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高产大豆栽培技术的应用

2018-02-11李绍清廖新恩刘文华刘甫祥王显栋

江西农业 2018年15期
关键词:土壤条件种肥微量元素

李绍清 廖新恩 刘文华 刘甫祥 王显栋

(江西省龙南县农业和粮食局,江西龙南 341700)

1 选种及种子处理

选种操作是优质高产大豆栽培技术中的要点内容,需要种植人员给予足够的重视。根据种植区域的土壤条件和气候环境等基础条件,选择出适应当地土壤条件的大豆品种。同时,需要优先选择产量高和抗病能力强的品种。在进行大豆种子挑选时,要保证其中不含有病斑或者虫食,确保大豆种子颗粒饱满、出芽率高。对于出芽率的确定,可以对选出大豆品种进行出芽率测试,对特定量的种子进行出芽率试验之后,选择出芽率在85%以上的品种作为栽培对象。

在实际栽培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大豆的产量和质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就是病虫害影响。为此,在实际播种之前,需要先对种子进行前期处理。针对大豆栽培中较为常见的病虫害,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预防。即选取适量的根瘤菌剂与水以一定的配比搅拌之后,将其均匀地包裹在大豆种子上。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采用根瘤菌进行拌种操作之后,就不可再使用混用杀菌剂进行拌种,两种药剂的相互影响会使其自身的药物作用降低,无法起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而针对大豆的根腐病,可以选用多菌灵进行拌种操作,进而降低产生病虫害的概率。

2 整地作业

大豆播种之前,为了保证栽培技术的有效开展,需要对种植的地块进行整地操作。依据大豆品种对土壤条件需求进行分析之后,选择适应的机械设备对地块进行深翻处理,适当的深翻作业可以使土壤中的水分得到有效控制,降低水分蒸发,为大豆种植营造良好的土壤环境。一般而言,需要将深翻的深度控制在10~15 cm。除此之外,有效的深耕操作还能提升土壤熟化的速度,使土壤中的养分更加适用于大豆的生长。

3 科学施肥

科学施肥指的是根据大豆品种的实际养分需求,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施加不同的肥料,进而改良土壤,为大豆的健康生长提供有利的生长环境和充足的养分。在实际开展施肥作业时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基肥的实用技术 在大豆的前期生长中,对有机肥料具有较大的需求,有机肥料的有效施加不仅能提升大豆产量和质量,还能有效提升大豆的抗病虫能力,保证大豆的健康生长。对于有机肥料的施加可以选在秋季土壤翻耕时,直接将粪肥掺入土壤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粪肥和土壤能很好地融合,这对改良土壤和促进大豆生长具有积极的作用。

3.2 种肥的施用技术 在大豆生长的过程中所施加种肥的主要作用是使苗系发育正常,保证幼苗的健康生长。在对以往的大豆栽培技术进行分析之后总结得出,要想使种肥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就必须采取上下两层施肥的方式。一般上层肥需要施加在种子下方3~5 cm处,而下层肥则需要施加在12~15 cm处,对于大豆幼苗期间的生长需求来说,需要选择磷酸二铵和磷酸钾肥。

3.3 微量元素的施用 在大豆栽培的过程中,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含量直接影响到大豆产品的品质。总结以往的种植经验,微量元素的施加需要在大豆种植之前。在对大豆生长发育所需的微量元素进行确认之后,测试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含量和微量元素含量,进而保证微量元素的有效选用,最后用热水对硼砂进行溶解,采取适量的微量元素进行拌种操作,最后进行具体的播种作业[1]。

4 适时播种

为了保证提高大豆植株存活率,在进行大豆播种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控制播种密度、播种时间及播种温度湿度[2]。播种密度的控制是,遵循地宜稀,薄地宜密的原则,根据当地土壤情况,合理控制大豆种子播种密度。播种时间的控制是:避免播种过早,影响出苗;避免播种过晚,影响幼苗生长。

5 田间管理

出苗期所进行的条件管理主要是除草,通常是使用除草剂进行除草;间苗,也就是按照规定株距留苗,将弱苗、小苗以及苗眼草剔除干净;铲趟,就是在小苗拱土时,进行深趟作业,提高土层温度,以此来促进小苗根系生长发育。

6 结语

由于大豆属于我国的主要粮油作物,其自身的产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食用安全。同时,还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具有一定联系。因此,人们需要加大对大豆栽培技术的研究力度,从选种、播种、施肥和田间管理等各个方面入手,使栽培技术更加规范化,并对规范化的栽培技术加以应用,从根本上提升大豆种植的产量和质量,为市场需求提供保障。在后续的发展中也需要不断优化大豆栽培技术,保证大豆产品的产量能满足人们对食用安全的需求。

猜你喜欢

土壤条件种肥微量元素
种肥施用关键技术与原则
微量元素水溶肥在花椒上的应用效果
种肥施用关键技术与原则
ICP-OES法测定钢和铁中微量元素
解析中微量元素
小麦高产不可忽视种肥
两个樱桃品种对不同土壤条件的生理响应
土壤条件对澳洲青苹叶片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
天津酿酒葡萄产区土壤条件分析
良种良法结合 加码推广种肥同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