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

2018-02-09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32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材资源

(山东省荣成市第二十七中学)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首先,由于很多地区和学校受现实条件的影响,现代化教学的辅助设施不完善、教学资源分配不均,一定程度影响了多渠道开发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可能性。加之,多数学校还没有对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教育方式进行积极调整和转变,课程的教学内容依然是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对思想品德的评价标准往往只注重卷面分数,忽略行为考察,教学目的也是为考试服务的,很少考虑教材之外的教育内容,导致很多可供师生利用的教学资源都被忽视,没有得到合理的使用。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开发原则

(一)明确目的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课外课程资源开发的目的,是为了改变以往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过程死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无法参与教学过程的现状,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地补充,更好地辅助课堂教学。因此,在选择课程资源时,必须具备明确的目的性。要在紧扣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将各种资源与教学手段有效结合,把知识中的潜在价值转变为教学中的现实价值,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教学实践性

思想品德课程理论知识居多,学生学习记忆了这些理论,只是在潜意识里有这个知识,但那只是对书本知识的掌握,并不一定真正地理解了这些知识。因此,贯彻实践性原则,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做,让学生在实践中真切体会到思想品德的社会价值,在实践中感受精神与思想的充实。学生在掌握书本内容的前提下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才是真正学到了知识。思想品德是一门与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课程,所以,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可以获得很多具有实际教育意义的思想品德教学课程资源,如烈士陵园、革命遗址、电视影像或博物馆、纪念馆、具有崇高思想品德的代表人物等。

(三)具备实效性

思想品德课程教育与社会生活关系密切,而我们的社会和时代又是存在日新月异的变化的社会经济发展、时事政治、社会现状等内容,随着时代的进步,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积极关注社会生活,在自主学习中发现、积累自己所需的课外课程资源,增强课程的开放性,将课本知识与社会实际相联系,而不是让理论与实际脱节。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

(一)悉心研读教材,深挖文本资源

教材之所以成为一种通用的教学资料,自然是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它是编者根据课程标准、课程目标精心编写的教学资源。教材内容不仅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对象,也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性资料。教师要了解教材的整体布局,把握教材具体内容在每一章节的教学中的具体任务,在合理使用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成果。如在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学会拒绝》内容中,笔者会先让学生浏览教材上给出的几个经典案例,然后让学生结合本课内容进行思考探究,展开讨论:(1)案例中的主人公分别是受何种诱惑走上犯罪道路的?(2)想一想,在你身边有没有因遭受不良诱惑走上歧路的真实案例?(3)没有经受住诱惑的后果分别是怎样的?(4)如果是你,你应该怎么做?通过小组讨论,一方面,让学生充分了解,生活中存在的多种不良诱惑,给学生传递面对不良诱惑要勇敢说“不”的思想;另一方面,也有效地利用了教材中的现有资源,减轻了教师开发课外资源的负担。教材编排具有复杂性,内容也相对固定,但教师的教学活动可以是富于变化的。因此,教师要深挖文本资源,使之更好地辅助教学。

(二)发挥教学机智,抓住动态生成资源

教育机智是每一个合格教师都应具备的能力,因为,无论多精细的课前预设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与之不一、无法预设的情况常会发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对学生的各种表现,特别是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做出灵敏的反应。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对于教师教学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处理得好,既可以让课堂气氛更活跃,又可以促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并且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处理得不好,不仅会增加学生低落情绪,还会打乱课堂节奏。因此,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教师需要因势利导、抓住时机,巧妙地将其促成学习进程中有效生成的“动态”资源,使教学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观察社会生活,用活身边资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也就是说,教育来源于生活,要在生活中发现教育、寻找教育资源。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本身就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所以,教学内容要以生活为指导,使教学接近实际。例如,教学《关注经济发展》一节时,笔者就事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通过收集资料、访问、查阅文献等方式,说说你发现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那些成就。有的同学从日常生活入手,调查访问了各自所在地区发生的巨大变化,认真询问了老一辈的真切感受,还有的同学从我国经济体制的改进和国家在国际上的巨大变化入手,提到了中国参与的国际事务越来越多、国际地位稳步提高。笔者再根据学生的发言因势利导,引出这一章节中经济制度的有关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从生活中自己发现教育资源,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到生活即课堂,感受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从而收获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开展实践活动,拓展课外资源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提升综合能力的良好载体,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良好形式,开展实践活动是让学生走向社会、锻炼自己的一个重要环节。此外,实践活动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吸收新知识,发展自己的动手参与能力,在实践中拓展了课外资源,是思想品德课程有价值的教育形式。例如,在教学《消费者的权益》的内容时,笔者会让学生上街,围绕各类人群对消费者权益的了解程度和基本意识进行采访,其次对如何进行消费者权益维护等问题对各类人群进行访问调查,最后收集整理实践内容与自己在本次活动中的收获,制作成一份实践报告,在班级中展开交流分享。在学生所提内容基础上,笔者进行了本次活动的总结、点评和补充,让学生在本次实践中不仅深切了解到自己作为消费者时享有的权利与当权益受到侵害时的维护手段,还为学生今后的社会生活积累了有用的知识。社会作为一个大课堂,存在很多潜在的教学资源,因此,开展实践活动,发掘和利用其中的教育资源,对于思想品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四、结语

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是教育改革中的热点问题,也是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内容。广大教师要提高自身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素养,树立课程资源开发的强烈意识,注意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向,创造性地开发与利用可发掘的各类教学资源为思想品德教育服务,争取在未来思想品德教育中获得更大的成就。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教材资源
选择
教材精读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资源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