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担保物权理论与实践
——《担保物权研究》述评

2018-02-09任宇宁

中国出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抵押权物权司法

□文│任宇宁

担保物权的目标在于保障债权的实现,是充分发挥财产效用的法律手段。近年来,随着《物权法》等法律法规对担保物权的界定,担保物权制度研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逐步适应司法现实的需要,与之相应,国内学术界对担保物权的研究日趋丰富化、多元化、深入化。由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程啸博士所著的《担保物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1月出版),作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维度,立足担保物权的立法考量和司法实践,讨论了我国担保物权制度的基础理论和现实发展,研究了担保物权的相关案例,对我国担保物权的立法建设与司法应用具有充分的借鉴意义。

作者从“担保物权是什么”入手,重点论述了担保物权、抵押权、质权、法定担保物权等概念。一一介绍了担保物权的概念、特征、类型、功能、属性,以及反担保的含义与类型,叙述了担保物权的适用范围、产生与消灭,分析了担保物权的效力,特别是担保物权的担保范围、主合同与担保合同的关系、以贷还贷与担保责任,以及担保物权的实现、担保物权的约定实现程序和法定实现程序,阐述了混合共同担保的成立与实现、混合共同担保中的追偿与代位,以及担保物权与破产程序,抵押权的概念、特征与类型,抵押权的取得、抵押权的效力、特殊抵押权等法律术语。

该书呈现了关于担保物权体系化的研究成果。作者以担保物权为研究对象,从宏观上对担保物权的概念、性质、效力予以系统化的研究和整理,担保物权不止是一个法学用语,还是完整的概念体系。作者对约定的担保物权和法定的担保物权均作了深入的专门性研究,对担保物权所涵盖的抵押权、质权、留置权予以定性的分析。在此意义上的担保物权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具有丰富理论内涵的研究课题,特别是作者对担保物权在理论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予以解疑释惑,反思了当前担保物权领域在方法和现实、学理与应用方面的制约因素。可见,其所进行的研究也是对各类担保物权的一些难点和热点问题、对我国担保物权制度的系统性研究。

该书与司法实践紧密结合,在方法论上展现了法教义与案例法相结合的研究途径。作者运用担保物权的理论视角和实践视角,一方面以法教义学的研究方法,以处理法律规范为主要任务,将带有准则性和拘束性的担保物权作为研究客体,对其固有属性和功能予以理论诠释,对《担保法》以及某些司法解释的规定进行了细致解析,在说理中论证担保物权是保障债权实现的最为有力的制度;另一方面,作者采取实证分析的方法,如对《物权法》中善意取得的例证,在案例的举证中,在对高法和地方各级法院的相关判决中结合案例予以客观性阐释。可见,作者在立足我国司法实际经验和相关学术成果的基础上,思考担保物权制度中的不完善之处,在司法实践和学术研究相结合的过程中立论。

该书对于法学理论研究和司法实务都具有充沛的价值。担保物权制度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事制度,如今已成为各国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担保物权的研究对于我国担保法律制度体系的不断补充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鉴于此,该书对担保物权所作的系统性、实证性研究,对于法学研究的创新发展具有积极的学术价值。同时,对于保障债权的实现,对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于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等司法实践层面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都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支撑。担保物权的概念与制度、理论与实践、发展与价值在该书中得到突出的体现。

本书观点明晰,逻辑严谨,论证深刻,内容全面,值得细读。

猜你喜欢

抵押权物权司法
物权的设立与变更
一般抵押权可否随部分债权转移
制定法解释中的司法自由裁量权
司法所悉心调解 垫付款有了着落
非正式司法的悖谬
关于最高额抵押登记的两个问题
最高额抵押权转移登记的新规定
限于亲友“低吸高贷”行为的司法认定
事实物权:理论困境与出路
从《物权法》看我国最高额抵押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