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核心素养下爱国精神和国家安全意识在中国基础教育领域的研究

2018-02-09王峥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33期
关键词:品格世界素养

◆王峥

(北京市崇文门中学)

一、英语基础教育的“核心素养”

在教改潮流中,中国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也应运而生。英语核心素养中包含有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语言能力就是用语言做事的能力。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水平和特点。文化品格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知识素质、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这四个方面看似不同,但实际上关联紧密,难以割裂。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相辅相成,学习能力帮助构建语言能力,语言能力的增强进一步完善了学习策略,强化学习能力的培养。而文化品格和思维品质决定了如何将学习更好的更有效的适用于社会,凸现人作为社会人和世界公民的优秀品质和格局。

二、美国国家安全背景下的关键语言

美国在语言政策的制定方面就非常具有前瞻性。早在二战之后,1985年冷战时期的危机感极强的美国在于苏联的对峙中颁布了《国防教育法》,该法案将教育提升到国防安全层面,要求K-12年级即幼儿园到中学全面实施外语教育,政府出资设立语言培训机构对学生进行多语种的培训。

三、对我国基础教育外语的启示研究

学习英语可以使我们第一时间第一手的感知世界上最新最尖端的知识,有利于我们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国家安全等领域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英语曾一度被认为只是交流工具,而这种工具的使用标准曾完全以考试成绩为导向。在这种理念培养下,很多学生成为了典型的哑巴外语。这自然有历史和经济的原因,但我们的英语基础教育并没有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关联在一起。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英语的教育环境有了很大的发展,而课改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升,是英语教育改革上一次非常重要的突破。

但我看来这还不够,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强和世界范围内交流的紧密,英语学习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从原来的课堂教学发展到线上教学,从报纸新闻电影的传播到各种社交媒体的同步介入,世界变得越来越紧密,而与此同时教学模式也在这种趋势下越来越多样化开展。这对缺乏语言环境的中国学生的语言学习是一个非常有利的事情,但是过于开放过于透明的各种传播媒介的引入,对于成人都是不良引导,而对于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的中小学生又是怎样的冲击!我们需要引进英文学习材料,用英语感受世界变化的同时也给与正确的价值引导,尤其是把英语学习和国家利益与家国情怀结合起来。教师要帮助学生在诸多复杂混乱的信息中梳理思路,明辨是非,培养起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传递正确的生命观,当孩子们有了符合国家利益的正确的政治观和价值观,才能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培养起民族自信心,才能在未来纷繁复杂的事情中找准本心,才能在国际交流中平等自信的沟通,赢得人心。

教师如何帮助孩子在多元化的信息社会中达到英语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学习能力的四个维度的同步提升,并使得语言的学习紧密围绕着国家利益,培养学生的政治敏感性,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身上的责任不容忽视,往往需要跨学科跨领域的教师通力合作才能完成。

开展国家安全或爱国主题的校本双语课程,课程资源(教材、课外读物等)的编写理念、设计思路应体现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健康积极的思想导向。教师注意关注时事新闻,结合当今的热点现象,挖掘突出的热点问题的原始材料并改编成适合学生现有水平的学习材料进行学习。英语作为世界上的强势语言,热点问题往往在第一时间能以在网络媒体上以英语呈现,英语老师会有更便利的条件去接触,并通过不同的背景介绍,和不同的学科的老师联合授课,让学生通过英语学习,亲身体会不同民族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世界的多元,理解世界的多样。这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特别是体会家国情怀,感受祖国的和平稳定对于他们学习的重要性。我们需要这种体验对比,让学生培养新闻的敏感度,获取国际理解力的同时,懂得祖国的繁荣稳定对其自身的意义,以此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未来国际交往中民族自信心的建立。

英语教师在新时代担负着更多语言教授和文化觉醒的作用,我们需要走在时代前列,不仅教会学生会学习,爱学习,更要教会他们学会做个好人,一个有家国情怀的人。

猜你喜欢

品格世界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