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政治学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

2018-02-09孟庆英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33期
关键词:意识核心政治

◆孟庆英

(吉林省四平市实验中学)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意义

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也是人的素质。广泛来讲,包括道德品质、言行举止、知识水平与能力才干等各个方面。思想政治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面对不确定的、复杂的现实生活情境时,综合运用本课程的学习所孕育出来的学科知识、技能、思维与观念,在发现问题、确认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参与社会生活所必有的能力和品格。它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制意识、公共参与四个方面。高中政治教育教学培养人才的模式应该是全面的素质教学培养模式,所以,培养高中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意义重大。

二、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1.引用故事导入

新课改要求教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关注学生情感、心理、适应能力、生存能力、综合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这样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做IQ题或欣赏富有哲理的故事进行课前导入,让其在思维碰撞中领悟知识与人生哲理。如教授《生活与哲学》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课前,教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在谈到“相异律”时说天地间没有完全相同的叶子。国王不信,马上派卫士和宫女到御花园中去找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结果总发现它们之间有不同的地方。后来,他讲“同一律”时又说:天地间没有完全不同的树叶。国王又派卫士和宫女去找,结果找来的树叶总是被指出它们的共同性和一般性。学生听完这个故事兴趣高涨,思考着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情况。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让学生讨论:这个故事让我们感悟到什么?通过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政治学习中来。教师通过故事的导入,让学生在没有学习本课内容前就能从感性认识的角度熟悉相关知识,这样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政治问题的兴趣,还让他们期待上政治课。教师在导入的故事情境中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真谛,引发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2.运用对话教学

课堂教学应该有深度与温度,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应该是教师与学生进行问题对话或情感素材的分析,以此引领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问题。如上《文化生活》中“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这一课时,教师提出问题:我国传统文化有哪些特点呢?学生积极回答: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师:那传统文化有哪些分类呢?能举一些例子吗?学生回答:如传统习俗,端午节的赛龙舟,春节贴春联。还有传统建筑,如万里长城、圆明园,等等。老师又问:我们该如何去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呢?学生稍作思考之后回答说:传统文化中好的东西就继承,坏的东西就抛弃。师: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在今天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纷纷举出自己身边的例子,例如公园里的戏剧表演,还有街边的老人小贩捏的糖人……这些生活化的亲切对话,能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就在我们身边,是真实存在的,而不是抽象的文字。

3.联系实际教学

教师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将思想道德素养和学习内容融入学生感兴趣的信息和生活中去,让学生有公共参与的意识,提高自身的理性精神。例如,学完《经济生活》第三课“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后,布置学生参与家庭理财,期限为一个星期,要求学生记下每天家庭消费明细,到周末进行结算。通过这次练习,能让学生了解生活处处要消费,理解父母挣钱养家的不容易,要养成理性消费的意识和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联系生活实际,教师教学要根据核心素养观的要求,引导学生树立公民意识,以身边的一些事例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意识。例如,学习《政治生活》中的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教师在教授这一课时,可举出生活中体现人民当家做主的一些现象,例如,少数民族也可以参加人民代表大会,选民投票选举人大代表,等等,在帮学生树立法治意识的同时,让学生明白自身拥有的权利,例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鼓励他们行使自己的权利,积极参与到公共参与中去,增强他们的公共参与意识。

总而言之,在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完成的,教师必须根据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和法制意识,提高他们的政治认同和公共参与的意识,为新时代的中国培养好青年。

猜你喜欢

意识核心政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