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食用野生植物的栽培现状和发展前景

2018-02-11李思红李泓铮冷伟芳

江西农业 2018年15期
关键词:芦蒿香椿荠菜

李思红 饶 治 王 冲 李泓铮 冷伟芳

(1.江西省抚州市农业局,江西抚州 344000;2.江西省抚州市水产科学研究所,江西抚州 344000;3.江西省抚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西抚州 344000)

我国可食用野生植物资源分布广泛,种类丰富,只要可以扎根的基地,不论是森林草地、湿地沙漠,还是平原山间、高山丘陵,但凡有植被的地方就能找到它们的踪迹。它们生长在原始而自然的环境中,远离污染,由于这种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它们具备了无农药、无化肥、无工业化污染等特点,因此具有极佳的食疗保健作用。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身体健康问题日趋生活化,人们的保健意识逐步增强。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对营养搭配和饮食安全时刻关注,对食物的要求更加合理化和科学化,吃出健康已成为人们饮食文化追求的新目标。野生蔬菜以其丰富的营养、独特的口味,作为真正的无公害绿色食品而重新受到现代人的青睐,且不断成为各宾馆、饭店的席上珍品,但在我国,只有少部分被开发利用,大多数尚处于待开发状态。野生蔬菜可以丰富人们的食谱,满足人们的营养需求。适时而有效的调查并开发利用野生食用植物资源,生产具有丰富营养及一定保健作用的绿色食品,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市场需求,发展当地经济均具有重要意义。

1 人工栽培利用现状

野菜作为一种可食用植物,入撰历史悠久。明屠本畯著的《野菜笺》、明王磐撰写的《野草谱》、清顾景星的《野菜赞》总共记述了44种野菜的性状和食用方法[1]。陈子牛、瞿书华曾在云南石林县做过这样调查:“可供人类直接食用和间接食用各类食物的集合,主要包括许多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和藤本植物等,共有38个科、76属和88种,他们可为人类提供蛋白质、淀粉、脂肪、维生素和矿质元素等[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而野菜生长于无污染纯净的优良境地,是大自然的美妙馈赠。野菜营养丰富,清新可口,是纯有机绿色食品,它们具备了“绿、鲜、野”和“美味、营养、药用”的特点,已成为餐桌上追求的新时尚。经常食用野生植物可以改善膳食结构,更好地补充人体缺乏的营养。野生植物可以为人体提供更充足、更全面的健康安全营养食品。近年来,人们开始人工栽培多种野生植物,如荠菜、芦蒿、水芹菜等。

1.1 香椿栽培

1.1.1 生长习性 香椿喜温,栽培气温8~10 ℃为宜,抗寒力随着树苗的年龄增加而提高。用种子直播的一年生的幼苗在8~10 ℃左右可能会出现受冻情况。香椿比较喜光,较耐湿,适宜生长在河边、宅院周围肥沃湿润的土壤中,一般以沙土为好。适宜的土壤酸度为pH为5.5~8.0。

1.1.2 品种 香椿品种具有多样性,按初出芽孢和子叶颜色的不同一般可分为紫香椿和绿香椿两个大类。

1.1.3 栽培繁殖 香椿的繁殖方法分为种子繁殖和无性繁殖,无性繁殖又分为断根萌蘖法,扦插法和组培法。(1)种子繁殖:先用温度20~30 ℃的水浸种处理12 h左右。浸种后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置于袋中催芽,温度保持在25 ℃左右,待种子萌芽后方可播种。播种时间一般在4-5月,待秋冬季时幼苗即可移栽。(2)断根萌蘖法:在冬季土壤被冻结前或者早春土壤刚解冻而新芽没有萌动的时候,在树冠的周围下50~60 cm左右深的沟,切断根系用以刺激根蘖苗的大量形成。(3)扦插法:可以插根或插茎,插根可选在早春并结合大棚起苗,从一二年生苗木根系上捡取0.5~1 cm粗的健根,分别截成15~20 cm左右的小段,插栽在造好底墒的苗圃中,埋上5~10 cm的土。第3年方可定植。插茎在秋季落叶后选一二年生枝条剪成 2 0 cm的插条,插入土中10 cm可保护插条入冬,等待第2年春天萌芽。(4)组培法:选用香椿优良单株,从植株上剪用枝芽饱满的枝条,经过消毒灭菌处理,用顶芽和侧芽接种,经过培养,使其继代及生根。

1.1.4 田间管理 香椿属于粗放型田间管理,所以病虫害是无法避免的危害。春椿的田间病害主要有白粉病和叶锈病,虫害主要有天牛和介壳虫。所以为了使香椿长势好、生产快、产量高,就必须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香椿病害的防治一般选用波尔多液等药剂,虫害一般可选用农药防治。在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行的同时,还要进行肥水管理,遇到干旱天气,需及时浇水。适时对香椿进行中耕松土,以钾肥为主,可以在行间施用人畜粪尿,做好香椿的套种绿肥更有利于其生长。

1.1.5 采收季节 一般在春季谷雨之前,并且适宜在早、晚进行。

1.2 荠菜栽培

1.2.1 生长习性 荠菜喜温和,且耐寒能力强,只要有足够日照,在土壤不太干燥的情况下荠菜都可生长,荠菜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疏松、肥沃的土壤栽培最佳。

1.2.2 品种 荠菜根据叶子性状可分为散叶性状和板叶荠菜。散叶荠菜冬性强、抗寒能力一般、耐热力较强,适宜春季栽培。板叶荠菜冬性弱,抽薹比较早,不适宜春季栽培,一般于秋季栽培。

1.2.3 播种管理 由于荠菜种子比较小,在播种的过程中需留心谨慎。(1)整地:选择杂草小且少的土地,畦面需要整平和整软,为防止荠菜的细小种子漏入土层深处,幼苗期较难出苗,需要把土粒整小整细。(2)播种方法:运用撒播方式播种,播种时需拌匀部分细土并覆盖,然后用脚轻轻踩压,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从而更有利于种子的吸水,促使其提早出苗。(3)播种量:不同季节播种量也存在不同,每6 667 m2的土地春播需0.75~1 kg的种子,夏播需种子2~2.5 kg,秋播需1~1.5 kg。(4)播种禁忌:荠菜种子存在休眠期,当年的新种子因为没有脱离休眠期,播种后不易出苗,所以当年的新种子不能用来播种。

1.2.4 田间管理 因荠菜出苗前需要保持土壤的湿润,所以需给土地勤浇小水,方便出苗。出苗后适当地进行灌溉,保持土壤湿润。雨季注意排水防涝。春夏栽培荠菜的生长期比较短,一般需要在长出2片真叶时对其进行第1次追肥,相隔15 d左右后再第2次追肥。秋播荠菜的采收期比春夏播长,每采收1次就需追肥1次,共可追肥4次,施肥量和春播荠菜相同。

荠菜的病害主要是霜霉病,发生于空气潮湿、多雨的夏秋季节,初发期可喷用75%百菌清600倍液进行防治。虫害主要是蚜虫,当发现蚜虫害时及时用40%乐果1 500倍液或者80%敌敌畏1 000倍液喷雾防治。

1.2.5 采收季节 春播和夏播的荠菜,从播种到采收的天数一般30~50 d,采收一两次。秋播的荠菜,从播种至采收30~35 d,采收四五次。

1.3 蕨菜栽培

1.3.1 生长习性 蕨菜又叫猫爪、拳头菜、龙头菜,喜生于山区土质肥沃、湿润、土层较深的向阳坡上,多分布于稀疏针阔混交林中。

1.3.2 栽培繁殖 蕨菜的繁殖方法主要以无性繁殖为主,分为无性芽孢繁殖、营养体繁殖、组织培养。(1)无性芽孢繁殖:部分蕨类植物在叶轴顶部和羽片腋间下面会长出芽孢,轴顶端的分生组织着地后产生新株,营养叶顶着地也可产生新株。(2)营养体繁殖:将匍匐茎进行分段栽培,也可以用直立的根状茎纵切成2份栽培,但是每段上必须带根带叶才易成活。(3)组织培养:蕨类植物的体细胞同样具有再生能力。只需采集一小部分营养器官就可培养大量蕨菜苗。

1.3.3 田间管理 蕨菜的种苗种植株距50~60 cm,行距为70~80 cm,种植期间为防止土壤板结和草荒,需进行两三次松土除草;雨季时加强排水,以免发生涝害引起根的腐烂;多次追施薄肥,采收1次可以施1次肥,施肥在采收2~3 d后进行;进入冬季以后用枯草覆盖,可以起到保湿防寒的作用;初春发芽前需要及时追肥浇水,促进蕨菜茎叶的萌发。

1.3.4 采收 种植1次可以采收15~20 a,采收季节为每年的春季和夏初,当蕨菜幼茎长到20~25 cm的时候,此时叶柄幼嫩,小叶尚未展开且呈拳钩状,即可对其采收。过晚采收会影响其食用价值,并对来年收获有不良影响,过早采收则会降低产量。采收时,可用手掐或者用刀割,摘取要尽量贴近地面。采收1次后,10~15 d又可采收第2次,1 a可连续采收两三次。

1.4 水芹菜栽培

1.4.1 生长习性 水芹菜性喜凉爽,忌炎热干旱,温度在25 ℃以下,母茎开始萌芽生长,15~20 ℃生长最快,5 ℃以下停止生长,能够耐至-10 ℃低温;适宜生长在河沟、水田旁,以土层深厚肥沃、土质松软、富含有机质保肥保水力强的粘质土壤中;日照时间短有利根出叶的生长,日照时间长有利开花结实和匍匐茎的生长。

1.4.2 栽植管理 水芹菜采样无性繁殖育苗,割取母茎,利用母茎节间长枝产生不定根的特性,在易地栽培种植,待菜苗高度达到10 cm左右方可移植至大田。因水芹菜喜水怕旱,所以要选择土壤肥沃、地势低、排灌方便的田块。田地四周的土埂要较高,深度中的泥土层需要达到土层细软、肥土相融,以保证水芹的根系可以更好地生长。移植时间应选择晴天中的傍晚或者阴天,并保持田面处于无水的状态,这样有利于菜苗扎根。

1.4.3 田间管理 水芹的肥水管理严格,定植以后田间不能脱水,并要随着水芹不断长高而对其添水,且需保持水芹顶端露出10 cm左右;需对水芹追肥3次,定植3 d后需第1次追肥,选用蔬菜专用肥从而满足对磷肥的需求;第2次在定植第7~10 d施撒尿素,以满足茎枝生长的需求;第3次追肥在30 d之后,选用饼肥作接力肥,可有利于提高水芹菜的品质。

蚜虫是水芹的主要虫害,生长到一定时期需注意病虫查治,在病虫发生期可用25%快杀灵乳油30 mL,对水30~40 kg进行喷雾防治。

1.4.4 采收季节 一般春季培育母株,秋季栽培,冬季或早春采收。

1.5 芦蒿栽培

1.5.1 品种 按叶型分为碎叶蒿和大叶蒿。碎叶蒿叶羽状五裂、耐寒性略差、产量一般,但品质好。大叶蒿叶羽状三裂、抗病、较耐寒、萌发早且产量高。按嫩茎颜色分为嫩茎浅绿色的白芦蒿和嫩茎青绿色的青芦蒿。

1.5.2 播种繁殖 芦蒿采用种子繁殖方式,土地选择要求不严格,但最好选择前茬是非菊科作物、土壤肥沃、灌溉条件好的沙壤土为宜,一般选在3月左右将芦蒿种子和三四倍左右的细土拌匀后采用条播方式直接播种。播种后覆土并浇水,3月下旬即可出苗,出苗后需要及时的间苗和匀苗,缺苗的地方需移苗补栽。

芦蒿的繁殖措施分为四种:分株栽种、扦插繁殖、茎秆压条繁殖和地下茎繁殖。(1)分株栽种:5月上中旬进行,在留种田块中将芦蒿连根挖起,截去顶端的嫩梢,在筑好的畦面上,按一定的行株距每穴栽种一两株,栽后踩紧踏实后用水浇透,几天后即可成活。(2)扦插繁殖:每年6月下旬至8月进行,剪用生长健壮的芦蒿茎杆,截去顶端嫩梢,把茎杆截成多个小段,扦插在筑好的畦面上,扦插时需将1/3的芦蒿长度露出地面,用脚踏紧并浇足水,10 d左右即可生根发芽。(3)茎杆压条繁殖:每年7-8月进行,把半木质化的茎杆齐地面砍掉,截去顶端嫩梢,在整好的畦面上,按一定行珠距开沟,把芦蒿的茎杆横向栽种于沟中,并头尾相连,再将栽好的芦蒿覆土,浇足水。因芦蒿喜湿忌干,所以需经常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有效促进芦蒿的生根发芽。(4)地下茎繁殖:任何季节都可进行。地下茎挖出后,去掉老根、老茎,剪成小段,每段有两三节,在筑好的畦面上每隔10 cm开浅沟,将每小段根茎平放在沟内,并覆上一层薄土后浇足水。

1.5.3 田间管理 因芦蒿不耐干旱,耐湿性很强,所以高温干旱季节需要经常浇足水,保持田间的湿润,以更好地促进其生长。在芦蒿田间地易长杂草,需要及时拔除杂草。在其生长期间,9-10月份的时候进行1次追肥,每667 m2用尿素10 kg,采用撒施方式并结合浇水,可促进芦蒿的营养生长,防止后期出现早衰。

芦蒿的主要虫害是棉铃虫、蚜虫,可用卡死克、抑太保、菊酯类等高效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

1.5.4 采收季节 一般大棚芦蒿冬春季可收获两三茬。

2 开发前景与看法

近年来,随着野菜食用价值的不断发掘和使用地位的不断上升,过去不起眼的野菜现已在农贸市场、超市中随处可见,而且其品质也在逐步提高,野菜以其绿色无公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登上了大雅之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野菜产业逐渐成为近年来的新兴产业,与此同时野菜的开发利用也将体现蔬菜生产中的热点,但在开发利用中还需注意对野菜资源和环境的保护。野菜多生于荒坡野岭,深山密林,长期处于自然野生状态。在过去小规模采集情况下,尚可维持一种生态平衡状态。但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是处于荒野环境未遭到破坏和污染的地域越来越少,野菜的正常生长也因此受到了威胁,在污染的环境中生长的野菜,已不符合人们健康的食用标准。珍稀的野菜种类和品种,常由于过度采摘而使品种减少,即便是数量特别多的种类,不合理的采集也会导致再生产陷入困难。

野菜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植物资源,为了促使野菜的开发利用进入良性循环。刘宏[3]曾认为我国应实行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开发那些尚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的野生植物资源,做到多途径地开辟可食用食物资源。人们必须加强环保意识,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以便在未来的野菜开发中,更加突出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对野菜生长的了解,人们可以强化环保意识,使野菜与人工栽培有机结合,以使人们能食用更多的绿色产品。

3 结语

野菜是一种无化肥、无农药残留污染、营养价值较高的天然绿色食品。通过技术辅助可选用大棚培植,可调剂蔬菜淡季,丰富人们可食用蔬菜品种,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它也是一种繁殖力强、生长快、能再生的生物资源,是人类新食物原料的自然宝库。当然,野菜并非完全绿色,野菜的生长环境也有被污染的可能。而且有的食用野菜本身也有潜在毒性,食用方法不当可能会导致中毒。所以在选择野菜时,也要注意它是否存在污染,然后选择正确烹饪手法,不可盲目食用。

由于位置偏僻、环境污染、人们缺乏认识等原因,大部分野生可食用植物还是属于待开发状态,还有更多的植物等待人们去发掘与利用。适时而有效的调查并开发利用野生食用植物资源,生产具有丰富营养及一定保健作用的绿色食品,可满足人们对绿色营养的追求,并有效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满足国内外的市场需求,同时对发展当地社会经济均具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芦蒿香椿荠菜
明目养胃食荠菜
香椿吃前要焯水
芦蒿四吃
荠菜入饺春味鲜
荠菜的生存策略
芦蒿种植管理四大要点
荠 菜
香椿
香椿
天下美食话芦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