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谈制作适合高中学生的物理思维导图

2018-02-10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19期
关键词:重力题型导图

(广西贺州市中学)

思维导图是一种发散性思维工具,流行于世界各国,随着思维导图在各个领域的推广和应用,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其推广和应用在教育、教学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思维导图能够让学生培养使用大脑的习惯,学会学习,学会思维是教育教学的目标之一,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物理教育教学中,初中的静态转变成高中的动态分析,学生的不适应性也逐渐显现出来。而有效地运用思维导图提高高中物理教育教学,是目前许多高中物理一线教师正在探讨和研究的一项大课题。

如何制作出既包含课本对应的知识点,又能够适应各种变化莫测题型的高中物理思维导图,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步骤,制作出符合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完善思维导图,从而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一、阅读课本,制作简图

以一个关键词为中心,向四周引申出与这个关键词相关的概念(或定义)、公式等形成一个课本中节知识点的发散性思维导图的简图。

比如,重力的思维导图:以重力作为关键词,四个箭头分别引出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重力的方向、重心。制作出与课本相结合的节思维导图、章思维导图,把与重力相关的知识都已经包含在里面,理论上已经构建出重力这个知识点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对重力这个知识点有个整体的认识。

目前,网络上多数的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和学生自主制作的思维导图,都只是完成到这个步骤。只能算是思维导图的简图,无法做到知识点间的有机结合,也不能展现出各知识点间的联系和逻辑思维。

二、归纳总结,完善简图

通过预习和课前简单的预习自测题,无法完成对相关知识点的进一步理解,导致前期的思维导图是不完善的,实际操作中会捉襟见肘,制作思维导图的意义也就不大。

那么,制作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如何发挥其独特的优势?自主做题和教师课堂讲解归纳总结两种方式双管其下,进一步把我们的思维导图进行完善,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以构建好的重力思维导图的简图为蓝本,进行各知识支线进一步完善。

1.在重力的概念后可以引出一条支线,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大小G=mg,要引出两条支线,g分别受到高度和纬度的影响。随着高度的增加g减小,随着纬度的增加g增大。纬度我们最好是配以地球的简图,把赤道和南北两极点标识出来,赤道的时候g最小,南北两极点g最大,从赤道到两极点的过程g逐渐增加。

3.重力的方向除了竖直向下,还要标识出练习中才出现的“垂直于当地的水平面”。

4.重心引出支线,悬挂法,可以判定重心可能在物体内也可能在物体外。

以上四步完善,才能把重力的相关知识覆盖全面,达到做题前心里有底,不缺不漏。

三、小组合作,共同进步

随着学生学习的进度,以递进的方式进行思维导图的制作和学习,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在递增。高中物理思维导图的制作,按递进的形式一共分成四个部分:节思维导图、章思维导图、综合思维导图、专题思维导图。

学生个人能够很好地完成节思维导图,但到了后面的章、综合和专题思维导图,个人完成会极为困难。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合作,各自做好节思维导图后进行讨论改进,培养默契度和互助学习的能力,制作章思维导图的时候进行分工合作,把本章有联系的知识点在有效的整合,从而达到快速、有效地运用思维导图整合高中物理知识的目标。

1.“以小为量,积累为质”。高一知识的单一性和局限性决定,高一的物理思维导图以节、章的两种方式为主,综合思维导图为辅。例如,把重力、弹力、摩擦力等节物理思维导图着手,小组讨论和归纳后制作出高中阶段力学部分章思维导图。

2.“以基础为本,有效综合”。高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有些知识点是相似或相近的,考试的时候也会在这类型的题目频频出现,制作高中物理思维导图的时候,在学完章节的知识点后,集合小组成员的力量制作综合思维导图。例如,x-t和v-t图像、重力势能和电势能、电场和磁场等相结合的综合思维导图。

3.“以基础为引,构建专题”。高三复习阶段,高一、高二单一的知识题型转化成综合性很强的题型,此前节、章和综合形式的思维导图在解此类题型遇到了困难。合作小组可以配合阶段性的高考复习构建专题型的思维导图,专门解决某类题型。例如:小船过河、卫星变轨、闭合电路的动态分析等专题模型构建思维导图。

总之,学习和制作高中物理思维导图的过程,不应该成为学生的负担,更不能任务式而浪费时间。高中物理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只有清楚思维导图中知识点的来龙去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够更好地运用到高中物理的学习和解题中。

猜你喜欢

重力题型导图
重力消失计划
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考题型及解法
常见数列创新题型归纳
巧妙构造函数 破解三类题型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重力性喂养方式在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中的应用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重力之谜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随机抽样题型“晒一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