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民办高校学生工作机制构建研究

2018-02-12王宏武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舆情高校学生工作者

王宏武

(广东科技学院,广东 东莞 523083)

新媒体的飞速发展给高校的学生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传统学生工作阵地带来了巨大冲击。学生工作者如何更好运用新媒体拓展工作阵地,更加有效地开展高校学生工作,成为高校尤其民办高校学生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新媒体给高校学生工作者工作带来的挑战

1、新媒体给学生工作者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新要求。新媒体高速发展对高校学生工作者的新媒体技术掌握程度、新媒体信息掌控程度、新媒体传播的价值取向了解程度、网络反映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水平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新媒体给高校网络安全提出严重挑战。新媒体搭建的都是无形的平台,而且学生搭建平台发表言论时还会故意避开学生工作者,这给高校网络安全管理造成了很大困难。与此同时以往传统逐层传递的信息发布方式也已不再适应新媒体环境下学生快捷的沟通方式。

3、新媒体给学生工作者身份权威性提出挑战。新媒体对信息的存储、传输、搜索、统计、分析等更加快捷、有效、低廉。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范围增大、途径增多,传统的一线学生工作者做“保姆”的局面也被打破,学生工作中的各种要求、表格及程序性工作,学生都可以在网站上下载或者线上咨询。

二、新媒体给学生工作者工作带来的机遇

目前,在校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使用新媒体最为活跃的用户群体,新媒体的高速发展为高校学生工作者工作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全新的机遇。

1、新媒体拓展了学生工作者工作的时空界限。只要是在覆盖有移动信号的地方,学生工作者就可以向学生群体发布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消息,而学生也可以随时随地在第一时间接收到学生工作者所发布的信息,由此打破了学生工作者与学生之间存在的时间和地域壁垒,学生工作者工作的时间和地点也不受限制,极大提高了工作的时效性。

2、新媒体增强了学生工作者工作的自主性和实效性。大学生在利用新媒体获取信息的同时,也成为新媒体上信息的提供者。新媒体客户端之间的沟通,避免了面对面的交流的各种不便,学生可以大胆地通过新媒体更及时、准确地向学生工作者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的自我表达和展示为学生工作者提供及时、真实而有价值的信息,学生工作者可以在对信息进行分析梳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的各种问题加以引导和帮助,进而提高学生工作的实效。

3、新媒体丰富了学生工作者工作的内容与方式。高校学生工作者可以通过微信、微博、钉钉等新媒体较为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学习情况、思想动态甚至学生所在位置;还可以通过发送文字、语音、视频等方式与学生沟通,拉近与学生的沟通距离,便于进一步开展各项学生工作的;可以按照工作需要进行必要的网上分群、分组,通过微信、QQ群、钉钉群等新媒体构建虚拟群组,进一步拓展学生管理工作的崭新平台。

4、新媒体拓展了学生工作者工作的平台与阵地。高校学分制的推广使班级这一传统的管理组织逐渐淡化,进而导致班会、座谈等学生工作阵地形同虚设,与此同时手机新闻、博客、网络论坛、微博、微信、钉钉等多种方式的新媒体应用,成为一种崭新的学生工作载体为广大同学所欢迎,并显示其独特优势。顺应这一变化,新媒体已经成为学生工作者工作的主阵地。

三、新媒体视域下学生工作机制思考

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作为民办高校的学生工作者必须顺应发展趋势,立足民办高校现状,在保持传统优良工作方法的同时充分利用新技术,充分利用新媒体带来的机遇,为高校学生工作服务。

1、全面加强网络阵地构建机制

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学生工作者必须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O2O”模式,以便在坚持传统工作模式的同时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构建新型学生工作支撑平台。

(1)引导学生关注学校官方网络阵地。在继续加强各级网站建设、引导学生关注传统工作平台的基础上加强官方微信等新媒体的建设和宣传力度,引导学生关注学校相关微信公众号,通过微信公众号对学生进行必要教育和引导,构建弘扬正能量平台,通过微信留言等功能,建立学校与学生的沟通平台,为学生反映问题提供便利渠道,通过沟通桥梁的构建化解矛盾,进而促进学生工作目标的实现。

(2)加强班级微信群、QQ群的使用与管理。利用微信、QQ建立立体的学生工作网络体系,按照传统班级建群的同时可以打破班级界限,按照干部职能和学生特征进行建群,如,在班级管理中除了班级群之外建立可在学生工作者所带班级中建立“班长群”、“心理委员群”、“才艺爱好群”等,在同一群中营造共同话题,增加群成员的关注度和亲切感,对老师而言可以减少工作量,及时准确有针对性了解信息,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3)推广钉钉软件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钉钉(DingTalk)是阿里巴巴集团专为中小企业打造的沟通和协同的多端平台。钉钉强大的定位打卡考勤、语音、会议、未阅读信息提醒等功能弥补了传统的信息工具的不足,极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学生工作者可以利用钉钉软件对班级日常工作进行网上管理。

2、重点加强新媒体工作队伍培养机制

(1)与时俱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学生工作者媒介素养。学校在选拨学生工作者时,在原有选拔条件的基础上考虑计算机技术和新媒体应用能力、网络写作能力等与新媒体相关的能力;将新媒体营运能力纳入高校学生工作者考评体系和选任提拔标准;通过多种方式加强新媒体相关技术培训;重点培养一批网络安全学生工作者,设置专项工作,由其负责带领学生干部中的网络信息源共同构筑新媒体网络平台,占领新媒体舆论阵地,树新媒体的言论权威。

(2)组建有较高思想觉悟和较强媒介素养的学生干部队伍。学生干部深入学生,对广大学生的思想生活状况比较了解,且属于智能手机“原住民”,相对老师能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能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并且能在广大学生中发挥积极作用。学生干部的作用发挥,有利于校园和谐的维护,有利于组件完备的高校学生工作网络体系,有利于增强高校学生工作的及时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树立榜样,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

(3)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能否发挥积极作用取决于使用新媒体的人,大学生群体是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部分,他们正处于思想成熟阶段,他们对新媒体的应用技术熟练但是认识并不准确,所以必须给予正确的引导,必去在日常教育中注重媒介素养教育,把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渗透到课堂以及平时的班团活动中,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媒体,使其能自觉、准确地甄别网络信息,合理利用新媒体促进自身发展。

3、构建学生工作网络舆情引导机制

(1)建立网络舆情的收集机制。高校网络舆情是高校稳定的晴雨表,是大学生思想动向的风向标。学校层面要立足学生工作实际需求,组建舆情日报、周报和安全专报相结合的舆情报送体系,使紧急突发的网络事件能够及时有效地得到传送和反映;在“学校—院系—班级”三个传统层面的新媒体团队中设置专人负责新媒体舆情监管;学生工作者要密切关注各类新媒体平台信息,设置班级信息员,对一手信息进行及时汇总上报,确保基层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形成网络舆情分析机制。构建舆论引导机制的关键是开展好网络舆情动态分析工作,定期对各类新媒体阵地中与学院相关热点问题的学生动态进行分析,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处理,在对网络舆情展开全面、系统和连贯地分析处理的基础上,对网络舆情的进一步发展做出针对性地研判,为有效的防范赢得宝贵的时间,将各类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3)构建网络舆情疏导机制。学生工作者应发挥一线优势,应定期对学生生活环境及学习环境进行了解,了解学生在学习及思想上存在的困惑,从实际工作中化解各类矛盾;畅通信息反馈机制,对通过现有渠道积极反映意见和建议的学生进行鼓励甚至表彰,让更多的学生学会理性发声;积极利用新媒体创造畅通的舆论平台,使广大学生有发声的渠道。通过加强舆情疏导,营造积极向上的、充满正能量的舆论环境,使学生收到熏陶,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才能构建科学合理的舆论导向。

(4)形成网上引导与网下教育的配合机制。网络是现实的延伸,网络环境实际上是“网上”与“网下”互动影响的系统。网上问题最终需要现实社会的实践措施来解决,但也要清楚,网络世界又不简单的是现实社会的电子再现,网络学生工作也不是网下学生教育工作的“电子版”,民办高校学生工作者不能用“网上工作”取代“网下教育”,要探索“网上引导”与“网下教育”相配合的机制,只有网上网下工作相互配合才能最大限度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弥补传统教育方式的不足,实现教育效果最大化。

总之,在新媒体视域下,民办高校学生工作者只要顺应潮流迎接挑战,针对社会发展和学生特点的改变不断学习并利用好新媒体,不断提升自我综合素质,就一定能紧跟潮流圆满完成学生工作的各项任务。

参考文献:

[1]彭移风,宋学锋.新媒体时代学生管理困境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0).

[2]李连富,翁李焱.“微时代”来临之后[N].中国教育报,2013,(2).

[3]王林.新媒体对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4.

[4]尹晓春.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创新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4,(10).

猜你喜欢

舆情高校学生工作者
关爱工作者之歌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数字舆情
消费舆情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