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整合社会优质资源,助力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2018-02-10

中国远程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优质育人学校

互联网+大学安全教育的实践背景:社会需求与高校供给的差异

安全教育是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明确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坚持安全发展观”,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了“提升全民安全素质工程”。但现实当中,我国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约7万人,每年发生各种安全事故几十万起,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GDP的3%~5%。

在当前各类学校中,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和理念还比较陈旧、落后,信息化手段的缺位使其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深度整合社会优质资源,提出“安全文化育人”理念,建设信息化教学服务体系

深度整合社会资源成果之一:提出了“安全文化育人”的安全教育理念,并基于安全文化设计了全新的大学安全教育课程体系。

麦课在线教育汇聚来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的顶级专家并联合国家应急管理部安全文化研究所等专业机构,基于立德树人、文化育人的教育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安全文化育人”的核心思想,打造了全新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其中包含国家安全、工作安全、日常生活安全等七大板块、28大类、一千多个安全知识点,几乎完全覆盖整个大学生涯,帮助大学生做好安全方面的充分准备。

通过深度整合,我们发现了安全教育的终极目标,即帮助学生学会关爱。中国传统安全文化就一直秉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观念。当代安全文化的四个发展阶段: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能安全、我护安全,或者说,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保护他人不受伤害,其最高阶段最终都指向要主动关爱他人。所以安全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学会关爱生命、关爱社会,而关爱的缺失恰是社会最大安全隐患。我们试图用自己的力量帮助社会解决这个问题。

深度整合社会资源成果之二:建设了一整套信息化安全教育的学习服务体系。

麦课在线教育建立了一套专业化的基于互联网的学习服务体系,形成了包括学习需求分析、课程研发、安全教育专用学习平台研发、基于数据的学习过程支持服务、电子学档以及学习数据分析等模块的安全教育闭环系统。这需要有十几类的工作角色来保证体系的完整性、科学性和可持续发展。

另设计了很多安全学习活动,如给华中师范大学设计的安全实训馆面积达到一千多平方米,体现了文化、科技、技能、互动和线上线下结合五个特征,建成后将成为标准的文化育人基地、学生实训基地、对外安全培训基地以及学生安全文化活动基地。

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设计的安全驿站就是学生宿舍下面的一个区域,包含微型消防站和应急物资舱。学生可以在此进行安全标志的学习、安全文化场景的模拟等,可休闲,可学习,非常实用。

还有很多创新之举,如安全教育双前置,即在学生收到录取通知书之际就开始进行安全教育,而不是等到学生到校才开始。这只有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才实现。还有隐患随手拍、安全知识竞赛以及各种主题学习。针对学校的具体要求,我们还可以随时开展各种主题的安全教育,另外还有涉及安全的特训营等各种各样的活动。

互联网+安全教育提升教学质量效果明显

互联网+大学安全教育的直接结果怎样呢?从数据来看,安全事故率下降,学生对课程高度认可。

互联网+安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服务了350所高校的150万名大学生。参加安全教育课程学习后学生中的安全事故发生率大幅下降,如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新生安全事故发生率下降85%。2016年全国10万名大学新生实现了零诈骗报案,2017年40万名新生中已知仅发生了1起被诈骗报案,学习效果明显。学生学习之后反馈也特别积极。96%的学生认为这种安全教育方式很有帮助。有一个感人的案例:陇南师专的教师申请经费采购安全教育学习服务,但学校经费不够,于是自己掏钱给学生购买账号学习。这一方面体现了教师的高度责任心,另一方面也说明这样的产品和服务获得了认可。目前,有十几个省的高校保卫学会出具了互联网+大学安全教育的推荐函,高校的服务续约率为100%。教育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等也都有报道。所有这些实践探索的结果表明:以社会化、专业化的服务机构来帮助学校提升教学质量完全可行。

社课:社会化、专业化的课程服务模式能快速帮助高校提升教学质量

一方面社会对高校的很多需求一时难以快速满足,另一方面社会又蕴藏了大量优质资源,足以满足高校的这些需求。因此,完全可以通过深度整合、快速转换优质资源给学校提供服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完全可以集中力量把一门课做好,提供给更多教育机构来实现某个领域教育质量的提升。如果把多门课做好,在我们这个互联网大国,或许就能实现整个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快速提升。

我们提出了一个概念——社课,即社会化专业组织提供全过程服务,由专业机构组织社会化的优质资源,面向学校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社课有助于高校解决课程有无问题、课程质量优劣问题以及课程信息化整体服务缺失问题。

新方式遇到的挑战:意识与环境

当然,我们在实践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挑战之一是学校领导的理念更新。现在学校领导重视硬件轻视软件。个别学校愿意每年投入几百万元、上千万元用于监控硬件建设,却不愿意在影响人一辈子发展的安全教育上投入几万元。挑战之二是如何让优质的教育产品和服务能够理直气壮地进入学校为学生服务。如何避免劣币驱除良币的悲剧发生。这确实需要营造一个有利于优质课程生存和发展的大环境!

在此,建议教育部支持北京师范大学成立社课中心,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制定优质课程推荐机制,以便使优质课程更快速地让更多学生和学校使用并从中受益。与此同时,还建议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为高校选择优质的课程提供公正的参考依据。

(本文系根据学术沙龙研讨活动中的发言整理修改)

猜你喜欢

优质育人学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学校推介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