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效果比较

2018-02-12张艺彬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16期
关键词:胰岛素泵糖尿病

张艺彬

[摘要]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和传统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对比。 方法 将该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42例进行分析,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对照组仅仅采用传统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进行治疗。 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进行糖尿病的治疗中,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可以使患者的血糖尽快恢复平稳,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关键词] 糖尿病;胰岛素泵;皮下注射

[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8(b)-0073-02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年的增长,糖尿病是由于患者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抵抗导致,是一类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患者的血糖一直不能得到控制,会导致患者的组织和器官也发生损坏,高血糖会导致患者的血管发生损害,对患者的健康产生很大的隐患。在糖尿病的治疗中,胰岛素是一类常见的治疗药物,可以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有效的控制,但是这种治疗方法一方面要使患者忍受注射时带来等疼痛感,另一方面,如果胰岛素注入的过多,会导致患者出现低血糖。2015年6月—2016年6月该次研究对该院的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治疗的方式进行分析,患者的血糖得到有效的控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分析该院收治的42例糖尿病患者,所有的患者都确诊为糖尿病。其中有28例男性患者,有14例女性患者,患者的最小年龄为42岁,最大年龄为71岁。将这42例患者随机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有20例患者,采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的方式治疗,对照组有22例患者,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式治疗。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比性突出。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Minimed易泵进行治疗,经皮下埋置针头,全天候输入胰岛素,在全天注射胰岛素时采用50%基础值注射,在三餐前采用剩余的50%追加胰岛素输入,然后对患者的血糖的情况进行监测,按照患者的病情对胰岛素的注射量进行调整。对照组在三餐前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式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每天对患者的空腹血糖和三餐后2 h的血糖值进行测量,采用美国强生稳步倍加型血糖监测仪进行,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血糖达标的时间等进行对比。

1.4 疗效判定

患者的空腹血糖控制在6.0~8.0 mmol/L为正常范围。

1.5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的数据结果的统计采用标准差的方式,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x±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糖都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更加的稳定。见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住院时间比较见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对比见表3。

观察组和对照组低血糖比较分析见表4。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的。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目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糖尿病不是单一疾病,而是复合病因所引起的综合征,是包括遗传及环境因素在内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治疗,在进行糖尿病治疗的环节中,目前还没有可以根治的方法,胰岛素治疗是最常见的方法。但是,在传统的胰岛素注射方法中,患者需要忍受注射胰岛素带来的痛苦,而且医护人员不能对患者的生理状态进行合理的分析,不容易了解患者的胰岛素分泌水平,不易对胰岛素注射的量進行控制,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低血糖的情况,造成血糖波动大,从而对患者造成很大的伤害[1]。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胰岛素泵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结合了人工智能的技术,在胰岛素注入的环节中,实现了不间断的皮下注射的方式,能够更精确地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起到了稳定血糖的效果。在胰岛素泵中含有一个储药器,在外部有一个便捷的控制按钮,通过程序的设计,可以形成较高的灵敏度,确保胰岛素可以直接注射到皮下,在短效胰岛素注射中效果非常突出,可以有效的防止胰岛素注射中量的控制的问题。胰岛素泵的使用中,一般采用腹部注射的方式,这种注射方式可以确保胰岛素全面的吸收,防止了药物的浪费现象,有效的避免了二次注射,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防止各类糖尿病并发症的产生,确保患者的病情稳定[2]。

人体在生理状态下胰岛素基础分泌,它不仅每3~5 min分泌微量胰岛素,而且全天有波峰波谷。胰岛素泵能够模拟生理胰岛素的基础分泌,使给入的胰岛素更生理化、合理化,胰岛素泵可以对胰岛素注射的基础量进行设定,从而对肝糖的输出进行调节,从而确保外周组织有充足的基础糖可以应用,确保患者在空腹的情况下血糖处于稳定状态。患者在用餐前,可以根据食物种类和总量设定餐前胰岛素及输注模式以控制餐后血糖,防止患者在餐后出现高血糖的症状。胰岛素泵可以通过对患者胰岛素的需求量的分析,调节胰岛素的注入量,在短时间内实现血糖的合理控制,确保患者血糖的波动在合理的范围内[3]。

通过该次的研究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他们的血糖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说明两种方法都具有可行性。但是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时间比对照组短。胰岛素泵可以注射基础量的胰岛素,从而对肝糖的输出进行维持,而且确保外周组织在充足的基础糖下运作,在餐前加大胰岛素的注射量可以对用餐时的血糖进行控制。而且,胰岛素泵可以对胰岛素的基础量进行合理的控制,分成不同的时段,按照不同的速率将胰岛素注入到患者的体内,在清晨会增加胰岛素的基础量的摄入,从而患者的血糖在清晨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在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分析中,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比对照组少,观察组仅有1例患者出现了低血糖的情况,对照组有5例患者出现了低血糖。观察组的患者使用胰岛素泵治疗,可以注射短效胰岛素,实现了连续性的小剂量的注射,防止了常规注射中,胰岛素注射过量,或者胰岛素吸收不好的问题。胰岛素泵实现了对患者胰岛素分泌模式的模拟,在对患者血糖水平监测的基础上,对胰岛素输入量进行灵活的调整,在进餐前会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追加胰岛素,确保患者的血糖在全天范围内保持平稳,又可以防止患者的血糖过低。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也比对照组短,患者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他们的工作和就餐活动也更加的灵活,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得到保障。

近年来,有大量的研究针对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对于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注射的方式可以使患者在短时间内血糖得到控制,防止患者胰岛素分泌的抵抗。

通过该次的研究分析,发现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注射,其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糖控制情况差异更加的明显,所以,采用胰岛素泵进行糖尿病的治疗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确保患者的血糖在最短的时间内稳定下来。而且观察者低血糖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持续注射的方式,可以减少各类并发症的产生,观察组仅有1例患者出现了低血糖的情况,对照组有5例患者出现了低血糖,并且住院的时间缩短,防止患者在胰岛素注射的环节产生痛苦,防止低血糖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宋文春,戚蓓蓓,江冬梅.围术期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2013(11):39-40.

[2] 蒋海玉,齐俊荣,孙蕾.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效果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0(20):3734-3735.

[3] 刘琳.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比较[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18):34-35.endprint

猜你喜欢

胰岛素泵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内分泌科实施科外带胰岛素泵应用的管理体会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的临床观察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临床效果探讨
胰岛素泵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