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2018-02-09邹翠萍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33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物理理念

◆邹翠萍

(山东省荣成市第十一中学)

初中物理课堂的活力,需要进一步的激发,需要学生和老师之间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互动,促进双方的了解。尤其对于初中物理课教师来说,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能够帮助教师更有针对性的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恰当的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它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心智机能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初中物理课堂提问要具有一定的启发

如今我们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我们强调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其内在的学习潜能,能够让学生主动的进行研究式的学习活动。对于初中物理这门学科来说,教师要避免采用灌输的僵化的教学方式,而是要多启发和引导,让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之下,产生去探究学习的欲望,从而调动他们积极的学习行动。老师的提问如果提前经过认真的设计就可以避免非常简单的一问一答式的提问方式。不过具体的实践当中,也要看问题的用途,有的时候教师,是面向所有学生提问的,是希望大家都能够回忆一下相关的知识点,那这个时候教师的提问,就可以是比较简单的回忆型的问题。但是很多时候,教师需要推动课堂教学的进程,那么问题就不能设置得过于简单,而是带有一定的条件,带有一定的推理,这样学生经过思考之后才能准确的做答。另外,从长远来看,后一种提问的方式才更具启发性,对于学生内在学习主动性的调动,才会有更强的作用。因此,每一个问题都有每一个问题的作用,教师要灵活的设计和选用,避免僵化的在课堂教学中反复使用某一种提问的模式。

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要有层次

因材施教的理念告诉每一位老师,学生们在天赋以及后天的努力方面都是有差异的,即便是学习方法也根据个人情况的不同千差万别,所以,在课堂中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也可以分层,照顾到每一个层次学生的不同情况。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老师提出的问题,如果自己能够作答,而且是通过思考和探索作答,他们的成就感会提升,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也会提高,所以,这是一种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在物理课堂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做法就是,将学生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是学习物理有一些困难的学生,第二层是中等水平的学生,第三层是成绩非常拔尖,对物理学科兴趣非常浓厚的学生。所以,既然学生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那么教师的问题设计的时候就可以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点名让学生回答的时候,就可以有选择性的点名,这样,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互动的默契,也能够有效的推动课堂教学的进行。所以,层次鲜明的课堂教学可以通过提问的设置上体现出来,而学生能够在老师这种因材施教的具体做法影响之下,找准自身的定位,并且在现有水平上,提升自我的综合实力。尤其对于学困生来说,他们能够在第二层,第三层学生回答的问题中得到非常多的启发,也能够感受到目前自己现有的水平,因此能够通过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找准自身所在的位置,并且,在现有基础上去提高自己。

三、教师提出问题后,应当给学生留好思考的时间

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经常会被老师忽略,那就是在课堂上问题问出来以后,很多老师希望学生马上作答,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如果点名让一名学生回答,他没有很快的答出,老师会立刻换人,这可能是出于节约课堂教学时间的考虑,然而还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这样的问题可能没有给学生留好充足的时间。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验算,那么他们就很难在短时间内将问题答出来。所以,教师可以根据问题所谓出来的难度,并且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动作等来推测,是否已经有学生能够作答了,然后再点名让学生回答。所以,作为一名初中物理课教师,要在课堂上统筹时间的分配,要让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能够让他们在一种科学而宽松的课堂教学中得到更多的启发和引导。

总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问这种方式非常经典,然而教师要能够高效的发挥其作用,还需要在提问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考虑到更多的细节因素,而且要从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出发,将更多的核心教学理念从中体现出来。通过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具体地将学生分层,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问题的启发和引导之下高效地学习物理这门学科。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物理理念
只因是物理
高考物理模拟试题(六)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处处留心皆物理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因材施教,拓宽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之路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