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田间水稻营养器官诊断技术

2018-02-11孙嘉寅

乡村科技 2018年19期
关键词:维管束叶尖根系

孙嘉寅

(佳木斯市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1 叶诊断技术

叶片长度是指叶枕至叶尖的距离。定型叶的叶长既反映了稻株在该叶伸长期的营养水平,也反映了与该叶同伸的各器官的生长状况。因而,由叶片长度可以做出许多相关诊断。

1.1 根据分蘖期叶片长度诊断僵苗

一般而言,自第一叶起叶片长度随着叶位上升而迅速增长,最长叶后长度又递减。最长叶位出现早迟与品种伸长节间数相关,伸长节间数多,最长叶位出现早;反之,伸长节间数少,最长叶位出现晚。在同一地区,同一品种在良好的肥水条件下,各叶长往往稳定在一定幅度内,所以可作为田间诊断指标。在分蘖期,可以诊断何时移栽,前边发现某一叶叶片短小,表明是移栽植伤引起的,叶就是移栽时的心叶;如发现几张叶片很短,表明移栽后由僵苗造成。

1.2 根据叶尖距诊断水稻长势

叶尖距即相邻两叶尖的距离,是田间测量各叶长度的一般方法。水稻植株叶片长度,有相对稳定的变化规律。通常总是随着叶位上升逐渐变长,在倒数第三至第四叶又逐渐由长变短,因此,有专家提出用叶尖距作为拔节期前稻棒长势的诊断指标,水稻在拔节前各叶着生节位密集,相邻两片定垄叶片的叶尖距离即两叶长度之差。水稻植株上部叶尖差距小,称“平头叶”;如叶尖差距大,称“抬头叶”。平头叶长势弱,叶色呈黄;抢头叶,长势有劲,叶色呈抹黑。

1.3 根据叶枕距诊断移栽期和僵苗

叶枕距指上下两叶的叶枕之间产生了距离,称为叶枕距。分蘖期的各叶叶枕距较小,一般在1~2 cm。拔节以后,由于节间伸长,把各拖茎叶的叶枕距明显拉开。分蘖至拔节前,叶枕距是看苗诊断的一个指标。

叶鞘的长度随叶位上升而增加,拔节前,各个叶鞘都着生在密集的分蘖节上,起点相同,叶鞘长度的增加反映在上下两叶的叶枕距上。随新生叶片的生长,叶枕距一个比一个大。叶枕距大,长势好;叶枕距小,长势差。如果某一时期生长受阻,叶枕距便缩短,受阻愈大,缩短也愈多,甚至比原来的叶鞘还短一些。因此,可以从叶枕距大小诊断植株的生长情况。例如,5.5叶龄的秧苗,如继续在秧田里正常生长,到6.5叶龄以上时,第五至第六叶的叶枕距一定大于第四至第五叶的叶枕距;而拔秧移栽,则植伤恰巧影响叶鞘的伸长,使第五至第六叶的叶枕距小于第四至第五叶枕距。一般移栽秧苗因植伤叶枕距小,可能叶枕距是0或负值,活棵以后分蘖至拔节期叶枕距都是正值,而且距离长,如果发现叶枕距是0或负值,就可诊断为僵苗症状。

2 茎诊断技术

2.1 株高

在生长期间测量苗高,一般从地面量至植株叶片自然生长状态的最高点。成熟后测定茎高时,一般从地面量到主茎穗顶端(不包括芒)。全田取样3~5点,每点测量10~20穴(株),每穴测量最高一株的主茎,然后取其平均数,用这一平均数来代表全田苗高或株高。茎高指株高扣除穗长的高度。伸长节间指茎节长1 cm以上、节上没有不定根的节间。

在田间看苗诊断时,常将穗下节间节部向下折断看穗长和穗下节间长度是否与其他节间相加长度接近,一般穗长加倒一节间长之和相当于单茎高度的1/2为高产株形[1]。

2.2 茎粗

水稻茎秆基部一二三节间粗度和穗部一次枝梗与抗折断力关系密切,茎秆基部节间的粗度是诊断大穗与茎秆抗折断力的指标。

①利用茎秆基部大维管数目诊断品种。一般大穗型品种基部茎内大维管束数目多,小穗型品种茎内大维管束数目少。

②利用穗形茎秆基部节间内大维管束数目和一次枝梗数的比值诊断品种,一般籼稻为2∶1,粳稻为1∶1。

③同一品种茎内大维管束数目多、穗形大,品种内群体间茎基部节间大维管束数与一次枝梗和颖花数的关系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采取促进基部节间大维管束数目增多的措施都能取得大穗。

3 根诊断技术

3.1 根龄

根据根毛有无和根长来诊断其根龄。一般小根,根上无毛,根长小于3 cm,根龄不到3 d;小根,根上有毛,达50%,根长10~20 cm,根龄3~7 d;小根,根上有毛,达80%,根长15~30 cm,根龄7~14 d;小根,根上有毛,达90%以上,根长大于30 cm以上,根龄大于14 d。

3.2 根系活力

3.2.1 根色诊断。生长在淹水土壤中的水稻根系,要经历白、黄、黑3种颜色的变化。一般新根都是白色的,随着根系的衰老和受土壤环境的影响,稻根自由变黄,还会变黑。原因在于水稻根系生长在水稻土中,水稻土由水层与大气隔开,土层明显分成氧化层和还原层,近水面几毫米厚的土壤表层,氧化还原电位在150~250 mV,下为还原层,氧化还原电位极低,有的降低为负值。由于稻根向根际泌氧,不断产生新生态氧,氧化稻根周围的环境,形成根际氧化圈,对稻根的生长与活力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水稻根系的生长需氧气,稻田淹水后,水层隔绝了大气和土壤气体的交流,且随着有机物质的分解,氧气逐渐被消耗,土壤含氧量降低,因此,水稻根系要利用水田土壤中的氧气来进行各种代谢活动是较为困难的。然而,稻株体内自有一个相当发达的输气系统,从叶片气孔进入的氧和光合作用放出的氧,可经输气系统送至根系,根系利用这些氧进行各种代谢活动。在根系代谢过程中会产生氧化能力很强的氧泌出根,使稻根周围形成一个根际氧化区域。在该氧化区域内,土壤中的低价铁通常被氧化成黄色的氧化铁膜。由于根尖和新根的代谢活动较旺盛,泌氧能力也较强,因此氧化区域较大,根际氧化圈大,氧化铁膜离根表相距一定距离,故根尖和新根呈鲜白色。

白根,根系活力强,泌氧能力强,尤其是新根和根尖。根际氧化圈大,土壤通气好,土壤有毒物质被氧化铁膜与根表相隔一定距离,故新根和根尖呈白色。

黄根,根系活力差,泌氧能力较弱。随着根的生长,这些根逐渐变老,老根的泌氧能力变弱,氧化区域变小,根际氧化圈小,氧化铁膜逐渐贴近根表,以至沉积于根表,由于氧化铁膜是淡黄色的,贴着根表,因而使根呈黄色或黄褐色的。

黑根,根系活力差,活力衰退,或土壤氧化还原电位降低,更老的根泌氧能力更弱。当土壤氧化还原电位降低到一定程度时,还原层中就会出现较多的硫化氢,这些硫化氢与附着于根表的铁化合成黑色的硫化亚铁,便使根呈黑色,所以根是黑色的。

稻根的三色变化,表明了根系活力强弱的变化。黑根不至于丧命。当栽培过程中发现黑根较严重时,应采取断水搁田,以改善土壤通气状况,减少还原性物质的毒害,延长棍系的寿命。水渍状根,由于根系活力丧失,根内充满硫化亚铁水溶液,根呈水渍状。因此,是否具有黑根、灰根、水渍状根及其数量多少,常被作为根系是否健康和土壤通透状况是否良好的重要指标。

黑根的受害程度,在田间可用下列方法鉴定:①黑根的部位(愈靠根端发黑则受害愈重)和所占百分率;②能否在空气中褪色(愈难褪色,受害愈重),拔起根部置于空气中黑色会褪色;③是否有弹性(丧失弹性,即为根腐);④与根系接触的土壤是否也发黑;⑤在黑根上滴一些盐酸,其臭味的(硫化氢)程度(臭味愈强,表示硫化物愈多)[2]。

3.2.2 a萘胺染红色程度测定。由于a萘胺被氧化即生成红色的羟基萘胺而沉淀于根表,所以,泌氧能力愈强的根,红色愈深,而黑根、衰老的根等则丧失氧化力而不呈红色。故由被染成红色根的多少和染红的程度,可以判断根系活力高低。

3.3 叶尖吐水诊断

水稻叶片维管束为纵向走向,从基部直通叶尖,其是圆筒状的,在叶尖开口处有一个栅栏状刚毛挡住,但当傍晚气温较低、叶面蒸腾减少时,根系吸水量大于消耗量,水分由叶尖大维管束开口处的刚毛向外开放,由于根压原因,大维管束内溢出水珠,这是稻株生理功能的特征之一,水珠出现早迟、大小,生产上常用作诊断根系活力强弱的标志。

猜你喜欢

维管束叶尖根系
果树根系修剪的作用
不同杂种优势群玉米茎秆维管束性状比较分析
雅安市:织密根治欠薪“根系网”
花期摘叶和摘萼片对库尔勒香梨维管束发育影响及与萼筒脱落的关系
涡轮流体介电常数对高压涡轮叶尖间隙测量影响计算分析
凹槽叶尖对双级涡轮气动性能的影响
氮肥对超级杂交稻穗颈节间维管束结构的影响
清晨的梦
根系分泌物解铝毒作用研究进展
长期膜下滴灌棉田根系层盐分累积效应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