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性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现状研究

2018-02-12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个性化图书馆信息化

赵 韬

(忻州师范学院图书馆,山西 忻州 034000)

近几年,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对于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也被列为重点。因此,很多高校都引入了自动化的系统和大数据服务功能,意图完善个性信息化服务,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一方面,这种改变方便了学校的图书馆管理,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需求。

地方性高校(本研究指专升本的新建本科大学)图书馆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水平较为落后,所提供信息在全面性、精确性和专业性等方面不能很好满足用户要求。制约着地方性图书馆信息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影响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发展。

一、地方性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服务的现状与特点

1、服务模式没有全面落实

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是强调以学生为服务主体的模式,细化学生的需求,根据用户信息需求特征,即信息使用偏好、使用习惯的和学科特点,然后针对性的推动服务信息。但是这种模式并没有全面的落实,只是在一些高等院校中才有体现。虽然这个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服务的发展时间较短有关,但是也有很多地方性的高校重视程度不足。

2、服务质量不高

Mylibrary系统是由美国设计的,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投入使用,可以让大家根据自己的需求个性化定制各种服务。随后,这一系统逐步的完善,在全球各地都有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从本质来看,Mylibrary系统是一种网络服务形式,在高校中,它借助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然后由图书馆的电脑收集和处理数据,可以缩短信息反馈和处理的时间。我国图书馆信息化服务的前身是“中国图书馆示范系统”,由清华研发而成,被命名为CNKI工程。在前期的试验中,反响较好,在地方性高校得到普遍应用,实现了文献检索信息的主动推送服务。还有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的“我的数字图书馆”系统等,都为我国图书馆信息化服务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助力。然而,和国外相比,我国的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还不够高,目前还是停留在较为表面程度,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对于地方的高校而言,由于资金和领导重视程度等问题,目前图书馆信息化服务还没有得到普及,这也是当前需要改进的地方。

3、依据图书馆实际开展特色性和主动性服务

由于地方性高校图书馆在馆藏与服务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使其拥有的资源具备了一定的特点,这种特点是形成地方性高校图书馆服务特色的基础。从服务对象来看,主要是服务于学校教师和学生,地方性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服务的模式由原来以馆藏为中心的坐等式信息服务,正在逐步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实现主动根据数据分析,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主动推动相关信息,这不仅扩大了个性化信息化服务的群体,还有助于提高信个性化息化服务的质量。

4、服务形式比较呆板

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主要特色就在于针对性较强,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因此就可以实现私人定制的效果,用户的使用需求得到了有效的满足。然而,当前图书馆个性信息化服务的形式较为呆板,用户参与的程度较低。一些类似于文献预约和文献传递的服务,都还没有开展起来。因此常出现的情况就是,用户被动的接受各种信息,系统的推荐也就缺乏了灵活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因此影响着图书馆个性信息化服务的质量。

二、地方性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地方高校图书馆个性信息化服务还不够完善,在运行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上:

1、服务观念落后于服务现实需求

服务的观念对服务的质量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当前很多地方高校的图书馆信息化服务不够个性化,就是因为服务观念和现实需求的不匹配。许多高校图书馆不仅购买纸质的文献,还购买了电子书,用自己的数据库储存这些文献,这些都是图书馆提供个性信息化服务的基础所在。然而,地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却较为陈旧,总是被动的接受信息,不能主动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因此就无法实现针对性的总结,无法推送个性化的服务信息,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个性信息化服务的质量。个性信息化服务强调服务的特性,所以高校必须主动的出击,这样才能推动图书馆个性信息化服务的发展。

2、信息体系建设不完善

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包括电子资源和图书资源,这些是图书馆提供服务的核心。很多高校都有自己的数据库,里面的信息也较为全面,但是教学使用和科研分析却无法快速的定位信息,所以在使用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与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建设的不足有关,也和信息资源的组织方式有关。

3、技术支持力度不够

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各种计算机技术、大数据和云计算也是技术核心所在。目前,高校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其技术力量也各有不同。在动态网页和数据推动等方面,如果技术支持不到位,服务的质量就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当然,这和整体技术的不成熟也有一定关系,还需要在不断的发展中继续完善。

4、队伍建设不适应功能发展的需求

地方性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不仅要有较强的计算机能力,还要有网络方面的专业知识与过硬的基础能力。在当前的实际工作中,地方性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缺乏这么一支专业的队伍,技术人员的参差不齐,很多人的理论基础还不够完善,更不要谈实践的水平。当使用中出现问题后,往往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更不会根据缺陷去探寻完善的措施。

三、改进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途径

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质量提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转变观念,加强人、财、物的投入

图书馆的个性信息化服务需要充足的资金作为基础,这样才能提升服务的质量。因此,校领导必须提高自己的认识,保证资金和人员充足,这样图书馆才有广阔的发展天地。图书馆加强业务培训,领导到员工转变观念,树立信息个性化服务意识。传统服务和现代服务相结合。在传统服务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来进行个性化服务。引导用户享受现代化技术提供的便利。

2、信息资源建设措施

信息资源是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基础,具体来说,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应该按照学校不同学科及专业购买不同类型的(纸质和电子)资源。其次要把重点学科信息分类出来,建立起专门的数据库,方便学生和教师的查阅,实现自己的服务特色化。再次整合各院系分散的特色资源,校内资源共享。同时做好信息资源的导航,加强图书馆网站建设。

3、技术措施

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需要相应的技术措施,这方面可以通过设立一些共享资源的空间实现,允许和鼓励用户共享自己存储的相关资源,从而使用户也成为资源的提供者。另外,图书馆应加强学科信息导航服务,对信息进行分类的汇总,让用户可以更快的定位自己需要的信息,最大程度提高服务的质量。

4、提升人员素质的措施

可参照某些高校图书馆已经实施的“学科馆员”制度,为个性化信息服务提供人员保障。一方面要将个性化信息服务和学科知识联系起来,另一方面还可以组织针对性的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整体素养,推动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质量。

5、引导用户的措施

用户的使用满意度是评价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重要指标,所以可通过引导用户来优化自己的服务,具体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通过讲座和发传单的形式来加大宣传的力度,培训使用的方法。这样在使用中才可以有更好的体验,了解到更多的服务功能,有助于推动个性化服务的发展。

(2)向用户介绍最新的数据资料及数据库,这样当有需求时,用户的定位就更加准确,检索起来也更加方便,这也是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3)做好不同用户的培训工作。一般来说,图书馆可以将用户的需求分成不同的层次和阶段,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实现服务的模块化和功能化,提高图书馆信息化服务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董宇昭.图书馆基于网络的个性化信息服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8).

[2]吴海霞.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情报,2006,(10).

[3]彭敏.基于网络的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J].情报探索,2006,(2).

[4]程广龙.网络环境下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6.

[5]]赵墨.浅谈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建设[J].江苏科技信息,2016,(11).

猜你喜欢

个性化图书馆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图书馆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同桌宝贝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