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地球与地图”部分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生活化教学思考

2018-02-09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32期
关键词:生活化素养生活

(山东省荣成市第二实验中学)

今天,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得到了人们更为广泛的关注,学生的学习必然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通过地理教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并逐渐形成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所以,初中地理课堂实现生活化教学是实现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必要过程。为此,笔者对“地球与地图”部分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生活化教学做了认真的思考。

一、课前准备

由于“地球和地图”是七年级上册中内容最多、难度最大的知识,所以课前要做大量准备工作。其中的关键是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准备讲解内容,以实现“地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

例如,在学习“地球形状”前,可准备“月食”的视频或图片;通过准备飞机失事后的具体位置来学习经纬度知识。还可设计问题:为什么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太阳,但又总是经历黑夜?从中国打电话到美国的问候语是一样的吗?上学为什么冬天比夏天更容易迟到?为什么一年里总有春、夏、秋、冬四季?这就需要准备地球运动的动态视频和相关地图。而当我们展示一幅地图时,是不是所有的符号和信息都能看懂呢?地图是否全反映的是平面信息?能否看到立体内容(如山体)?这就要求教师准备好相关地图,如旅游地图和等高线地图等。

二、“地球与地图”部分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思考

1.在讲授地球形状时,鉴于学生无法置身于太空去目睹地球形状,教师可通过一些生活现象来印证,如船只从海平面驶来,先看见桅杆,后看见船身。这比投影一张地球照片的效果要好得多,因为生活实例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其探讨和研究自然奥秘的信心,从而促进其地理学科价值观的形成。

2.经纬网定位教学时,抛出寻找“马航MH370”的具体位置,让学生思考地球仪上众多横七竖八的线到底有什么作用?从而引出经纬线和经纬度的讲授。由于这一内容是难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可列举生活中看电影时,如何利用电影票查找座位;还可通过台风移动路径的测定,加深学生对经纬网定位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这部分内容的生活化教学,学生较好地认识了各种事物的空间位置、空间格局、空间联系等,有利于学生空间思维的养成。

3.“地球运动”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很难,因为这部分内容是初中地理教学中最抽象的内容之一,加之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比较薄弱,仅靠想象力来学习、理解难度很大。所以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除了密切联系生活中的例子和充分运用教材上的地图外,还需要准备模拟地球运动的动态视频,让学生把理论知识、视频内容与生活事例相结合。例如,太阳的东升西落与自转的方向有关;南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直射点的移动、极昼极夜等现象与地球的公转运动有关。这部分的教学,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生活中的现象来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人们在冬天比夏天更容易迟到?为什么北京天安门广场上升旗礼的时间不是固定的?为什么地球上不同的位置昼夜会有差异?为什么南北半球房屋的朝向不同?为什么处于地球不同的纬度位置,房子的楼间距会不一样……通过案例创设情境,再结合多媒体等实现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如通过对地图的分析阅读,提高学生的地图技能;通过早晚或冬夏影子的变化来锻炼学生的空间视角;通过直射点移动对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来训练综合思维;通过人们在南北半球调整房屋的朝向和楼间距来突出人们“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以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促使其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

4.平面地图和立体地图的阅读。给学生投影一张某动物园的旅游地图,检测学生能否准确获取有用信息,以此考查学生对地图三要素的掌握情况。对于立体地图的阅读,可结合学生爬过的山,让学生对立体地图有初步了解。再列举小组野外考察时,怎样得知一座山的特点?从哪里上山会比较安全?山体结构怎样?哪里可能找到水源……从生活需求出发,学生会学得更有兴趣。有了这样的基础,下次再爬山时,学生便能运用学到的地理知识进行分析,从而享受学以致用的成功和喜悦。地图既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又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引导学生把握地图“三要素”,且能从地图中获取、整理和运用地图信息来分析解决地理问题,是中学地理教育的主体任务之一,理应也是地理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

三、在初中地理课堂实行生活化教学必要性的思考

1.从教师自身教学和发展的需要考虑。实现地理课堂生活化填补了传统教学与现实生活脱节的鸿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用好教材,还要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并从生活中选取有效的、可以促进学生新经验增长的事物或情景,使之成为学生学习更高一级新知的支架,以达到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效果。为了让地理知识,尤其是枯燥、抽象的知识更易于学生理解,教师必须置身于生活化教学的研究之中,努力观察、思考和研究更多的生活化地理信息和案例,从而激发教师自身成长的内在动力。

2.从学生学习的兴趣考虑。初中生不仅处于身体发育阶段,还处于心理年龄成长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是最强盛的。因此,教师紧抓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实行生活化的地理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最有效的课堂模式就是生活化的课堂。因为生活本身充满乐趣,生活化的课堂可以把教学中的地理概念、原理还原到生活中,这样的课堂能让学生身心愉悦,使其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理论知识。

3.从教学质量角度考虑。教师在地理课堂上开展生活化教学,能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细节、学会思考和分析,进而真正实现自主学习。这种内在的学习需求会促使学生不断探究,使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形成“生活一课堂一生活”的学习模式,真正践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课程理念,最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4.从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考虑。地理回归生活,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除包括地理知识、地理观念外,还包括地理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就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了准备。可以说,地理生活化课堂丰富了学生对世界的感受和体验,能够让学生在教学中接受地理、爱上地理、学会地理,进而提升能力,掌握实践技能,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地理来源于生活,生活需要地理。地理教学要以学生的需求为原点,以学生的生活为中心,以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为目标来展开。学习的内容要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地理教学返璞归真。通过生活化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更有利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生活化素养生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