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罗·克利线对室内设计的启示

2018-02-11曾照静

焦作大学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克利保罗线性

曾照静

(焦作大学艺术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3)

1.保罗·克利线的研究意义与价值

如今,在设计中对于线性的研究与分类,通常沿用康定斯基在他的著作《点线面》中的方式来开展,即将线分为:直线、折线、曲线,并在此基础上对线性进行研究。康定斯基在对线进行研究的时候引用了力这个概念,认为线与力是息息相关的[1],因为线本身就具有方向性的美学特征,进而线在延伸的同时也具有导视性的特征。还有许多艺术大师都对线有过诸多描述与概念界定,做了研究与思考。他们认为所研究的线是几何学中所定义的线,即线只有长度而没有宽度与厚度。

但实际在现实世界中,无论是在二维平面上还是三维空间层次界面中,人们所看到的线,大多是具有宽度的面或者具有宽度和厚度的体。之所以我们还把这些面、体认知为线,是我们主观抽象思维的感知及判断的结果。如果当“线”的长度远大于其自身的宽度和高度时,人们就会把这些体、面认知为线。而在把线作为人脑中抽象化了的线,进行逻辑分析与研究的时候,就对这些线的宽度与厚度产生“视而不见”的不确定心理,这就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研究点,那就是在实际设计应用的三维空间中,线它本身就可以是点、面、体的造型实体与造型元素,在室内设计中担当着重要的作用与功能。

2.保罗·克利与线性能量的概念功能

保罗·克利在包豪斯从事教学期间,曾经提出了许多艺术设计方面的相关理论。如:保罗·克利认为自然物体不仅有二维关系,它还拥有空间,进而提出成比例的线与结构、维度与平衡、引力与曲线、运动与色彩能量等理论[2]。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关于他对线性的和基本造型元素的研究成果,这些理论对现在设计教育仍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性意义。保罗·克利在《教学笔记》中,记载过他对于线的诸多思考,他把线作为抽象的事物形态来进行研究。其中对线的诸多原理性的认知,有别于当时包豪斯的康定斯基和色彩学家伊顿等。正如王受之所言:“保罗·克利具有完全自己的对于形式认识的体系。”[3]因此,他对于线的研究理论被称为保罗·克利线,成为今天在应用设计中重要的造型因素与手段。

保罗·克利在对线的研究中引用了一组很重要的概念,就是“线性能量”和“线性影响”。这一理论模糊了点、线、面、体之间的绝对边界,为打破传统的设计方式,进行了一个非常前沿的理论探索。保罗·克利所提出的“线性能量”概念,是基于线的分类提出的,他所说的“线性能量”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可以从设计维度上理解为线的特征或者理解为人脑中所形成的线的概念。保罗·克利认为:“凡是线都具有线性能量,并根据线所具有的线性能量产生的不同影响把线归类为积极的线、中性的线、消极的线。”按照保罗·克利的说法:“积极的线就是因线性能量,产生了线性的影响,即产生了积极的线效果;而中性的线,则因线性的能量而产生了平面的效果。”这里,他指的平面就是线所围合成的图形,这个图形可以说是线,也可以说是面;而消极的线,则是因平面能量而产生的次线性效果,即面所产生的线性[4]。根据保罗·克利的分析,造型元素的线能够产生面的视觉效果,与之相对,造型元素的面也能产生线的效果。这实际上,是提出了线面共生和线面转化的基础理论,是一个模糊了点、面之间绝对界线的设计理论。

需要强调的是,保罗·克利所说的线、面等基本造型元素,已经完全由几何定义中的线面转为人脑中经过概括形成的线面。几何概念中对线、面的界定非常清晰与严谨,不会模糊,即线就是线,面就是面。而保罗·克利所提出的面,只要由线的密集排列或线的围合就可以形成这个概念。他曾认为,中性的线实际就是线所构成的面,而消极的线则可以理解为线的密集排列而产生了面的效果。虽然实际上是线的排列,但是在人脑中所形成的是面的效果,所以也可以说,线的密集排列产生的面是一种错视效果。保罗·克利对线的分类及理论梳理对设计而言,他更关注的是线、面给设计与环境或者人的真实感受,虽然这往往是视觉上的错觉,但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学术意义。

3.保罗·克利线与室内设计创新性应用分析

保罗·克利线在今天的室内设计中,依然以强烈的造型审美能量展现出不同时代的环境艺术特效与设计内涵。室内设计的造型与景物设计,都以现代的线性语言表现出强烈的空间感、秩序感及审美特性,散发着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性主义光辉。

在室内设计中,保罗·克利的“线性能量”也启示着设计师在点、面、体元素的应用方面线所具有的不同能量。更重要的是,保罗·克利关于“线的积极与消极”关系,实际上就是线与面之间的关系,面与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因此,设计可以发挥想象力,在造型元素上,打破原有的以面、体设计为主导元素这一思想局限。如:日本设计师武佐野设计美国洛杉矶Tsujita餐厅便打破了常规,体现的设计方式是Tsujita餐厅具有能与现代装置艺术相媲美的天花——云层形式,画面呈现的是一种线的视觉画面感。笔者认为,云层便是设计师在天花上作的“绘画”,“绘画”方式是利用众多长条的木质材料作为基本构成元素,在环境设计中重复着一个个由“点”所形成的“面”的阵列,然后在这个平面上拉出高低错落的“体”,从而形成具有环境中高度强烈的“云层”感及审美情趣,设计上可明显地表现出面、体之间的自由转化。如果从环境的布局在云层俯瞰,看到的是无数点所形成的面,这正是“线”的创新设计而形成视觉上的审美效果。因而,看上去整个云层可以是点、是线、是面,也可以是体。而这种以“线”的合乎视觉规律组合而产生的空间效果的方式就是“线形”,即用“线”组成体、面的设计方式。在这里“线”合乎视觉规律的运用就是线性能力所产生面或体的效果的一个体现。

这种设计,其实跟法国修拉的分割主义或点彩派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处。点彩派画家用点状笔触作画,通过光色并置让无数点在视觉中混合,从而用色点组成一个新的形象。如果点彩派是运用色彩混合达到强烈的艺术效果,那么“线形”则是设计师,通过“线”的组合来达到比单纯用面、体设计更具空间感和艺术感的设计效果。如成都天坤集团总部办公室、北京一号地艺术区的解压体验馆等都是此类设计风格。在数据化的今天,许多设计师都在运用模糊点、线、面、体的关系这一方法进行设计创新,试图打破面就是面、体就是体的关系,营造出一种立体真实的幻像空间,从而使设计创新理念深入人心,体现出人性化的关怀,最终满足现代社会人们对于环境设计的多元化需要。

4.小结

根据在室内设计中的形式及创新方式的分析,我个人总结以下几点,一是点、线、面之间各自有自己的能量,点、线、面之间可以共生共存相互转化;二是设计中的点、线、面、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线,无形的线具有的线性和扩张能量,可以表现出视觉的混合与错视的空间效果;三是参数化设计就是线形与无形线的高级结合,体现的是一种尽善尽美的人性关怀与设计情节。室内设计中需要引入保罗·克利的线性理论,借助线性这一非凡的造型与表现语言,去延伸数字时代的设计内涵。借助线性的观念扩展与表达,诠释室内环境语言的丰富维度及审美特质,并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来开启室内艺术设计的新领域与新篇章。

[1](俄)康定斯基.康定斯基论点线面[M].罗世平,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39-40.

[2](德)保罗·克利.克利与他的教学笔记[M].周丹鲤,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22-23.

[3]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148.

猜你喜欢

克利保罗线性
渐近线性Klein-Gordon-Maxwell系统正解的存在性
线性回归方程的求解与应用
我和我的好朋友们
保罗·艾伦绝不只是微软的联合创始人
二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纪念与致敬 CP3 XI 克里斯·保罗 CHRIS PAUL
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为何一拖再拖?
阳光照耀大地
基于线性正则变换的 LMS 自适应滤波
参考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