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2018-02-09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32期
关键词:语感诗词小学生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临江小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阅读能力……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重视语言积累、加强语感实践、重视语感分析,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一、整体感知,重视语言积累

语感来自积累。前几天,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刚刚落幕,“外卖小哥”雷海为战胜北大才子、《诗刊》编辑、出口成章的第二季亚军彭敏,出人意料却也情理之中地获得了总决赛的冠军。父亲从小就培养他对诗词的兴趣,把古诗写出来,贴在厨房的墙上,教他朗诵。每天在送餐的途中或者间歇的时候,他都会刻意去背诵以前背会过的诗词,他对诗词的积累之多让人印象深刻。

(一)经典诗词积累

我对学生的诗词积累非常重视,给学生们讲《中国诗词大会》,发动学生们观看《中国诗词大会》,培养学生的兴趣,并在课前让学生齐读或齐背经典诗词。先从《弟子规》《三字经》《小学生必备古诗词》等中精选,再背古诗词名句或师生推荐的优秀诗作,并不定期地举办“班级诗词大会”,激发学生经典诗词的积累兴趣,效果很好。

(二)格言警句积累

格言警句浓缩了中华文化的精华,含义深刻,意义深远,学生喜欢背诵。我经常把课前搜集好的内容在课堂上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当天内容当天记,读熟、背会,让名人的深邃思想在无形中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广泛阅读中积累

广泛阅读是积累语言经验、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一点主要在课后落实。为了提高阅读效率,我都是在课堂教学时对读物的选择、阅读的方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向学生推荐一些有趣的童话、儿童文学、校园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并做好阅读记录。

二、加强实践,体验语感韵味

语感实践就是让学生接触和使用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听、说、读、写,对学生的感官反复进行言语刺激,形成敏锐、准确、丰富的语言感受能力。它是获得良好语感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一)课前说话

课前说话,内容学生自定。可以说说新闻,可以谈谈趣事,可以讲一则笑话,也可以读一篇佳作,还可以向大家推荐好书……“课前说话”,对学生的语感培养起着很大的作用。教师要创建开放式、多渠道、全方位学语文的广阔天地,千方百计地拓宽语文内容、形式和渠道,给学生开发一个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营造一块有人文内涵的沃土。

(二)重视课文朗读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习语文“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必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吟咏诵读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

1.教师示范美读。美读重在以情感人,读出情趣。叶老认为,“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趣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教师范读前,应给学生布置任务,这样小学生会听得更认真。

2.指导学生诵读。培养小学生的诵读能力很难,所以课上教师要争取让学生在读时做到眼到、口到、目到、心到,调动全身心多种感官功能,有感情、有节奏地投入诵读。这样良好的诵读习惯对语言材料的感受就会更准确、更细腻,从而获得审美感受。

三、适度分析,感受人文精神

适度的语感分析是让学生在语感实践中,适宜地对语言材料的内容、形式和感受过程本身,以理性的方式做出分析判断。小学中高年级就应适度分析语言材料。

(一)学会揣摩语言

要获得语感,需要对语言材料进行反复揣摩,甚至允许小学生猜测,从而具备认知上的会意能力。引导学生对重点的精彩语句做点评极有必要。或由学生自己选择精彩的重点语句、语段作点评,或由学生质疑提问全班一起探讨。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恰当感悟语言,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

(二)有意挖掘内涵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语感,这些素养的形成,需要语文教师有效地利用课程资源、文本资源,引导学生深入感悟语言,挖掘文本蕴涵的有教育意义的人文内涵,让语文教学闪耀人性之光。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语感能力是一个大课题,还有待于我们今后不断地研究、总结、升华,从而推动小学语文教学,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猜你喜欢

语感诗词小学生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我是小学生
诗词之页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