中央深改委第一次、第二次会议接连重点研究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问题。改革的直接目标,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切实推动改革深入,需要准确把握和科学处理职能转变、人民满意与服务型政府建设之间的关系。

一、人民满意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价值归依和力量源泉

建设服务型政府,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服务谁和依靠谁的问题。党的性质和政府的使命决定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只能是“人民”二字。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明确要求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基本原则,再次凸显了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彰显了我们党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它要求在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必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突出人民主体地位,做到听民声、察民情、遵民意。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构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反映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更好地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确保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事为民所办。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并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对国务院组成部门和其他机构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减少了8个正部级机构和7个副部级机构,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为的就是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聚焦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更好地服务人民,提升人民满意度。

人民满意也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必然依托和力量源泉。服务型政府建设本质上是一场革命,而人民是革命的主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党中央决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既具有有利的基础与条件,也面临复杂的形势和挑战。同以往历次机构改革相比,这次改革力度之大、影响面之广、触及的利益关系之复杂,为此前少有,堪称一场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变革。“改革将进一步触及深层次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制度体系的变革,改革的复杂性、敏感性、艰巨性更加突出。”[1]要贯彻落实好此次党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方案和部署,因此也就更离不开人民的认同、拥护和支持,更需要集民智、汇民力、聚民心,汇聚起推动改革顺利深入发展的磅礴力量。实践证明,只有为人民造福、让人民满意,才能真正建设好服务型政府。

二、转变政府职能是实现人民满意的现实要求和必要途径

首先,从政府职能的性质看,它是政府作为国家行政管理主体,在依法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该承担的职责、应该具有的功能。政府职能体现着政府活动的基本属性、基本内容和基本方向,也是政府行为的基本遵循。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首要的就是校正政府职能定位,让政府的服务职能在新时代政府建设中发挥主导性作用,做到真正惠民、利民、便民。

其次,从政府职能与政府机构的关系看,政府职能是政府机构设置的根本依据,政府职能转变是政府机构改革的前提和关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是题中之义、必然之举。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强调指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转变和优化职责是关键”,并明确要求“要在改职责上出硬招”。

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政府职能配置面临新形势新要求新课题。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历次机构改革,我国已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职能体系,在加强党的领导、推进依法治国、理顺政企关系、健全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等方面及若干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重大突破。同时也要看到,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还不完全相适应,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还不完全相适应。例如一些领域的职能配置还不够健全有力,保障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一些领域党政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权责脱节问题比较突出;一些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责划分不够科学,职责缺位和效能不高问题凸显,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一些领域中央和地方机构职能上下一般粗,权责划分不尽合理;基层机构设置和权力配置有待完善,组织群众、服务群众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等等。[2]要切实推进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就必须下更大决心、以更大力度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三、新时代转变政府职能要抓好两个统筹、突出三个重点

按照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要求,结合近年来人民群众的意见与呼声,新时代转变政府职能需要抓好两个统筹、突出三个重点。

两个统筹。一是要统筹好党和国家机构、统筹党政军群职能。十九届三中全会强调,要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以推进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改革机构设置,优化职能配置,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提高效率效能。为此,要统筹设置相关机构和配置相近职能,理顺和优化党的部门、国家机关、群团组织、事业单位的职责,完善党政机构布局,深化各类机构改革,力求增强党的领导力、提高政府执行力、激发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活力的“三效合一”。二是要统筹优化中央和地方两个机构设置、职能配置,构建从中央到地方运行顺畅、充满活力、令行禁止的工作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呈现出来的“央高地低”“央强地弱”的“差序政府信任”现象[3]148-157,客观上要求统筹推进“脖子以上机构改革”和“脖子以下机构改革”,更好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前提下赋予省级及以下机构更多自主权,增强基层机构组织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

三个重点。一是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围绕直接面向企业群众、依申请办理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推动审批服务理念、制度、作风全方位深层次变革,不断优化办事创业和营商环境,切实解决企业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要着眼于服务方便人民群众、符合基层事务特点,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坚持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避免政出多门、责任不明、推诿扯皮、效率低下。二是深入推进“放管服”一体化。要在大力减少行政审批、积极放宽市场准入、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有效清除地区分割、行业垄断和市场壁垒的过程中,完善市场监管和执法体制,完善公共服务管理体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做到有破有立、破立并举,确保权力“瘦身”和职能“健身”同步发展,全面提高政府效能。要按照国务院《“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要求,抓紧制订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市场主体准入前信用承诺制度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制度,建立健全以信用监管和失信惩戒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三是是深入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化。按照党中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要求,要在创新监管方式的同时,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和“互联网+监管”,加快推进政府监管信息共享,切实提高透明度,加强对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领域的监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健全信用监管,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发挥行业和社会监督作用;落实党政机关公开招考制度、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和国有企业分级分类公开招聘制度,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创造平等竞争的就业环境;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以及其他政务信息公开制度,为人民更快捷地获取政府服务、监督政府工作提供便利;打破“信息孤岛”,统一明确政府部门信息共享的种类、标准、范围、流程,加快推进政务信息联通共用。

猜你喜欢

政府职能党和国家服务型
实施“三个三”工作法 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创新探析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一图看懂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刘国中: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
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
政府职能转变的积极尝试
守牢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