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018-02-09陈辰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33期
关键词:批判性研究性历史

◆陈辰

(山东省五莲县第一中学)

一、批判性思维的概念

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思维并称为推动未来知识社会发展的两大主要动力。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罗伯特·恩尼斯教授对批判性思维给出的经典定义为:“批判性思维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考,着重于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马修·李普曼则认为:“批判性思维是熟练的、可靠的思考,因为它对背景很敏感,依赖于标准,并且是自动调整的,所以有助于形成有效的判断。”

由以上看出,批判性思维包含尊重差异、崇尚真知、理性思维、勇于探究、勤于反思、批判质疑、问题解决等素养。而历史专业精神包括:历史唯物主义,独立性的自由思考,追求真理,对历史真相负责,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等。批判性思维所包含的素养与历史专业精神高度契合。因此,历史课堂教学对培养批判性思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批判性思维在历史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重要目标之一。而批判思维是历史创新思维的前提,因为,创新往往就是建立在对旧有思想或事物的批判的基础之上的。

2.有利于培养学生信息辨析能力

21世纪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如何对信息进行筛选、辨别,也需要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如果没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就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盲目顺从、人云亦云的状态。因此,历史教师必须要有正确严谨的治史态度,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会质疑和反思,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培养他们不惟书、不惟师、不媚俗、不惟专家是从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对形形色色的信息的辨别力与区分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懂得如何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做出理性的选择,是良好公民素质的重要表现之一。培养批判性思维正是独立价值观形成的途径。“批判性思维训练最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面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而做出合理决定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学生一旦对社会有了正确的认识,对世界和人生有了正确的判断,就会形成一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历史学科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1.让学生敢于质疑

教学民主是形成批判思维的前提。要想激发学生批判性思维,首先要改变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在历史教学中,我们也积极实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思考。例如,学习“对成吉思汗的历史评价”时,我让学生对成吉思汗进行讨论。有人认为:“成吉思汗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少数民族领袖,对国家的统一和对中华民族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但也有学生不同意这一论断,认为:“成吉思汗对周边,尤其是中亚、西亚地区是一种侵略行为。”显然这两种认识都是合理的。总之,只要学生学习的课堂氛围宽松,学生的思维敏锐性和独立性也会随之发展,批判性思维也会日益增强。

2.开展研究性学习

历史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体验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实施过程是先由教师或师生共同选定主题,学生课题小组通过确立研究课题、制订研究方案、实施研究方案、形成研究成果、成果展示与交流等阶段完成。历史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可在以下方面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1)在查找资料,收集信息过程中,让学生要用批判的眼光对待收集的信息,从而去伪存真,合理取舍。(2)在认真分析相关信息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不畏书本,不畏权威。(3)引导学生在解决历史问题的过程中,进行讨论和辩论,通过相互质疑,相互立据反驳,促进问题的解决。(4)反思成果形成的思维过程,通过查缺补漏,完善成果。由此可见,历史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理想模式。

3.拓展知识视野

知识的积累越丰富,思维的敏感性越高,独立性越强,批判性思维意识也会随之增强。因此,教师应精心设法组织好课外活动,开阔学生的眼界。例如,搜集历史资料并撰写历史小论文、撰写历史题材的社会调查报告、围绕研究课题组织讨论等。

总之,批判性思维的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在历史教学中采取具体的措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猜你喜欢

批判性研究性历史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分层次音乐欣赏教学与批判性思维训练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新历史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