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未来的路标*
——评《人类历程回放:媒介进化论》

2018-02-09谭小军

中国出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莱文人性化理性

□文│谭小军 陈 珏

在大数据、VR、AR、媒介融合的一波波浪潮中,谁能活下来,谁能活得更好?我们该怎样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在现实中验证,然后为未来提供指引?保罗·莱文森在他的著作《人类历程回放:媒介进化论》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1月出版)中为我们提供了答案。莱文森在书中为了阐释媒介的进化规律,提出了“人性化趋势”这一概念。在书中,莱文森对“人性化趋势”理论做了追根溯源式探索,又从媒介进化史的角度来探析媒介的进化规律,最后提出运用媒介技术的人具有理性,媒介的进化始终是符合“人性”的。

重返“伊甸园”——媒介进化的本质。莱文森为了清晰表达媒介进化的界限,将传播环境分为了两种,前技术(非技术)传播和技术传播,他认为技术传播只有在人工发明物的介入下才会发生,如印刷品、电报和摄影。而非技术传播是在没有人工介入的情况下完成的,就像是面对面的交流,或是我们依靠感官对周围环境的观察。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传播环境是越来越能够复制前技术时代的传播环境,越来越人性化,是“面对面”的。这并不意味着非技术环境下原始的口语交流就是最佳传播环境,它也有其无法克服的时空障碍存在。媒介的进化实质上是在追求一种和原始传播环境相似的“面对面”的交流状态,并且它能克服前技术环境下跨时空交流的障碍,这样的媒介技术是“人性化”的。

整体性、动态性——媒介进化史。在书中,莱文森第一次以整体性、动态性的媒介史观描绘了人性化趋势的媒介进化图景。他没有将媒介的发展史断裂开来,单就某一媒介来具体讨论,而是始终把握着媒介进化的发展脉络,从象形文字、拼音文字谈起,着手处于转折点的印刷媒介,论及电报、摄影摄像、电报、电影、留声机,最后落脚到电视机,更加清晰地揭露了媒介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人类理性的选择——媒介进化的规则。怎样的媒介才能经得起“优胜劣汰”,得以存活呢?莱文森认为人类是具有主动性和理性的,当一种媒介能够迎合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传播需求,能适应前技术时代的传播环境,找到自己的“生态位”。这个“生态位”需要靠精准重现现实,突破生物因素的制约,延伸前技术环境来维持,既有对现实的重现能力,又有对时空的延伸能力。人的理性选择成了媒介不断发展的最强推动力,这也印证了媒介进化过程中的“人性化趋势”。

心灵所至——媒介进化的未来。保罗·莱文森提出了媒介的“人性化趋势”,但并未对“人性化”的利害关系表明态度。技术进化过程中可能遇到其他势力的支配,技术的发展方向取决于支配它的力量。原始的前技术时代和媒介复制的前技术时代之间始终存在差距,哈罗德·英尼斯笔下的理想之国——古希腊口语传统早已一去不复返。虽然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人类具有主动性和理性,人类是有选择的,技术并不是外界强加于我们的,技术是“人性化”的,是有益于人性的,是能够将“人类的生命延伸至心灵所至之处的”。

本书留给读者无尽的遐想,人类之于技术不应只是埃吕尔口中的苍蝇之于黏蝇板,还应该有更多的可能。莱文森的人性化趋势的媒介进化理论在本书中初见雏形,他在书中强调了人之于技术的主观能动性,实际上是一种技术乐观主义。而我们所处的这个媒介技术飞快发展的时代,不仅是“怀疑的时代”更应该是“信仰的时代”。

猜你喜欢

莱文人性化理性
欣赏与评判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人性化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
好样的扬波!
包装色彩人性化设计观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改革牛和创新牛都必须在理性中前行
理性的回归
对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