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晓娜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

2018-02-11孙晓娜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13期
关键词:脓血泻心汤溃疡性

王 宁 孙晓娜

(1 河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2017级,河南 郑州 450002;2 河南省中医院肝胆脾胃科,河南 郑州 450002)

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也可延伸至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临床表现多见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且病程漫长,常反复发作。本病见于任何年龄,但20~30岁最多见。西医治疗多以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方案为主,治疗效果不佳,预后不好。因此,开辟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重要的意义。

孙晓娜教授,系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河南省名医,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20年余,积累了大量诊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笔者有幸跟诊学习,现将孙晓娜教授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介绍一二,以飧同道。

1 病因病机

根据溃疡性结肠炎黏液脓血便的临床表现及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病情特点,将其归属为中医“久痢”。久痢又名休息痢,《圣济总录·卷第七十七·泄痢门》:“论曰肠中宿挟痼滞,每遇饮食不节,停饮不消。即乍瘥乍发,故取名为休息痢,治疗当加之以治饮消削陈寒痼滞之剂则愈。”《丹溪心法·痢》已有“血痢久不愈”“下痢久不止”“其或久痢后,体虚气弱,滑下不止”的记载。中医认为其因治疗失宜,或气血虚弱,脾肾不足,以致正虚邪恋,湿热积滞伏于肠胃而成,基本病机为脾胃虚寒,湿邪偏盛。症状常常表现为不典型的痢疾症状,即腹痛、腹泻、腹胀等。当受凉或进食生冷食物,可引起急性发作,此时会腹泻、腹痛和脓血便。随着病情演变,可出现虚实、寒热、气血的病机转化。其中寒热的病机转化最为常见,患者多素体脾胃虚弱,湿盛阳微,或过用苦寒之品,日久伤阳,可致病情由热转寒;脾虚生湿,久蕴化热,或过用温燥之品,可由寒转热,或寒热错杂[1]。

溃疡性结肠炎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为主症,因脾虚运化失权,不能腐熟水谷,使得水聚为湿,谷聚为滞,合污下降而致。脾虚而湿盛,气机郁滞,故见腹痛腹胀;脾胃虚弱,气血生化失源,久泻脾愈加虚弱,又见消瘦、乏力等症;脾虚能生湿,湿盛则伤脾,二者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正如《医宗金鉴》所云:“泻皆成于湿,湿皆本于脾虚”。因此,脾虚湿盛、运化无力,湿邪蕴结化热,寒热交织,小肠不得成聚、大肠传导失职,导致腑失通降,气血壅滞,蒸腐化脓即会发生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2]。

2 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中医方剂名,为和解剂,具有调和肝脾,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之功效。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属中气虚弱、寒热错杂者。《神农本草经》言:“半夏,味辛平,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咽喉肿痛、头眩胸张、咳逆肠鸣、止汗。”《得配本草》谓:“干姜,入手少阴、足太阴经气分;炮姜,入足太阴经血分。功用主治:温中逐寒,回阳通脉。治心腹冷痛,吐泻,肢冷脉微,寒次喘咳,风寒湿痹,阳虚吐、衄、下血。”《神农本草经》云:“黄芩,味苦平,主诸热,黄胆,大肠经中之郁热。肠泄痢,大肠府中之郁结。逐水,水在肠中者。下血闭,血之在阳明者使从大便出。”方中用半夏散结除痞,又善降逆止呕为君药。臣以干姜之辛热以温中散寒;黄芩、黄连之苦寒以泄热开痞。以上四味相伍,具有寒热平调、辛开苦降之用。然寒热错杂,又缘于中虚失运,故方中又以人参、大枣甘温益气,以补脾虚,为佐药,使以甘草补脾和中而调诸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3]

常见加减:脘胁疼痛加延胡索12 g,香附12 g以疏肝止痛;便血较多加地榆15 g,白头翁15 g以清热凉血;胃脘痞闷、呃逆嗳气加枳实15 g,莱菔子15 g以行气除痞;纳呆纳差加砂仁30 g,山楂30 g,麦芽30 g以醒脾开胃、消食导滞。

3 医案举例

聂某,男,42岁,初诊,以脓血便1年,加重3天为主诉。患者1年前因饮食不洁下痢脓血便后,大便日行3~4次,伴腹部隐痛、里急后重,间断于外院服药治疗,效果欠佳。近3天来上述症状加重,日行大便5~6次,泻下物为深红色血液及少许黏液样物,伴有阵发性腹部绞痛,心烦口干,肛门灼热,畏寒怕冷,饥不欲食,舌质红,苔薄黄,脉细弦。查纤维结肠镜示:乙状结肠明显充血水肿、糜烂,有数处大小不等,表面有白色伴出血的溃疡面。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即中医之久痢,以健脾祛湿、寒热通补为法,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药用:半夏、黄芩、干姜、茯苓、炒白术、苍术、厚朴、广木香、陈皮、赤芍药各15 g,黄连6 g,党参30 g,薏苡仁、白芍各20 g,砂仁(后下),白蔻(后下),炙甘草各8 g,当归12 g。服药15剂后,大便次数减少,每天3次,但仍有黏液,不成形,在原方基础上用补肾药,用服15剂,大便基本上恢复正常。患者以为完全好了,未巩固治疗,后因饮食不节而病情复发,大便日3~4次,病症基本同前,但反应较轻,仍用原方加炒薏米30 g,继服15剂,大便基本恢复正常。

4 预防调护

孙晓娜教授总结20多年的临床经验指出:由于溃疡性结肠炎多数预后较差,易反复发作,其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孙晓娜教授提出此病的预防调护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压力的变化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情活动密切相关,现代多数人长期在较大压力下生活,这可能会导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病情复发或加重,相反,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减少溃疡性结肠炎的复发;(2)饮食应结合患者的病情分期、体质因素,活动期选择低脂流质或低脂少渣半流质饮食,如优质蛋白的淡水鱼肉、瘦肉、蛋类等,但避免含乳糖蛋白食品,如牛奶。缓解期选择低脂饮食,摄入充足的蛋白质,避免食用容易胀气和刺激性的食物,如粗纤维和辛辣食品。病人病情多数寒热错杂,慎食牛羊肉和烧烤等温性食品,避免进食生冷食物如海鲜、冷饮、冷菜冷饭等,同时可配合食疗,脾虚证体质可用山药莲子粥,阴虚者可用槐花百合粥,湿热体质可服用薏苡仁马齿苋粥等;(3)随访应重视对本病癌变的监测,按病情定期进行肠镜检查,若为直肠型,无需肠镜监测,广泛性结肠炎或左半结肠炎患者,从最初症状出现后的第8年起,每1~2年(高风险者)或者每3~4年(低风险者)行肠镜检查。风险评判主要依据4条:全结肠炎、内镜下和/或病理组织学的炎性反应(糜烂、溃疡/基底浆细胞增多,重度、弥漫性黏膜全层和固有层细胞增加)、假息肉、结直肠癌家族史,低风险者具备0~2条,高风险者具备3~4条,伴有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患者发生结肠癌风险较高,应每年进行肠镜监测,对高度疑为癌变及确诊为癌变者及时行手术治疗[4]。

5 结语

溃疡性结肠炎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病因未明确,西医方法对本病的治疗尚无明确特殊手段,迄今所有治疗仅能缓解病情,尚难使本病痊愈。西医常用的药物是美沙拉嗦,但会出现恶心、呕吐、头痛、骨关节痛等毒副作用。中医辨证施治,对轻中型病患的疗效可与西药媲美,且无副作用;对重型病患,将中药作为辅助用药,可提高西药疗效[5]。近年来中医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良好,孙晓娜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溃疡性结肠炎即“久痢”,病机为脾虚胃热,寒热错杂,宜使用半夏泻心汤加减以健脾祛湿,消痞散结,而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半夏泻心汤可双向调节胃肠功能,可有效抑制胃肠道平滑肌收缩,保护胃黏膜,抑制胃酸分泌,缓解腹痛腹泻症状,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有止泻作用。综上分析,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良好,副作用较小,且复发率低,价钱合理,患者易接受,为临床中医药治疗此病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脓血泻心汤溃疡性
范恒从湿热伤血论治溃疡性结肠炎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脓毒症的效果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影响
上尿路腔内碎石术后尿脓血症早期干预4例
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注射液改善重症脓血症休克患者心肌损伤的效果观察
生姜泻心汤治疗伊立替康导致的结直肠癌小鼠迟发性腹泻
慢性胃炎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的临床观察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治疗胃癌癌前病变30例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