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与BMI的相关性

2018-02-12刘璇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16期
关键词:空腹重度血糖

刘璇

[摘要] 目的 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指标与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自该中心2016年1月—2017年5月接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取30例,行次日清晨空腹静脉血采集测定空腹血糖,饮用葡萄糖2 h后静脉血采集测定餐后2 h血糖,清晨空腹状态下进行体质量和身高测定,计算BMI指数,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结果 空腹血糖为(10.10±1.54)mmol/L,餐后2 h血糖为(16.35±2.63)mmol/L,BMI测定结果为(24.79±1.32)kg/m2;根据BMI分组,偏胖组、肥胖组、重度肥胖组空腹血糖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正常组、偏胖组、肥胖组、重度肥胖组餐后2 h血糖指标逐渐下降(P<0.05);BMI与空腹血糖相关性(r=-0.042,P>0.05),BMI与餐后2 h血糖有负相关性(r=-0.164,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与BMI无相关性,餐后2h血糖与BMI呈负相关性。

[关键词] 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BMI;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8(b)-0028-02

近几年来,在人们生活水平和日常饮食结构改变的影响下,糖尿病的发病率表现出明显的逐年递增的趋势,尤其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的日渐严峻,糖尿病的发病率已进入到了一个空前的快速增长模式下,患病率甚至达到了11.6%[1]。2型糖尿病是一种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共同作用而导致的全身性代谢性疾病,尤其是在日常饮食改变的影响下,肥胖随之成为了整个世界范围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证实,肥胖会给人们的血糖、血脂指标造成较大的影响[2]。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其肥胖或者消瘦与其血糖指标是否存在明显的关系,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体质量指数(BMI)是用于评估消瘦、肥胖非常直接有效的方法。为此,该研究结合该中心2016年1月—2017年5月接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对其血糖指标与BMI的相关性进行探索,旨在通过这种方式来进一步明确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对疾病造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均来自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朝天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白下医院)接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①纳入标准:根据WTO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年龄为35~90岁,性别、民族不受限;未接受过降糖药物治疗或者用药史在1个月时间内;未合并有较为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酮症酸中毒以及较为严重的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疾病;3个月时间内未参与其他药物临床试验;意识清楚,具有溝通能力;签订知情同意书。②排除标准:年龄低于35岁,超过90岁;经诊断为I型糖尿病;处于妊娠期或者哺乳阶段等特殊阶段;合并有较为严重的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疾病,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等;精神异常,无法了解调查意图和配合研究;拒绝参与该研究。根据上述标准共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30例,其中女性19例,男性11例,年龄为39~90岁,平均年龄为68岁;病程为3 d~30年,平均病程为3.49年;身高为150~178 cm,平均身高为163.2 cm;体重为46~83 kg,平均体重为66.34 kg。

1.2 方法

1.2.1 血糖指标测定 患者均于次日清晨空腹12 h的状态进行肘静脉血液采集,每例各取4 mL,静止1 h后进行血清分离处理,并运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其空腹血糖指标进行测定,空腹血糖值正常值为3.89~6.1 mmol/L。在完成空腹采血后,为患者提供75g葡萄糖,嘱咐患者需在5 min将其饮用完毕,自饮用第一口算起,服用葡萄糖后2 h行静脉血采集,并运用该血样,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其餐后2 h血糖指标指标进行测定,餐后2 h血糖正常值为<7.8 mmol/L。

1.2.2 BMI测定 在清晨空腹状态下进行体质量(kg)测量,并进行身高(m)检测,在检测时,所有患者必须保持身体直立,将双腿完全并拢,保持双臂自然下垂,根据体质量、身高测定结果来进行BMI计算,计算公式为:BMI=体质量(kg)/身高2(m2)。中国参考标准:①偏瘦:BMI<18.5 kg/m2;②正常:18.5~23.9 kg/m2;③偏胖:24~26.9 kg/m2;④肥胖:27~29.9 kg/m2;⑥重度肥胖:≥30 kg/m2。

1.3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该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运用Pearson行两变量间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指标、BMI检测结果分析

30例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为(10.10±1.54)mmol/L,餐后2 h血糖为(16.35±2.63)mmol/L,BMI测定结果为(24.79±1.32)kg/m2。

2.2 不同BMI等级血糖指标变化

根据BMP判断标准将30例患者进行分组,正常组与偏胖组、肥胖组、重度肥胖组空腹血糖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胖组、肥胖组、重度肥胖组空腹血糖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偏胖组、肥胖组、重度肥胖组餐后2 h血糖指标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血糖指标与BMI的相关性

以BMI作为自变量将其引入到广义线性模型中,血糖指标则作为因变量,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并进行偏回归系数的计算。根据结果来看,BMI与空腹血糖呈负相关性,但无相关性(r=-0.042,P>0.05),BMI与餐后2 h血糖呈现为明显的负相关性(r=-0.164,P<0.05),见图1。endprint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指标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的发病与多方面因素均密切相关,包括了环境因素、遗传因素,而其中饮食过度以及缺乏运动也是导致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非常关键的要素。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非常明显以及血脂代谢紊乱。肥胖会致使脂肪组织内分泌功能出现异常变化,经由脂肪细胞所产生的细胞因子加重或者参与组织糖尿病病变过程中,并使得β细胞因此受损,从而引发糖尿病。根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超过75%的2型糖尿病均属于内脏型肥胖。另有研究者通过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统计发现,其BMI均达到了24~27.9 kg/m2以上,只有极少部分处于正常范围,体质量超标率达到了48.9%,肥胖率则达到了12.8%[3]。

该研究通过对30例2型糖尿病的血糖指标进行测定,其空腹血糖为(10.10±1.54)mmol/L,餐后2 h血糖为(16.35±2.63)mmol/L,其结果均超出了正常水平,而其BMI测定结果为(24.79±1.32)kg/m2则达到了偏胖的分级。这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有明显升高,且普遍偏胖。根据BMI进行分组,血糖指标对比结果来看,偏胖组、肥胖组、重度肥胖组空腹血糖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但偏胖组、肥胖组、重度肥胖组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餐后2 h血糖則随着BMI的递增而表现为持续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通过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MI与餐后2 h血糖呈负相关性(P<0.05),与空腹血糖无相关性(P>0.05)。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当机体处在高血糖的情况下,机体无法对血糖进行有效利用,从而致使BMI因此下降,为此,当血糖的水平越来越高时,其体重则会逐渐减轻,该结论与李世够[4]研究成果一致。除此之外,由于我国百姓的饮食多以米面为主,在食用后会一定程度上影响餐后血糖,但并不会给空腹血糖带来过大影响,为此,应当充分重视起2型糖尿病餐后高血糖对机体带来的影响。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与BMI无明显关系,但其餐后2 h血糖与BMI却表现为明显的负相关性,为此,2型糖尿病患者应当加强饮食调整和运动治疗,进而更好的实现对疾病的控制。

[参考文献]

[1] 李新刚,胡虹英,胡荣,等.脂质蓄积指数与血糖代谢异常的相关性分析[J].疑难病杂志,2016,15(2):172-175.

[2] 张瑞,童强,管凌志.DPP4抑制剂沙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量影响的临床观察[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5,24(2):160-162.

[3] 史云菊,张红艳,张德甫,等.山茱萸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体质量的影响[J].中医研究,2014,27(8):23-24.

[4] 李世够.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中医体质类型、血糖、血脂与脂联素水平相关性系统综述[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7(10):1-4.endprint

猜你喜欢

空腹重度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采血为何要空腹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空腹喝水
重度垂直系列之一
有壹手快修:钣金领域的重度垂直
2014新主流“重度手游”
老年重度低血钾致横纹肌溶解症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