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穴压豆配合中药外敷缓解中度癌痛的临床观察

2018-02-11庄晓玲

关键词:双柏压豆癌性

庄晓玲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肿瘤中心, 广东 广州, 510405)

癌痛是癌症患者最恐惧的症状之一。2002年世界疼痛大会明确指出,疼痛是人类的第5大生命体征,所有的疼痛都是恶性的[1]。但国内外的资料表明,大部分癌症疼痛患者并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规范化治疗,这严重影响到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祖国医学认为,癌痛的基本病理因素是瘀血,治疗癌痛应将癌毒作为首要病因,从“毒”、“瘀”入手,以化瘀止痛、通络解毒为基本治法[2-3]。经过多年的实践,中药外敷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耳穴压豆是采用王不留行籽刺激耳部穴位,通过经络传导,达到调节脏腑气血功能、促进健康的目的[4-5]。2016年10月,医院肿瘤科给1例中度癌痛患者实施耳穴压豆加外敷五味双柏散后,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本研究进一步观察了耳穴压豆联合五味双柏散外敷对中度癌痛患者镇痛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80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病理确诊恶性肿瘤;②通过疼痛数字评分法(NRS)[6],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NRS评分在4~6分;③年龄30~70岁;④患者及家属自愿加入本研究;⑤局部皮肤完整;⑥病情相对稳定,观察时间≥3个月;⑦无药物过敏者,能接受耳穴压豆者。排除标准:①合并局部皮肤及血液感染者;②孕妇、哺乳期女性;③不配合治疗或护理操作;④入组前3周内进行过手术治疗者。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3.12±8.72)岁,肝癌10例,大肠癌16例,胰腺癌3例,胃癌11例,治疗前NRS评分为(5.36±0.54)分。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52.96±8.93)岁,肝癌12例,大肠癌13例,胰腺癌5例,胃癌10例,治疗前NRS评分为(5.37±0.55)分。2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按医嘱给予曲马多注射液0.1 g/次,采用肌内注射给药,必要时可重复,日剂量不超过0.4 g。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由科室N3层级以上的高级责任护士使用医院自制的五味双柏散制成膏状热敷患者自我感觉最疼痛处,并予王不留行籽选定耳朵5个穴位进行压豆,对耳部穴位进行持续刺激,3 d更换一边耳朵进行贴压,取穴:交感、神门、皮质下、心及疼痛点对应的耳朵穴位,指导患者每4 h自行按压贴籽1次,睡觉前避免按压,以免影响睡眠,护士每班检查耳部皮肤,如皮肤压籽处皮肤破损即刻停止耳穴压豆。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使用曲马多注射液的总剂量。疼痛缓解评价指标[7]:完全缓解:NRS评分为0分;部分缓解:NRS评分减少1/2~3/4;轻度缓解(MR):NRS评分减少<1/2;无效(NR):NRS评分没有减少。疼痛缓解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病总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组患者平均每人使用曲马多注射液的总剂量比较,敷药前2组患者使用曲马多注射液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敷药后观察组患者平均使用曲马多注射液的剂量为(1.10±0.31)g,少于对照组的(2.21±0.82)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采用耳穴压豆配合中药外敷干预后,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80.00%(32/40),其中完全缓解19例,部分缓解13例,轻度缓解7例,无效1例。对照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70.00%(28/40),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12例,轻度缓解10例,无效2例。观察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耳穴压豆和中药外敷均为无创性中医护理操作,患者易于接受,且费用低廉,疗效确切,其中,耳穴压豆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灵枢·口问》篇指出“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即人体五脏六腑的精气通过经脉汇聚上注于耳,通过刺激耳朵穴位可达到诊治疾病的作用[8-9],耳穴中交感、神门、心、皮质下四穴对内脏均有较好的镇痛和解痉作用,加上特定的疼痛点对应的耳穴部位,诸穴合用,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和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对于缓解癌性疼痛,西医普通认同的方法是采用“三阶梯”治疗法,其中,中度疼痛首选弱阿片类药物止痛,在此基础上加减非甾类抗炎药,如可待因、曲马多等,西药虽然起效快,但容易让患者对药物产生依赖性及耐药性[10]。而针对癌性疼痛,中医在这方面则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其中,中药外敷法结合了现代药理学中的皮肤渗透作用,它在40 ℃的热力作用下,使局部中草药经过皮肤的充分吸收和人体经络的传导作用,快速在全身发挥作用[11]。本临床实验中的五味双柏散方药以大黄、侧柏叶为君,黄柏、侧柏叶、薄荷、泽兰为佐,其中大黄、侧柏叶有清血热、消肿毒的功效[12-13],黄柏清热解毒、祛瘀散结,泽兰利水消肿,薄荷清风热、止痛痒[14],诸药合用,配合温热外敷,能起到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15-16],这与癌性疼痛的清瘀解毒、通络止痛的治疗原则一致。本研究的临床应用价值在于:观察组的耳穴压豆联合五味双柏散外敷,能更加有效的缓解癌性疼痛。因中药不良反应少,在能达到较好的止痛效果的同时,还能够解决持续疼痛导致的精神压力对患者所造成的影响,联合西药止痛针剂使用,可以增加镇痛的疗效,减少止痛剂的使用量,从而减少西药带来的不良作用,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1] 董昌盛, 王菊勇, 郑展, 等. 中医外治癌性疼痛临床研究进展[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36(2): 161-163.

[2] 李秀丽, 刘相花. 化瘀止痛膏外敷治疗肝癌疼痛60例疗效观察[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4, 26(8): 779-780.

[3] 陈露. 活血化瘀法辨治中重度癌痛的临床研究[D]. 广州: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

[4] 孙秋华. 中医护理技术及临床应用[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98-102.

[5] 蒋梅, 陈露, 柯晓斌, 等.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中重度癌痛的临床研究[J]. 肿瘤药学, 2014, 4(5): 359-365.

[6] 莫春慧, 叶翠萍. 多样化健康教育对肺癌术后患者疼痛控制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 14(10): 78-79.

[7] 黄逸姣. 中药外治法治疗癌性疼痛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J]. 河北中医, 2013, 35(1): 139-141.

[8] 梁芳, 闫蓓, 张爱, 等.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对慢性胃炎疼痛和焦虑的影响[J]. 护理研究, 2015, 29(7): 2419-2421.

[9] 钟敏钰, 胡作为, 黄琳, 等. 耳穴贴压联合强阿片类药物治疗中、重度癌痛50例疗效观察[J]. 中医杂志, 2012, 53(13): 1123-1125.

[10] 李艳娜, 董杰, 韩磊, 等. 三阶梯药物治疗癌痛的临床疗效及使用情况分析[J]. 中国医刊, 2014, 49(6): 97-99.

[11] 翟丽, 温晓燕, 张春雁. 中药外敷治疗晚期癌痛的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 2015, 29(5B): 1670-1673.

[12] 何健敏, 叶小卫. 加味双柏散局部外敷治疗原发性肝癌癌性疼痛的初步临床观察[J]. 辽宁中医杂志, 2012, 39(7): 1316-1318.

[13] 李金昌. 加味金黄膏外敷治疗肝癌中度疼痛的临床观察[J]. 中医药导报, 2014, 20(5): 112-113.

[14] 池卫明. 益肾蠲痹丸内服配合双柏散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5, 31(2): 94-96.

[15] 王方圆, 王菊勇, 董昌盛, 等. 中药外治癌痛的实验研究进展[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4, 32(11): 2654-2656.

[16] 钟宁, 李瑛, 华宇. 中医药治疗癌性疼痛的研究进展[J]. 世界中医药, 2013, 8(12): 1501-1504.

猜你喜欢

双柏压豆癌性
双柏散临床应用情况的研究进展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采用血府逐瘀汤联合双柏散外敷治疗下肢骨折后肿胀的效果分析
华蟾素胶囊治疗癌性疼痛患者的临床观察
勘误
麝蟾镇痛膏治疗150例癌性疼痛的系统评价
腹部按摩配合耳穴压豆防治老年骨折术后便秘
双柏散瘀膏外敷治疗瘀滞子宫型产后腹痛23例
消癥止痛外用方治疗癌性疼痛38例
中医护理干预控制癌性疼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