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育目标导向下普通高中美术特色学校美术课程转变的研究

2018-02-09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32期
关键词:特色学校美育美术

(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三中学)

美育,又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即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美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古今中外大量实践证明,音乐、美术等课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是实现美育的重要途径。

普通学校高中美术特色课程,作为应试教育下薄弱学校提升学校品质,提高升学率的利器,自九十年代初兴起至今,全国产生了很多美术特色学校,在追求升学率的目标要求下,也苦于学校课时量有限的现实情况,大多数学校对美育育人功能认识不到位,重应试轻素养,很多美术特色学校只开设与美术高考考试有关的必考科目——绘画课程(必修课程),即素描、色彩、速写课程,培养的学生以考上大学为学习目的,更有三个月速成考上大学的诸多案例,应试教育的色彩及其浓厚,与美育目标导向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和认识误区。因此,美术特色高中的美术教学,除了必须开设的绘画课程(素描、色彩、速写)之外,如何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涵盖了诸子百家、琴棋书画、传统文学、传统节日、民间工艺、地域文化、民风民俗等诸多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内容渗透到美术课堂,为众多的艺术学子提供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促进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学科学习和终身发展提供多样性的课程选择,成了众多从事基础美术教育工作的各级领导和美术老师们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重要命题。

一、美术特色教学选修课程下的班级(画室)设置

研究和探索组建美术工作室性质的高中美术特色班级,尊重学生共性需求,兼顾学生个性发展,高一新生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学生文化课成绩编制班级,再根据个人兴趣爱好方向,在原有的绘画课程(必修)基础上,学生选修一门符合自己兴趣方向的专业志愿(服从调剂),根据志愿编制画室开展美术专业课教学,鼓励画室特色发展,形成室室有特色,人人有特长,“一校多品”的学校美育新局面。

二、必修课与选修课课时量的的分配

普通高中美术特色课程(绘画)实施教学的时间,大多一般为周一到周五每天下午,课时量每周10—16学时,可以实行每学期集中两周选修课时间或每周一次(单双周)选修课的课时设置,选修课课时总量保持在美术课时总量的1/5~1/6左右即可,既能保持高考升学率的稳定提高,又能通过选修课程的拓展,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促进学生的审美与人文素养提高,进而促进专业课文化课成绩的提高。

三、选修课程内容设置与校本教材编写

根据学校现有的专兼职美术老师的数量和个人专长,利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丰富的彩陶文化、黄河文化、丝路文化资源,就地取材、因地因校制宜,增设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和兰州地域特色的美术选修课程,如民间艺术课程(兰州刻葫芦、微雕(蛋雕)、戏曲美术傩面艺术、剪纸等),工艺美术课程(彩陶、陶塑鉴赏与制作、敦煌壁画鉴赏与临摹等),民族传统艺术课程(中国画、书法、篆刻)等,这些选修课程都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的绘画基本功基础上开设的,既可以将绘画功底学以致用,又可以满足学生不同艺术爱好和特长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的多样性与可选择性,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开阔学生的人文视野。同时,组织编写相应的校本教材以满足选修课程需要。

四、美术课程活动内容、过程与活动方式

根据高中年级青少年的特点和生活经验,设计必修课(绘画)之外美术选修课程(民间艺术、工艺美术、民族传统文化)教学活动的系列主题及其活动内容与方式,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完善,形成可适用的、有地域特色的、有一定实用价值的、可供开发和利用的高中美术选修课程教材,有机地拓展和延伸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在学校美育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利用、整合各类现有美育资源,借助高校、省市美协、书画名家、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博物馆展览馆等社会资源,“请进来,走出去”,促进学校与社会互动互联、开放合作,形成校园美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五、美术课程与各学科的相互渗透融合

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融合,与各学科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挖掘不同学科所蕴涵的丰富美育资源,尤其是发挥美术课程与语文、历史等人文学科相结合的美育功能,使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启迪学生的心智,陶冶心灵,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学生的审美与人文素养,形成文化课教学、美术课活动、校园文化的育人合力,全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六、美术课程与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充分利用美术特色学校教室、画室、宣传橱窗、美术馆、操场围墙等场地,定期举办师生习作展、速写现场比赛、墙绘、校园艺术节书画展等,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环境,以美感人,以景育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通过校园文化环境浸润学生心田,引导学生发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

七、制定师资培训模式与方案

美术特色学校的专职美术老师,大多是科班出身,多年从事高考美术教学,练就了比较过硬的专业技术,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学之余,都有丰富的业余爱好与专业特长,可将老师的专长与画室选修课程相结合,实行包班制与走班制相结合的方式实施教学,利用“送出去,请进来,长出来”的师资培训模式,健全老中青教师传帮带和新老教师互帮互助机制,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美育教师队伍。

八、制定以提高学校美育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

结合学校实际,研究完善学校美育工作有关规章制度,明确责任,落实好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探索建立健全由学校主管部门牵头、美术教研室和名师工作室分工负责、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校园美育工作机制。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课程改革是学校教育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重视和加强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当前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也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在美育目标导向下进行美术特色学校艺术课程的转变,构建普通高中美术特色校本课程,对进一步拓展和丰富学校美术特色教育的建设和促进青少年的素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铭记历史,传承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源泉。以美启德,以美育德,我们将不遗余力。

猜你喜欢

特色学校美育美术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新时期山区特色学校创建策略探究
植文化底蕴 办特色学校
教育部公布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遴选结果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特色学校创建不该存在功利化倾向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