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组织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有效方法初探

2018-02-09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32期
关键词:动手探究游戏

(杭州市萧山区益农镇荣盛中心幼儿园)

“教学有方,教无定法”,就是指教学法只有灵活地运用到整个教学中去,才有理想的效果。教师没有必要采用某一种固定的教学方法或者是教学策略,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幼儿的特点来不断地调整和优化教学活动,鼓励幼儿通过参与活动的方式来提高,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具有很好的教学方法会吸引幼儿的目光,使幼儿聚焦在课堂教师要讲解的知识上,进而把注意力放到课堂所学的知识上,可以主动地探究。教师要看到幼儿的潜能,多引导幼儿,多点拨幼儿,给幼儿提供符合幼儿个性和特点的学习方法,促进幼儿产生兴趣,愉快地进行学习。

一、范例示范法,直观形象

范例示范法,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一些教师准备好的范例,通过范例来引导幼儿观察和探究。这些范例是真实而且具体的,可以帮助幼儿形成客观的认识,使幼儿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要学习的内容。幼儿年龄还比较小,生活经验不够丰富,他们往往没有太多的认识,对于事物的外貌特征和特点没有清楚的认识,教师通过提供范例的方式会给他们一个直观形象的认识,促进幼儿形成自己的认知。例如,在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可以以优秀人物为例;在对幼儿进行动物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个毛绒玩具作为范例;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一道具体的试题作为范例,帮助幼儿形成数学思维……这种范例在美术教学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如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橡皮泥作品的创作,带领幼儿去制作一个“小蜗牛”,可以首先让幼儿看一看教师制作好的范例是什么样的。之后通过一步步示范的方式来带领幼儿进行学习制作,使幼儿可以跟随着教师逐步地学会制作,提高动手能力。这样会使幼儿知道做出来的东西是怎样的,通过教师的示范和讲授可以了解具体的操作方法,这样的教学效果比教师枯燥的讲述效果要好得多。当幼儿体验到成就感的时候会慢慢地增强信心,这时候教师可以再增加难度。

二、口头讲述法,亲切自然

讲述法也就是交通通过口头讲述的方式来指导幼儿进行探究和学习,用语言介绍的方式帮助幼儿形成自己的认识,提高幼儿的理解能力。通过教师的口头讲述幼儿会自主地进行想象和联想,形成直观的探究,进而更深刻地理解知识,产生学习兴趣。例如,教师给幼儿讲述“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会使幼儿在大脑中勾勒出一幅画面,乌黑的乌鸦叼着一块肉,狡猾的狐狸善于阿谀奉承,骗走了乌鸦的肉。通过教师的讲述,幼儿知道了故事的情节,了解故事的发展,形成自己的认识。在讲述《三字经》中的“子不学,断机杼”的时候,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句话,教师就可以给幼儿讲述“孟母断机”的故事。教师的讲述会使幼儿了解孟轲在小时候学习时厌倦了读书,回到家里孟母非常生气,把织布用的梭子折断了,并且给他讲述学习和织布一样,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够学业有成,如果厌倦了学习就像织折断梭一样,所有前面付出的努力都白费了,这是前功尽弃。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会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注意力。通过语言速度、语言变化和感情色彩等的变化来吸引幼儿的目光,使它们可以紧紧地跟随着教师的脚步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探究。通过教师有效的讲述幼儿的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都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

三、动手操作法,灵活应用

动手操作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教学方法,他们喜欢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的方式来理解知识,感受新事物。例如,在带领幼儿认识图形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幼儿提供不同形状的积木,鼓励幼儿在众多的积木中挑出需要的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促进幼儿形成清楚地认识。教师组织幼儿动手操作的教学目标要明确,使幼儿可以按照教学目标来动手,形成自己的感悟,进而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一般说来,操作可服务于不同的目的,一种是教学中,鼓励幼儿通过动手的方式来形成自己的认识。比如,为了使幼儿认识不同的立体图形,教师可以首先给幼儿提供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等,让幼儿通过动手观察的方式来了解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提高自己的认识。另一种是教师先做必要的讲解演示后,教师再让幼儿运用操作法学习时,应根据教学内容及幼儿的水平,明确操作的目的,并尽量让幼儿通过操作进行思考,探索新的知识。例如,学习了如何去用折纸制作“小青蛙”,教师就可以通过先演示的方式来给幼儿做出示范,使他们知道该如何去对折,如何寻找对角线,鼓励幼儿动手的方式来帮助幼儿掌握这种折纸方法,引导幼儿通过实践的方式来练习,在动手中强化和巩固知识。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会形成客观的认识,加深印象,对要学习的知识形成全面的理解,感受到知识探究的乐趣和快乐。

四、游戏活动法,寓教于乐

游戏最符合幼儿的天性。游戏会使幼儿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感受知识,体验学习的快乐。教师要积极地采用游戏这种教学方式来鼓励幼儿学习。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来点燃幼儿的兴趣,使幼儿融入到课堂环境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例如,在认识数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幼儿分层若干个小组,组织他们围成一个圆圈,之后教师说出“3”,幼儿就三人一组抱成一团;教师说出“4”,幼儿就4人一种抱成一团,以此类推,没有抱在一起的幼儿就是游戏的失败者,会被游戏淘汰,最后留下的幼儿就是获胜者。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幼儿会在游戏中认识2、3、4等数字,提高对数字的敏感度,在游戏中掌握知识。在背诵古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带领幼儿进行“古诗大串烧”的游戏,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个小组,教师说出一句诗,看看哪个小组可以接上下一句,答对的给该小组加一分,最后得分最高的小组为获胜小组。例如教师说出:“独在异乡为异客”,幼儿就可以接出“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师说出:“洛阳亲友如相问”,幼儿就可以接出“一片冰心在玉壶”……通过这种游戏,幼儿会产生背诵古诗的积极性,主动地学习和背诵。在认识汉字的时候,教师也可以鼓励幼儿去进行“找朋友”的游戏:教师将具有左右结构或者是上下结构特征的汉字拆开,鼓励有通过连线的方式来这两个部分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新字。比如,“明”“坏”“机”等字可以分别拆成日,月;土,不;木,几,等等。通过一拆一合,幼儿会认识到这些汉字的特点,了解它们的构成,从而产生汉字学习的主动性,感受到语言学习的乐趣。

总之,幼儿进行小组活动会使他们感受到活动的乐趣和快乐,真正地融入到课堂学习过程中,在思考和分析中提高能力,在探究和总结中感受乐趣,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要相信幼儿,多给幼儿提供一些参与机会,使幼儿可以体会到交流和沟通的乐趣,在动手中逐步地提高自己的能力。

猜你喜欢

动手探究游戏
我也来动手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