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法治建设为引领 以平安建设为抓手推进德阳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2018-02-11周新

21世纪 2018年9期
关键词:基层

文/周新

法治是推进国家治理的基本形式和最优模式,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四川省委彭清华书记在省政法系统走访座谈时要求,“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法治保障。”德阳如何把“法治”与“平安”贯穿到社会治理各个方面,努力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结合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本文将从现状、探索、对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提出建议。

德阳市社会治理现状

(一)工作实践及成效

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深入推进平安德阳、法治德阳建设,在防范风险化解矛盾、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强化改革牵引和科技支撑等方面做出了艰辛努力,社会治理能力水平有较大提升。

1.建立精准化的社会稳定风险防范机制。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6个、调委会1929个、人民调解员11127人、行业专业调解组织21个,实现调解组织各级、各行业全覆盖;2013年以来,全市共开展矛盾纠纷多元化解11.31万件,成功化解11.26万件,成功率99%;1个调委会被表彰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1个基层单位被表扬为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7名个人被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2件调解案件被评定为全国典型案例。推动“1+4+N”情报信息分析研判工作机制高效运转,行动性信息预警准确率达100%。严格落实《德阳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细则》,及时预防、排查和化解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隐患;近年来,全市未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和规模性进京到省集访。什邡市党委政府高度社会面稳定,市委书记亲自联系重点人员攻坚克难,有效解决了重点涉稳人员的实际问题。广汉市早摸排、早防范、早化解,确保了房地产等重点领域的稳定。

2.基层社会治理与网格化服务管理深度融合。建立县(市、区)网格化监管中心7个,乡镇(街道)管理中心127个,村(社区)工作站1710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4435人,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实现全覆盖;通过定岗定责、以奖代补、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将维护社会稳定、民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安全隐患排查、重点人员管控、政策法规宣传、公共服务代办等十余项基层治理工作融入网格化服务管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初步实现从粗放型到精细化转变。罗江县深入推进平安建设,2017年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居全省第九、全市第一。绵竹市与高校联合探索基层治理模式,促进了社会治理精细化。

3.综治信息化建设显著提升。大力实施“雪亮工程”和综治中心建设,建成“雪亮工程”村460余个、县级综治应急指挥中心7个、安装视频监控摄像头2036个;实施“雪亮工程”以来,据此破获治安案件200余件。通过综治中心整合网格化服务管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雪亮工程”等系统及相关职能部门资源,基层社会治理科技化水平和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

4.基层“一核三治”治理模式不断发展。加快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核心、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一核三治”基层现代治理体系,强化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通过领导和支持各类行政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依法依规依章程行使职权,推进基层自治法治德治“三治一体”。罗江区金山镇家和社区议事制度被中央改革办编入全国改革案例选编。中江县富强村运用“村规民约”强化依法治村的经验做法,入选中央办公厅编纂的《基层协商民主典型案例选编》。什邡市北外社区积极探索社区平安建设新模式,有效化解多年积累问题,受到人民群众赞誉,其做法在新华社报道。德阳经开区加强社区治理,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社区和谐度不断攀升。

5.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平稳向好。全面启用安易递实名收寄系统,严格落实寄递物流业“三个100%”要求,寄递物流安全管理从源头上得到加强。进一步加强禁毒社会化工作,2017年社区戒毒执行率较往年大幅增长,达93%。建立严重精神疾病管疗情况通报、管控协调机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明显加强。加强社区矫正、刑满释放人员管控,建成社区矫正中心3个、社区矫正工作站46个,社区服刑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保持在1‰以下。大力实施“主动警务”战略,严打严重暴力犯罪,强化重点人员防控以及枪支弹药、管制刀具、民用爆炸物品管控和散装汽油、易制爆原料等要素管理,强化重点场所安全防范,刑事治安案件发案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据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测评,全市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连续多年均保持在92%以上。什邡市被授予2013—2016年度“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称号,3名党政领导干部受到嘉奖。

6.综治考核问责机制基本建立。建立《德阳市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实施办法》《德阳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五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及“维护社会稳定、反邪教工作目标考核办法”等一系列社会治理考核评价制度(办法),并严格督导贯彻落实。2017年,全市1个地区因综治基层基础建设不力被市综治办发函督办;7个单位(地区)、11名党政领导干部因工作不力或履职不到位被问责,5个乡镇(街道)一把手被约谈,综治考核问责机制基本形成。

7.司法责任制改革多项经验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德阳市首批入额法官232人、检察官176人,顺利通过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督察验收;“互联网+巡回审判”模式被省委确定为依法治省创新项目,纳入《四川法治蓝皮书·依法治省年度报告(2017)》;成立全省首个公益诉讼指挥中心、全国首个公益诉讼研究会,全省首例公益诉讼案件在德阳提起;主动警务战略经验做法受到省公安厅肯定;建立全省首个律师驻法院调解工作室,在行政单位开展公职律师试点工作,《人民日报》《四川日报》《四川法制报》先后进行报道;完成全市公证处机构改革工作,推进公证参与司法辅助事务。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1.部分行业领域群体不安定因素有增无减。房地产等部分行业领域涉及业主、农民工较多,不稳定因素较为突出;非法集资追赃挽损难度大、受损投资者期望值高;一些企业经营困难、债务逾期、资金链断裂、欠薪欠保和改制遗留问题突出;全市因环保不达标关停企业数量众多,涉稳隐患突出。

2.公共安全压力和防范难度不断增大。刑事案件的总量仍在高位运行,黄赌毒等传统领域犯罪和电信诈骗等新型犯罪组织化、专业化、智能化特点凸显;道路交通、高层建筑消防、危爆物品、寄递物流等安全监管形势严峻;网约车、共享车、无人机等“互联网+”时代新领域新业态的监管问题不断凸显,极易引发公共安全事件;人民群众对财产、健康、发展等权利保护要求不断提高,食品、药品及环境安全压力不断增大;精神障碍患者、吸毒人员等特殊人群服务管理、跟踪治疗亟待完善。

3.网络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网上意识形态斗争空前激烈,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主战场,成为国家安全面临的“最大变量”;西方腐朽思想文化乘虚而入,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民众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主流价值面临巨大冲击;网络负面舆情管控不容忽视,各类网络舆情呈频发、多发态势,一些人借机大肆炒作,发表极端言论,模糊民众视线,混淆大众认知,误导舆论走向;网络违法犯罪活动日趋猖獗,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等网络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危害社会公共安全和人民财产安全,给社会稳定和民众合法权益带来了极大危害。

(三)工作上的短板

与此同时,德阳市在推进社会治理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短板。一是工作理念方面。个别地方党委政府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主观上仍然存在重经济建设,轻社会治理的思想;个别领导干部存在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对一些影响平安稳定的苗头隐患不敏感、不重视,造成小事拖大、大事拖炸。二是干部能力方面。个别干部责任担当不够,不愿面对困难复杂问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不足;个别基层干部群众观念淡薄,法治意识不强,易在工作中激化群众矛盾。三是资源整合方面。一些领域管理多元化、资源碎片化,低水平建设、重复建设、反复建设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搭伙造盆景,无人建风景的问题普遍存在;一些地方社会资源缺乏统筹,市场优势作用发挥不明显,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

推进德阳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探索实例

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过程中,德阳市各地各部门立足职责,探索建立了一系列好的机制做法,取得了较好效果。

探索建立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机制。由市综治办统筹,市检察院牵头建立的“德阳市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机制”和“德阳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平台”,充分整合了全市未成年权利保护资源,并为各级各部门开展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提供了数据、资源、信息共享,目前处于试运行阶段,效果较好。

探索基本解决执行难。市中级人民法院坚持把执行工作联席会作为推进基本解决执行难的重要议事制度,形成常态化、规范化的工作方法,坚持和完善责任清单、督查台账、挂图作战等工作落实机制,形成目标同向、职责明确、协调配合、执行有力的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格局,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探索建立“智慧警务”。市公安局全面打造“采集责任明确、数据动态鲜活、信息互通共享、业务流程科学、警务协作高效、信息深度应用、实战指挥扁平、技术设施先进、安全保障可靠”的德阳公安“智慧警务”大格局。以公安大数据应用为核心促进情报信息引领警务,以全息感知体系应用为关键支撑立体化、动态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以“互联网+警务”应用为牵引深化公安改革,以实战指挥平台为依托提升警务实战化水平,以机器换人力、以智能增效能,着力提升公安智能化水平,最大限度地释放警力,提升全市公安机关预测预警、精准打击和动态管控能力。

探索延伸法律服务。德阳市司法局探索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四点四级”德阳模式。以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为切入点,以普惠为民为出发点,以实体平台为着力点,以“3+X”功能为结合点,依托基层司法所强力推进乡镇(街道)、村(社区)、小区(院落)、单元(楼栋)四级公共法律服务站、室、点、牌平台建设,通过疏通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毛细血管,延伸公共法律服务触角,畅通公共法律服务微循环,为群众提供“出门能见、举手能及、扫码能得”的随身法律服务,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

探索构建城乡治安防控体系。

什邡市抓住全省“雪亮工程”首批试点契机,结合幸福美丽新村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全域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同步加强“公安天网”工程和治安卡口建设,完善“专群结合、群防群治”长效机制,全市镇、村(社区)监控覆盖率、重要路口治安卡点覆盖率、重要区域(时段)人力巡防覆盖率实现“三个100%”,构筑起坚固的基层社会治安防控之“盾”。

探索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经开区乐安社区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探索实践,很好地解决了社区事多人少管不了、自治组织能力弱管不好、诉求主体预期高管不住的问题,社区“从乱到治”、居民“从怨到和”发生了巨大变化,得到了社区居民的普遍认可和省级有关部门充分肯定。

推进德阳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目标及对策建议

推进德阳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旗帜鲜明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以平安为基、法治为径,促进基层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充分运用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手段防控风险、破解难题、强化基础、补齐短板,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工作目标:2018年至2020年连续三年获“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2021年争创“2017—2020年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并在2029年申报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长安杯”。

打好三场主动仗,奠定平安稳定的“压舱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发展是硬道理,稳定也是硬道理,抓发展、抓稳定两手都要硬”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居安思危、知危图安,把维护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摆在第一位,始终确保社会大局平安稳定。一是打好维护政治安全主动仗。坚决防范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活动,坚决防止发生各类“蝴蝶效应”;全面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依法妥善处理重大敏感事件,充分运用“三同步”原则,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二是打好维护社会稳定主动仗。抓好预测预警预防,健全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滚动排查机制,探索建立立体化、全方位的社会稳定风险预警系统,防止发生“灰犀牛”“黑天鹅”事件;抓好难题攻坚,对一些长期遗留的“老大难”问题,统筹谋划、综合施策,集中攻坚一批重大利益诉求问题;抓好应急处置,分类制定预案,妥善处置突发事件。三是打好维护社会治安主动仗。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把打击与治理有机结合,有黑扫黑、无黑除恶、无恶治乱,提高全市社会治安整体水平,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规范禁毒办实体化运行,推进禁毒防艾社会化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解决毒品问题的合力;深入推进禁赌治赌专项行动,有效遏制城乡赌博现象,防止新型赌博方式滋生蔓延;深入推进精神障碍患者、社区矫正人员等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分类建立完善基础台账,及时落实监测、救治、帮扶措施,防止肇事肇祸。

破解三大难题,筑牢社会和谐的“篱笆墙”。加强源头治理和末端治理,扼守住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和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是着力破解社会矛盾纠纷集聚的问题。加强矛盾纠纷源头排查化解,推进新时代“枫桥经验”本土化;持续推进“五个信访”,引导群众依法合理表达自身诉求,维护自身权益,促进案结事了;在全市开展以涉法涉诉为重点的信访积案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着力解决一批长期重信重访的“骨头案”“钉子案”;对以访施压、以访谋利、借访滋事等涉访违法行为,依法严厉打击,规范信访秩序。二是着力破解执法司法不公的问题。完善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拓宽案件适用类型,坚决守住防范冤假错案的底线;在简案快审、繁案精审的刑事案件分流基础上,积极探索有特色的轻罪诉讼机制,避免“迟来的正义”;加快推动跨地区跨部门刑事诉讼涉案财物集中保管场所建设,推动管理处置工作信息化、制度化、常态化;加快推进网络执行查控、失信联合惩戒、电子文书送达等机制建设,着力完善破解“执行难”“送达难”等执法司法难题;完善与执法司法责任制相适应的新型执法司法监管机制,切实解决执法司法不严格、不规范、不公正、不文明问题;全面推进司法公开,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三是着力破解群众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充分利用综治宣传月、消防宣传日、“12·4”法制宣传日等平台载体,积极宣传平安、唱响平安,提高群众对平安建设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实施“红袖标”扩容工程,促进有限警力和无穷民力结合,突出抓好重点场所、重点时段的联防联治;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精神,加大举报违法犯罪线索的奖励,引导鼓励更多群众积极自发地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夯实三大基础,巩固基层社会治理的“桥头堡”。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倾,持之以恒打基础,利长远,以“小平安”支撑全市“大平安”。一是夯实基层治理体系。发挥乡镇、街道在社会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工作,提升服务群众能力;引导群众自治组织规范发展,发挥其植根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优势,推动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开展“六无社区(村)”创建活动,做实平安细胞工程,提升群众安全感。二是夯实基层防控平台。将网格化服务管理作为基层治理体系的有效支撑,加强专兼职网格员队伍建设,下沉资源、服务和管理,实现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推进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综治中心按照“综治办+信息化+组团式服务”模式建设,加强资源整合、信息交流、联动联防,发挥实战功能。三是夯实社会法治土壤。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学法工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真正做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强化法治决策科学化,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大力实施“七五”普法规划,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促进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提升三大能力,当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护航队”。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大局,立足政法职能,主动发力,保驾护航,适应新要求,展现新作为。一是提升打好攻坚战能力。打好风险防范化解战,综合运用刑事、非刑事手段严密防范和重点化解金融、政府性债务和隐性债务等九大风险;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促进扶贫项目、政策、资金精准落实,积极参与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促进精准扶贫与司法救助相结合;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依法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强化生态环境资源司法保护。二是提升打击经济犯罪的能力。依法打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经济犯罪,注重经济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统一;严厉打击侵害市场主体权益等经济犯罪活动,杜绝“以罚代刑”;严格实施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制度,全方位拓展失信惩戒范围,让市场失信主体“寸步难行”。三是提升保护经济发展的能力。发挥好律师协会、律师队伍、法学会等法律服务组织、法律工作者的作用,为重点企业制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投资合作、开发开放等政策提供法律咨询和跟踪服务,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加强和改进户籍管理、人口管理、车辆管理、出入境管理、特种行业管理办法,为企业落户和吸引高质量人才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为企业改制、规范运行、破产清算等提供法律保障,确保企业职工稳定,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补齐三项短板,搭建新时代社会治理“快车道”。针对科技支撑不足、资源整合不足等自身存在的短板问题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一是补齐信息建设的短板。加强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综治基层基础建设,将“雪亮工程”和综治中心等重点建设项目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大投入力度,力争到2020年底,全市四级综治中心实现全覆盖,1417个行政村实现“雪亮工程”全覆盖;通过政务云“大数据”平台,加强社会治理数据互联共享,发挥预测预警预防功能。二是补齐资源分散的短板。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的领导核心作用,强化各级政府社会治理工作的主抓责任,整合社会治理相关部门职能和基层人财物资源,变“各自为政”为“优势互补”;严格落实综治领导责任制,建立完善综治委各成员单位综治工作述职报告制度,形成社会治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加大社会治理工作在全市目标考核中的权重,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的“风向标”作用。三是补齐责任落实的短板。强化地方属地责任,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切实承担起属地责任,做到守土有责,严防矛盾上交、问题上行、风险外溢;强化部门主管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牢固树立“管领域管业务、也必须管稳定”的理念,推动主管行业领域做好维护稳定工作;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引导企业履行好社会责任,发挥保障职工权益、化解内部矛盾的主体作用,确保行业平安稳定。

猜你喜欢

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基层在线
基层在线
基层在线
基层在线
“基层减负年”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基层在线
基层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