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

2018-02-09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32期
关键词:道德德育理念

(吉林省榆树市土桥镇中心小学)

近年来,教育新课改在不断地实施和推行,同时社会经济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这些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起对于学生的德育渗透,这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思想的培养。笔者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的讨论和分析。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不足

(一)忽视道德的传统理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比较看重学生的知识性教育,而对于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并不是十分重视,认为道德教育应当是思想品德课上进行的。同时,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好坏大多数是依靠成绩来判断的,这就导致教师会将学生成绩提升放在主要位置上,提升升学率就是他们的任务所在。长时间以来,教师就会在潜意识中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有所忽视,再加上教师的能力有限,教学中进行了知识性教育就无法再来实施德育教育,从而导致学生的德育方面出现缺失,这对于现代教育的开展是十分不利的。

(二)教师本身缺少德育意识

教师在重视学生的分数的同时,就会导致在德育培养方面比较忽视。但是事实上,导致德育教育工作开展受到影响的因素还有一个,那就是教师本身在德育意识方面并不强。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不能重视起个人的德育提升,缺少对于学生的示范性作用。同时,教师也会觉得德育教育是浪费时间,认为学生学习时间有限无法进行德育教学。其实不然,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可以是在课下进行的,也可以是与正常的教学内容之间结合进行实施的。对此,还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自我改正和调整,为学生的德育理念渗透做出贡献。

(三)缺少榜样性的影响

教师对于学生来说是影响最为深刻的人,但是学校在进行教师选择的时候往往只会看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对于教师本身的其他方面不是很重视,这也就会使得一些教师出现综合素质不足的问题。所以,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教师的课讲得很好,但是在课下很可能是一个道德品行不足的人。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又是他们平时所接触最多的人,因此很容易受到教师的影响。一旦教师在道德品质上有问题,那么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不好的习惯。教师缺少了道德上的正确影响,则会导致学生的健康发展受到阻碍和影响。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的措施

(一)将德育理念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渗透德育理念,教师需要能够巧妙并且多角度的进行问题思考,能巧妙的利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将德育理念与语文教学之间融合到一起。首先,教师可以在朗读教学当中融入德育理念。小学朗读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反复的朗读来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并强化学生的情感体会。这个过程事实上就是培养学生思想感悟的,教师可以在当中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深入的感受文章的内涵和价值。例如,在学习革命英雄舍生取义的文章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当中所包含的情感,然后将自己的情感转移到文章当中去,从而实现将德育教育与语文知识之间融合的目的。

教师也可以在诗词名篇的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思想和理念。诗词歌赋是小学语文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当中也包含着十分丰富的人生哲理。因此,在进行诗词名篇的教学当中教师就可以进一步地引导学生对当中的意境进行感受,从而促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得到提升。另外,教师也要让学生能明白在诗词当中所包含的高尚道德情操,如“慈母手中线”当中对于父母的敬爱和孝顺之情等。

(二)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

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有时候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开展效果,因此教师在实施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并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关怀,努力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作为教师要彻底的改变自己的教学主体意识,能够以自己广阔的胸怀来引导和帮助学生,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站在道德层面上。只有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隔阂,学生才能感受到教师所给予自己的关爱和支持,从而认识到教师的殷切希望,促使他们更好的克服对于学习的畏惧心理。在良好的教学氛围当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将得到提升,对于他们的正确价值观树立和对生活的正视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提升教师重视度

在上述文中已经说过,教师如果一味地看中学生的分数,就会导致学生的德育思想受到限制,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在当前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教师要想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那么一定要从自己的思想上给予德育教育更高的重视,能时刻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上课刚开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简短的几分钟为学生讲述一个小的德育短故事,通过小故事来逐渐的影响学生。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来自己找德育小故事,并且能在每节课找一名学生进行发言,让他们来讲一讲自己知道的德育小故事。这样的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对于德育的理念有更深的认识,能促使学生达到自我学习的目的。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做一些好人好事,能够从生活当中逐渐的积累更多的优良品质,帮助学生奠定好的道德和文化基础。

(四)强化教师自身的德育行为养成

教师的行为习惯是影响小学生道德养成的重要因素,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小学生对于教师是有着崇拜之情的,并且十分的尊敬,觉得自己的老师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人,觉得老师做什么都是对的。因此,小学生就会下意识的学习教师的一些言行。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对自己的言行提出更高的要求,能够为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首先教师要重视起自己在生活当中的品质,能从语言和行为上给予学生一定的影响。其次,教师之间应当相互探讨如何用自己的行为来感染学生的相关内容,尽量地发挥出引导和榜样作用。此外,教师还应当给予学生一定的权利,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言行提出一些建议,毕竟学生年龄比较小,他们的思想与教师之间还是有差距的,如果教师能了解到学生的想法,那么自然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理念的渗透。

三、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理念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教师一定要努力地探究各种适合学生的德育教学方法,同时也要从个人入手,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良好榜样。只有真正地从思想上重视起道德理念,才能更好地在教学当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方法来融入道德理念,促使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之间融为一体,为学生的未来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道德德育理念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