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对肥胖性2型糖尿病(T2DM)的治疗效果及手术安全性分析

2018-02-12夏连丽陈晓蕾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16期
关键词:治疗效果

夏连丽+陈晓蕾

[摘要] 目的 探讨在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应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临床价值,分析其安全性。方法 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90例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该次研究,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成腹腔镜胃旁路术组(n=45)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组(n=45),对两组患者分别实施相应的手术治疗措施。 结果 腹腔镜胃旁路术组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与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组相比,数据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相较于实施腹腔镜胃旁路术,在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实施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临床价值较高,在降低患者血糖水平的同时,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腹腔镜胃旁路术;肥胖性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手术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R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8(b)-0036-02

在人们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逐渐改变的情况下,肥胖已经成为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据有关研究可知,肥胖患者的糖尿病发生率及高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人,而肥胖性 2 型糖尿病如今已成为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慢性疾病[1]。在 2 型糖尿病临床治疗方面,常规采用胰岛素、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不良生活习惯纠正及适当运动锻炼等方式控制患者血糖水平, 然而,上述治疗措施难以有效促进血糖水平恢复正常, 导致 2 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 β 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难以彻底恢复。 有研究报道指出,接受减重手术治疗后,肥胖性 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在术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一些疗效显著的患者甚至可以彻底摆脱服用降糖药物[2-4]。该文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90例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评价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对其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意义,分析其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该院收治的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取90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将参与研究的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成腹腔镜胃旁路术组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组,每组45例患者。腹腔镜胃旁路术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7∶18;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5∶20。两组患者年龄区间均为25~65岁,中位年龄均为(45.27±1.44)岁。采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进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则表明数据对比差异不显著,统计学意义未显现。参与该次研究的90例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经临床诊断,均与肥胖性2型糖尿病的指证相符合,且在其家属的陪同下签署了知情同意書,医院伦理委员会经过严格审核同意并批准该次实验。

1.2 方法

1.2.1 腹腔镜胃旁路术组 对腹腔镜胃旁路术组患者实施全麻,让患者采取头高脚低仰卧位,对患者实施五孔法操作,将患者肝左外叶拨开,采取无损伤抓钳将其胃底抓住,充分暴露出患者贲门、管下段及His角,将其浅面浆膜切开,将小网膜暴露出来。而后将胃后壁与肝胃韧带进行分离,使用直线切割缝合器将胃底部横向切断,得到一个15~25 mL的小胃囊,再将空肠横向切断,将远端空肠提到近端小胃囊,实施胃小囊空肠侧侧吻合操作,对空肠与近端空肠实施“Y”形吻合操作,对其进行充气,检查是否存在渗漏情况,检查无误后将切口缝合,不设置引流[5]。

1.2.2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组 对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组患者实施与腹腔镜胃旁路术组患者相同的全麻措施,让患者采取头高脚低仰卧位,对其实施五孔法操作,将大网膜分离、断开,直到贲门,将患者胃底贲门、His角充分暴露出来,使胃后壁与胃大弯游离开,在胃镜的引导下,采用直线切割缝合器于患者幽门上方2~6 cm处将其胃大弯逐层切断,直到胃食管交界部位,而剩余的胃部呈管状,容积大约在60~100 mL,对其进行充气,检查是否出现渗漏情况,检查无误后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变化;②观察两组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将参与该次研究的90例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输入SPSS 21.0统计学软件中实施分析,在t检验时,采取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对计量资料进行表述;在χ2检验时,采取[n(%)]的形式对计数资料进行表述,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对比

详细数据结果如下表1。

2.2 两组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详细数据结果如下表2。

2.3 两组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对比

详细数据结果如下表3。

3 讨论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手术用时短,患者术中出血量少,其具有操作简便、鲜少干扰营养物质代谢、创伤小等特点,相较于其他减重手术治疗措施,其在肥胖性 2 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能够发挥出极为显著的优势。手术完成后,不仅将 2 型糖尿病患者的幽门及迷走神经完好保留,而且未对患者的消化道路径结构进行明显改变,对患者胃肠道不造成影响,未改变其生理状态,因此,患者接受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较小。此次研究中显示,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4%,术中出血量为(48.7±22.2)mL,手术时间为(86.7±9.4)min。而腹腔镜胃旁路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44%,术中出血量为(59.9±28.7)mL,手术时间为(131.6±40.9)min。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明显优于腹腔镜胃旁路术组患者,反映出对于肥胖性 2 型糖尿病患者,实施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更为安全、可靠,出现的并发症较少,手术安全性及可行性更高。

与此同时,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实施,能够有效缩小肥胖性 2 型糖尿病患者的胃容积,减少患者每次食物的摄入量,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患者的血糖水平。该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肥胖性 2 型糖尿病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前,血糖水平没有明显差异;而经过手术治疗后,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明显低于腹腔镜胃旁路术组患者,反映出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后血糖水平能够得到有效控制[6]。

综上所述,应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能够控制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降低血糖水平,使患者血糖水平逐渐恢复正常。

[参考文献]

[1] 许博,姚琪远.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在减重与代谢外科中应用的评价[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3,16(10):1017-1020.

[2] 常绪生,郑成竹,王鑫,等.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治疗肥胖性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4,17(7):658-662.

[3] 沈迪建,叶环,王跃东,等.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对肥胖相关疾病的治疗分析[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2,15(11):1139-1141.

[4] 郭玉霖,徐晓,吴安健,等.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对体质指数小于40 kg/m2的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的临床研究[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7,20(4):400-404.

[5] 谭进富,刘建彬,刘娟,等.腹腔镜手术治疗儿童Ⅲ度肥胖伴2型糖尿病一例[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2,15(1):76-77.

[6] 蔡树权.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对肥胖性2型糖尿病(T2DM)的治疗效果及手术安全性[J].糖尿病新世界,2017, 20(2):31-32.endprint

猜你喜欢

治疗效果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