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管理中的“三问”

2018-02-09任本雄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28期
关键词:三问小子班主任

◆任本雄

(福建省连江县东湖中心小学)

2015年11月25日上午,省教育厅厅长黄红武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互动式研讨会上,向全省首批百名中、小、幼名校(园)长发出五问:第一,作为校长园长,第一位的任务是什么?第二,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如何做到精准教学?第三,如何让老师愿意当班主任、当好班主任?第四,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改变为提高成绩学生靠补课、教师隐形补课的问题?第五,为什么叫“实验”小学、“实验”中学?这类学校的特别功能是什么?在教育教学中要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黄厅长的“五问”引起了我省教育工作者、中小学校长极大的关注热情。由此,引发了我在学校管理中的三问及解决策略,与大家分享。

一问:早会=批斗会?

每天早会时间,我习惯于到各班走走,一则了解各班的早会开展情况,二则喜欢听到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随着巡课的时间久了,突然发现了个奇怪的现象,班级朗朗的读书声少了,而出现了讲台桌前都站着三三两两耷拉脑袋的孩子,班主任则居高临下“虎视着”,有的是大声指责呵斥;有的则揪耳朵;更有的是教鞭上场……早会怪象频发。这哪是早会啊,这俨然就是批斗会吗?早会咋成了批斗会?到底是咋了啊?这样长此以往,我们的孩子还会喜欢老师,喜欢学习,喜欢学校吗?

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减少学生在校的时间,我们孩提时代30分钟的早读课改成如今的早会课,本人着实反感,学校早晨最悦耳的莫过于孩子朗朗的书声。在日常的管理中也时常强调各班要重视培养学生进班就捧起书早读的习惯。而现在这早晨的黄金时间成了班主任的批斗会,不对!这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于是,找来几个班主任了解情况,班主任个个都显得无奈,学校的八项评比每天都有学生违反规定被扣分,不是这个孩子路队出了问题,就是个别学生丢了纸屑而被罚等,班级每天都会收到学生被扣分通知单,班主任只要一松懈,班级的评比分数就落下,影响先进班级评比,学校的这八项评比俨然成了中央的“八项规定”,班主任如履薄冰,不敢懈怠。自然被扣分的学生成了被打击的“苍蝇”,经常被扣分的则成了“大老虎”,学生管理怎么就成了现实版的反腐运动啊?

这让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为了推进学校精细化管理,学校强化了学生管理,从路队、卫生、文明礼仪、午餐管理、校车乘坐、两操等都制定了详细的细则,组织了队伍庞大的劝导员,每天每个时间断每个角落都有监督落实,学校的面貌的确大有改观,校园可谓一尘不染,孩子貌似乖巧懂事,按部就班,但兢兢战战。这样的校园还有生机吗?卫生貌似干净的,窗虽明但人未净,显然这不是我希望的阳光校园,幸福校园。必须改变这种反腐式的管理,于是马上组织德育室与少先队,召集班主任,征求意见,取得共识。出台了《东湖中心小学七项评比激励办法》。改革学生管理模式,彻底改变原有的批评扣分为主要手段的管理办法,尝试以赏识、激励为手段,减少批评、责备为策略。同时改变原来的八项每天都要抓,变成现在的每两周以七项评比中的一项作为强化规范评比进行加分,其他六项为保持项进行友情提醒。既有利集中一段时间强化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有利于减轻教师管理中的负担。在探索常规管理新途径中,我们用赏识的眼光,发现学生的优点与亮点,改变了以往盯着学生的缺点不断放大与批评的做法,让优点影响学生的不足,用正能量引领学生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孩子没有了扣分后的老师指责,有的是表现好后给班级加分的幸福感与荣誉感,每个孩子都很努力地为班级争光。同时开展每月一星的评选。利用每个月的月初升旗仪式进行隆重表彰,评上的孩子都能获得一枚东小五大气质之一的勋章,大大提升了孩子的自豪感。这样我们在孩子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方面,自然就水到渠成。

在改革取得初步成功的基础上,在本学期,学校又进一步推进改革进程,秉承我校“做最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本着培育“阳光、纯朴、尚学、勤劳、自信”东小学子特有气质为宗旨,引领全体学生储蓄正能量,共同开展幸福教育。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从小养成良好的公共道德,让学生在努力的过程中留下进步的脚印。学校从班级管理(班主任负责)、学科素养(科任教师负责)、道德素养(少先队辅导员负责)、竞赛奖励(德育室负责)等四方面制定东湖中心小学学生获得“点赞星”评价标准,对学生各方面的积极表现采用奖励“东小之星”点赞星的方式,让学生把自己的正能量储蓄在“东湖之星正能量储蓄银行”,学生可以把储蓄在正能量银行里的点赞之星到“东小之星阳光超市”兑换自己心爱的礼品,让他们把结果“物化”,从中获得成就感,以达到“每一天,美一点”暨“做最好的自己”,最终提高全体学生综合素养。

点滴努力,只为学生的幸福人生润色,让孩子们爱上老师、爱上学校、爱上学习。

二问:野性=坏学生?

在日常管理中常常有老师抱怨农村的孩子太坏了,特别是男生,野性十足,缺少规矩,比城里的孩子难管,等等。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都开玩笑地调侃道,我也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孩子哦,这就是农村孩子身上的特有气质,他们是野了点,但不野蛮,我们农村的孩子没有心理问题,不是坏学生哦!本人出生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有着特殊情怀,每每看着孩子们课余时间在操场上撒野地奔跑嬉戏,野性十足,打心底喜欢此番景致。也时常在例会上向全体教师呼吁道:“我们乡下的孩子也有自己的幸福,孩子野点好,只要确保安全,让他们跑吧,孩子就应该这样。我们要像呵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呵护孩子们的这份野性哦。”可是,这么一来,看着孩子满操场的这么奔跑,安全问题也是令人担忧的,既要呵护野性,更有保证孩子的安全啊。这成了学校管理者与全体老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也思考着,让我萌生了一个想法,教他们跳舞,用艺术熏陶这群野小子,特别是这些野性十足的小男生,让野小子野起来,野上舞台。一拍即合,东湖中心小学一支纯男生舞蹈队就这样诞生了,我们美其名曰“野小子舞蹈队”。一种单纯的情怀,呵护野性,守住童真,让我们乡里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在舞蹈队成立的那一天,学校与孩子们共同编织的一个梦:希望“野小子”舞蹈队展现自我,绽放野性,能跳出东湖,跳往连江,迈向更广阔的舞台。

从那一天起,无论严寒酷暑,我们就带着“野小子”在学校的水泥地上迈开了步子,编织着野小子的舞蹈梦。梦想很丰满,但现实是骨感的。野小子的舞蹈梦遇到了一道又一道的坎:孩子的舞蹈基本功为零,我们蹒跚学步从零开始;学校条件简陋,没有舞蹈室,我们在水泥地上铺上人工草成了我们的露天舞蹈室。2015年7月,“野小子”舞蹈队的原创节目《畲娃逗牛》顺利的通过了县里的选拔,作为小学唯一一个舞蹈节目,代表连江参加福州市第十四届中小学艺术节比赛。7月正值放暑假,学校已经放假了,为了比赛,学校召集舞蹈队的孩子进行赛前集训。7月份气温每天都高达到38度以上,我们无法在学校的操场上训练,只能每天包车到借用连江职专、连江第三实验小学、人民会堂进行训练。由于我们在一个封闭的场地训练,37度的酷暑室内更是闷热,这无疑是精神和体力的考验,孩子们每天都在地上摸爬滚打,跪、跳跃等高强度的动作,孩子们没有舞蹈基础,一个简单的动作都要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练习,汗水湿透了衣背,膝盖红肿了,淤青了,但我们的孩子不喊苦,没叫累,没有一丝退缩,跟着叶奋老师一遍又一遍,精益求精地练习。“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15年7月21日,我们的舞蹈《畲娃逗牛》在福州市第十四届中小学艺术节比赛获得“福州市第十四届中小学生艺术节舞蹈类比赛”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奖;并成功进入福建省第五届中小学艺术节展演。2015年10月29日,在莆田,《畲娃逗牛》的升级版《畲蛙逗牛》孩子们呈现出富有童趣,又承载着畲族传统文化精髓的作品,以最完美的发挥深深打动了在场的观众,荣获福建省第五届中小学艺术节艺术表演类甲组一等奖,同时获得道德风尚奖、精神风貌奖和优秀创作奖,这也是福州市小学组唯一一个获得一等奖的舞蹈类节目。我们用3年的汗水和努力,诠释了“做最好的自己”的校训,证明了农村的孩子也能跳上更加广阔的舞台,我们农村的孩子更能吃苦、更乖巧、更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我们的孩子一次又一次打动了我们,这些野性十足的男生从胆怯、害羞,到后来的由衷热爱,训练过程很辛苦,但一路都坚持了下来。一次又一次地创造奇迹,跳出了东湖,跳往连江,站在了福建省中小学艺术最高的舞台上。现在这些学生也从野小子华丽转身成了乖小子,成了大气可爱的好小子,好学生。有野性的孩子不等于坏学生!

三问:童年=快乐?

从教近二十年,在城关的两年工作经历,我发现许多孩子的厌学情绪比农村的孩子要严重,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也远多于农村学校。于是,我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研究,力求比较全面了解城里厌学产生的原因。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中,我在五年级开展了一项问卷调查(为了客观反应调查情况,采用无记名的方式,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认识配合调查),54位学生参与问卷调查,其中的几个问题的调查结果令人触目惊心:问题1:喜欢学校吗?喜欢的只有13人,占24﹪,反之,不喜欢的高达76﹪;问题2:喜欢老师吗?喜欢的只有15人,占28﹪,说不出来的有8人,占15﹪,反之,不喜欢的高达57﹪;问题3:喜欢学习吗!喜欢的只有9人,占17﹪,反之,不喜欢的高达83﹪;问题4:春节过得快乐吗?快乐的只有22人,占41﹪,反之,不快乐的高达59﹪。为了更客观反映问题,我在各个年段都做了同样的调查,年段越高,学生的厌学情绪越严重。教育本应该让孩子不断朝着良性方向发展,可现实情况不是这样,这不得不令人感到焦虑与拷问。学校教育的功能何在?

第四个问题,春节期间孩子们普遍不快乐让我着实不理解,通过与学生深入交谈,绝大部分学生第一句话都奔出:没得玩!在城里的孩子口中,春节的生活,就是打游戏,玩电脑,看电视,更有的是被父母强迫参加各种补习班。孩子的天性就是玩,而他们却没得玩,不会玩,没处玩,怎会快乐呢?回忆起自己的孩提时代,虽然生活苦涩,但如果问,我们快乐吗?个个都是肯定的回答,说起玩,更是如数家珍,溜风车、踢房子、打飞镖、玩弹珠等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个个都是玩家高手。如今物质生活提高了,但孩子的童年还快乐吗?这让我陷入了思考,也从未有过的紧迫感,也许这就是作为一名教育者的应有良知吧,得为孩子的快乐童年有所担当!

也许是机缘巧合吧,2012年根据上级安排来到了东湖中心小学任校长。怀着对农村孩子独特的情怀,就提出要呵护农村孩子野性,让古早游戏重返校园的号召。学校以“玩转古早游戏,畅享儿时快乐”为主题,推动校园阳光体育运动。把古早游戏融入体育课堂教学,挖掘当地资源,深入开发古早游戏系列课程,开展“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体育活动,让全体学生会玩、爱玩、玩好,玩出花样,让全体学生参与,并通过组织年段班级集体竞赛以及学校古早游戏精英擂台赛,让孩子体验游戏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快乐。

通过四年多的努力,溜风车、踢扣子键、踢房子、跳皮筋等这些久违的儿时游戏重返我们的校园,绽放异彩。孩子们从不会玩,到会玩,喜欢玩,再到现在的个个会玩,玩出花样。

今年的9月13日,北师大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历时三年多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这个框架一公布,引发热烈讨论,其中一个观点我十分认同:未来一个人的核心素养定位在“会玩”两个字上,未来社会,活得很好幸福的人应该是这样:有品位,会讲故事,能跨界,有人味儿,会玩儿的人。回顾我们农村的孩子在苦涩的年代依然感觉快乐,最主要的是会玩。会玩的人生是幸福的,当然这里的玩,是健康地玩,是自得其乐、是兴趣广泛、是朋友众多。这些古早游戏孩子们都非常喜欢。既锻练了学生动手能力,增强了体质;又让学生生活中多了可娱乐的内容。这些信手拈来充满乡村气息游戏的兴起,让孩子远离电脑游戏的侵蚀,为孩子的快乐人生奠定润色,找回孩子的快乐童年。

玩转古早游戏,会玩的孩子一定是快乐的。学校理当为学生的快乐人生奠定基础,让孩子的童年拥有快乐。

教育是一份情怀,更是一种担当。本人走上校长岗位四年多来,也常常思考,工作中也时常困惑过、踌躇过,有遇到问题急于破解时的忧心忡忡,亦有问题迎刃而解后的幸福满满。学校管理过程中问题必然不断,只要校长的心中时刻记住善待学校中的“人”(老师与学生),理性面对问题,勇于改革,谋求创新,就一定能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三问小子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夸夸我的班主任
炫酷小子
好动小子王妥妥
别人家的虎小子(下)
公文办理须“三问”
阅读教学不可绕过的三问
指导阅读“三问”
语文备学应做好“三问”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