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土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的应用

2018-02-11汪许静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8年6期
关键词:乡土物种景观

汪许静

(武汉理工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武汉 430074)

一、乡土植物的概念

广义上,乡土植物是指本地原有生长的植物,也包含外来物种被人工引入城市中,经过长期研究观察培育,生长状况良好,已经适应当地生态环境,对当地其他物种没有造成威胁,并代表当地地域文化的物种。学术界还没有明确的定位,因此不作过多阐述。

二、乡土植物在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乡土植物的研究起步早,早在1845年美国美景园林设计师奥姆斯特德在设计纽约中央公园时就大量采取了乡土植物的应用,注意到利用乡土植物的重要性,并将这一条编制进其设计原则中。1992年,由英国克劳斯顿主编的《风景园林植物配置》的章节中论述了乡土植物在城区中的应用,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研究系统。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已研究乡土植物的培育和选种,但是还是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和应用原则。土人景观的俞孔坚教授以乡土植物的应用,设计了许多经典的方案,取得了很大的国内和国际反响。

三、乡土植物的特点

(一)适应性、抗逆性强

有些外来引种的确在短期内能够营造良好的景观效益,但是未经过长期的培育研究,并不能确定其真正适应了当地环境,一旦遭遇极端病害,可能会引发大量死亡,对水土资源造成浪费。而乡土植物即使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也能生存。它经过了长期的自然淘汰选择,存活下来进化成为能高度适应当地生态环境、融入生态系统的优质品种,是保证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条件。

(二)乡土植物生命力强

在一些土质贫瘠的地区,其可以依其自身能力存活,成活率高,无需对土地进行特殊处理,最大限度避免对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特别是在被人类工业污染之后的废弃场所,乡土植物展示出的顽强生命力是不容小觑的。

(三)易于管理维护

乡土植物生命力强,对肥料、养分、修剪、除虫害的要求不太严格,栽植简单,也具有良好的观赏效果。养护工作量较小,适合粗放管理模式,维护费用也相对较低,属于性价比较高的经济型植物。并且,乡土植物的产地也大多数在本地,免去了一些运输过程和耗损,缩减了运输成本。

(四)病虫害少

乡土植物长期经历当地的恶劣气候,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抵抗力。即使发生一定规模的虫害,它也能够依靠其自身修复和所在生态系统的循环更新,控制病变的危害和蔓延。因此,在乡土物种中很少发生大规模虫害,减少了农药杀虫剂的使用,采用自然生态的处理方式,避免对整个生态系统带来不可挽回的伤害。

(五)具备自繁能力

乡土植物经过了自然的选择,生存能力、适应性抗逆性强,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能自我繁衍成林。而人工培育的植物群落稳定性差,对环境的要求很高,有些还需要借助大量的人力、资金才能繁衍。

(六)文化标识性

不同地方生长的植物代表着当地文化和特色,承载着一方水土的性情,而外来物种并不能体现着当地的历史文脉。在这一点上,乡土植物就拥有外来物种无法替代的特性。许多城市以当地特有的乡土植物为媒介,向外界展示着当地独具的地方特色和场所精神。如,城市以植物命名,将植物定为市树市花,与植物有关的节日风俗等。

四、影响乡土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中应用的因素

(一)主观因素

有些乡土植物品种本身存在缺陷,生长期长、生长速度缓慢,形成成型的景观效果需要很长时间。有些乡土植物的观赏效果差、造型弱、散发刺鼻的味道、吸引飞虫等种种因素都会影响大众的审美标准,很难受到大众的喜爱。或者是曾经在人类生存环境中出现过,但是随着研究和观察发现其弊端比长处影响更大,并发现了更合适的优质替代物种,导致慢慢被淘汰,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二)客观因素

1.外来物种的大量引进

有些乡土物种价格低廉,但其生长期长、生长速度慢,无法满足建设者急于达到立竿见影的景观效果。有些外来物种造型优美、品相佳,更能在短期内形成较好的景观效益。相较而言,虽然价格较高,但是物种也不乏丰富多样化。为追求国外现代景观的视觉形式、美学感,致使外来物种植物成为城市绿化中的主导,乡土植物的地位下降。

2.城市建设者和决策者的意向

城市绿化设计者对市面上应用较广的植物比较熟识,这些大多都是外来引进植物。本身对于乡土植物的生物特性和应用面认识不足,限制植物的应用量,在规划中很少甚至不予采用,这直接影响了其应用发展。并且设计师盲目追求国外流行趋势,过于注重植物配置的表面视觉观赏效果和形式化,忽视了植物配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决策者的欣赏偏好也影响了设计者的设计方向,致使设计者迎合决策者的想法,间接影响到了乡土植物的应用。

3.缺乏对大众的宣传普及

因为城市建设者的植物应用方式,乡土植物很少在人们的生活环境里出现,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缺乏紧密联系。人们对其认知度低,不受大众的重视和关注。再者,大量使用外来物种,错误引导大众对乡土植物产生偏见,将植物种类进行主观性等级划分。但是不同的人群对植物的应用有不同的理解,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去理解乡土植物带来的长远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4.缺乏完整的市场体系

受到设计者设计方式影响,乡土植物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少。市场需求量小,价格低廉,供应商供货意愿不强,育种基地也相应减少了对乡土植物种源的培育繁殖,难以形成完整系统的苗木产业链和商业结构,抑制了乡土植物的持续发展。外来物种的大量使用也给乡土植物的应用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有些乡土植物以国内的现有技术不能得到全面的培育,将种苗出口到国外繁殖,导致进口回国的价格高了好几番。

5.现有的科学研究技术不健全

乡土植物应用现在处于初期阶段,大量可开发利用的资源都还未被发现。乡土植物资源量大,种类繁多,有一部分已经被开发驯化成功,大量投入使用,成为对环境有益的物种。也有一些乡土植物经过引种驯化后,发现其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很高,但因其生态习性等因素,实际应用能力弱。现有的科学技术很难突破关键局限性,因此难以进行规模化繁殖和全面推广,限制了其持续发展空间。

五、乡土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中应用的配置原则

(一)因地制宜原则

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不一样,其水土、气候、地形都不一样,这些因素伴随植物的整个生长过程,具备重要的影响力,而不是一部分人表面认为的的栽植多种植物种类与品种。在选择植物的时候,为了植物的健康成长和避免不可预计的后果,应该遵循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特点的物种。一部分外来引种的植物经过常年的培育繁殖,被环境同化,成为对人类环境作出积极贡献的乡土植物。而另一部分外来引种植物对当地的生存条件适应不了,病变爆发,对生态资源具有不利影响。现在很多游览圣地也是引进了大量的外来物种,造成本地乡土植物消失殆尽,原有自然风景遭受破坏,人工模拟自然景观痕迹明显。

(二)适地适树原则

中国人口多,城市发展速度快,绿化使用面积碎片化,绿地可用率较少,不适合模仿国外大规模种植草坪的模式,更适合栽植立体复合型植物模式。与国外国情不同,他们生活模式和观念习俗同国内不一样,喜好接触阳光,亲近自然,整片的大草坪能满足他们各种户外休闲活动。草地和立体景观的制氧量差别很大,虽然草地的观赏效果很好,但是外来引进的草种竞争力弱,和本地同类植物相比不足,需要人工长期处理杂草,不然杂草入侵失去生存空间。草地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和肥料,加大了资金的需求,对于城市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而立体复合型植物种植模式能够制造几倍的含氧量,使各种适阴适阳等植物的特性得到充分利用,既节约了水土地资源的使用,又形成了立体的景观观赏效果。

因此,设计者们需要谨慎应用引进外来物种,尽量使用乡土植物为材料,遵循适地适树原则,保护生态群落的稳定和平衡。

(三)气候相近原则

同种植物在不同地方生长,因其不同的气候、地理环境差异,同种植物在地理位置不同地方生长会产生形态的变化。中国地域广阔,地形多种多样,横跨多种温带,拥有多种气候差异,东西南北中部地区气候、地形、水纹地理环境都不一样,植物的差异特别明显。如果栽植了从远距离地区移植而来的乡土种,即使是同一种,也扰乱了当地固有的生物圈。长江以南的植物就不适合在长江以北种植。对雨水需求多的植物不适合种植在干旱缺水的地区。由于气候差异大,会致使植物成活率不高,后期维护管理加大,甚至导致植物死亡,造成资源浪费的情况。因此,设计者前期应全面了解植物的生态特性,选择合适的品种,有助于植物更好的适应环境气候。

六、乡土植物在营造城市园林景观中的作用

(一)生态作用

乡土植物在园林中具有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适合在城市公共用地中种植的绿化树种,其本身形态优美,生命力强,具有不同季节的季相变化。有些植物能散发出芳香因子,对环境起到杀虫灭菌的作用,既能保护自身健康生长,又能起到净化环境的作用,防止病虫害影响健康的人居环境。同时起到又能够防尘降噪、美化环境、调节局部小气候、防止城市热岛效应等作用,提高人类的生活环境质量。

现在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工业化程度高,严重影响到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质量。工业废弃地的重金属含量、废弃物堆砌多。乡土植物属于先锋物种,在修复工业废弃地中能够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植物生长过程中本身就需要提取各种微量元素,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物质,通过自身和根系产生吸收、转化和降解作用缓解土壤中的污染物的毒性,预防土壤退化,提高肥力利用率。同时,有些特殊的乡土植物对污染物质十分敏感,可作衡量污染程度的标准,起到监督控制的作用。

(二)观赏作用

乡土植物品种丰富,形态各异。但是也不是代表在城市园林中能够滥用乡土植物,仍然要遵循一定的配置原则和方法。观赏形姿是人类最直观面对的,其季相性能随季节变化产生不同景观效果,为城市增添色彩变化。将不同的植物配置组合,使四季都有花开、四季都有绿叶,形成动态景观,显示了生命的律动。也可从观叶、观花、观果实、观枝干、观整体形态等多方面欣赏;以珍贵古木搭配,成为起到映衬作用的配景植物;或者以不同的配置方式,组成整体、局部、单一的艺术性观赏景观等。

另外,其能够与不同的园林要素组合成不同的景观特色。利用不同地形、山石、水体、楼榭、构筑物合理搭配,营造出各色的空间美感和意境。

(三)保护动植物多样性的作用

乡土植物是植物多样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乔灌草、攀援地被植物形成的景观结构形式能满足不同动植物的生存需求。稳定安全的生态环境对野生动植物来说是优良的生存繁衍场所,乡土植物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食物等资源,同时植物的种子也可通过动物的携带更好的传播,维持动植物和环境之间的平衡,助力生态群落的平稳发展。

地球上的植物种类丰富,但因为建设者忽视了乡土植物的应用,人们并没有重视乡土植物。对乡土植物的乱砍滥伐,导致资源严重被破坏甚至面临濒危而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这对于人类来说是巨大损失。植物具有观赏价值,对人类来说还具有巨大的利用和探索价值。植物具有观赏、食用、药用、香料、油料等价值,人类现在只能了解其中少部分的价值,尚未驯化开发的乡土物种还有许多。随着未来科技和技术的发展,植物也在不断进化,清洁、节能、循环资源都可能潜藏在其中。因此,乡土植物其潜在的可利用性不可估量。

(四)符合节约型园林发展趋势

现在国家大力推行“生态园林”“节约型园林”建设城市,以最合适的经济投入,获得最理想的景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效果。有些建设者为了景观效益,直接移植大树种植,造成经济成本提高,其运输费用及运输中的保养工作也必不可少,制约了周围其他植物的生长,导致结构失衡。乡土植物属于低成本植物,具有粗放的管理优势,与生态节能技术结合,能最大程度做到水肥料循环自供。建设坚持以乡土植物为主的园林绿地,配合外来植物,优劣互补,构成多样性景观,增强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长远效益。现在城市中也出现了许多农业生态园,受到人们了关注。具备生产性的植物也将生产和园林结合,人们互动参与其中,体验农事活动,又能获得经济效益。但是其生产功能要置于次位,不能影响其基本功能,做到二者兼具。

(五)体现地方文化特色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配置富含深刻的文化内涵,古时诗人们大量撰写关于植物的诗赋,通过植物来寄托情感和期望,赋与植物人格化,从而形成了丰富的植物文化。植物背后传承的人文意蕴能抒发人们的情怀,使植物和情感产生共鸣。乡土植物在一个地方长期生存繁衍,与人类生活相互融合,承载着当地文脉,能够营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将文化和植物景观结合,表现场所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其表现形式多样化。例如花镜景观、高速公路绿化带等。

七、结论与展望

现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大量使用外来物种,造成生态结构不稳定,失去地域特点,也容易造成人们的审美疲劳。我国对于乡土植物的利用基础薄弱,应该加强乡土植物的研究,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坚持建设以乡土植物为主的城市园林,通过景观设计的方式稳固生态系统,增强植物配置多样化和差异化,使城市人居环境生态化,有利于人类、社会、自然三者之间的平衡发展。■

[1] 李科霞.乡土植物在成都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2014.

[2] 李瑶.北方乡土植物在城市公园中的景观营造[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 2015.

[3] 许芳,赵慧宁.节约型园林植物景观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 ,2016,32(6):110-112.

[4] 司建忠.乡土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与分析[J].现代园艺,2015(12):146-147.

[5] 冯磊,李军,张巧红.乡土植物在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园林生态系统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园艺文摘,2015(5):111-112.

[6] 卢山,郑烨,陈波,敬婧,来伊楠.乡土木本植物在杭州园林植物群落营建中的应用[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5,33(2):285-289.

[7] 杨韡韡.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与效应研究——以河南省鲁山县某铁矿区为例[D].郑州: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2.

[8] 胡文芳.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编制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2.

[9] 郭建斌.地域乡土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分析应用[J].中外建筑,2010(2):98-100.

[10] 秦春林.乡土植物在城市绿化中应用优势初探[J].广西城镇建设,2006(3):48-50.

猜你喜欢

乡土物种景观
景观别墅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火山塑造景观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乡土中国
回首2018,这些新物种值得关注
电咖再造新物种
世界上的15个最不可思议的新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