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职能视角下护理专职教师临床实践模式分析※

2018-02-09丽赵晓云张要珍张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22期
关键词:专职科研项目护理人员

王 丽赵晓云张要珍张 红

(1 山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2 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12;3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国际医疗部,北京 10000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护理服务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样就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高校护理专职教师的临床实践活动较少,并不能满足其课堂教学的需要[1]。因此,加强对高校职能视角下护理专职教师临床实践模式的分析尤为重要。

1 护理专职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目的

1.1 确保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护理专职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按照学校要求完成护理教学,因此其参与临床实践的首要目的就是促使教学活动顺利完成。护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到临床实践中的相关问题,而这些问题均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讲解,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护理技能[2]。对于没有实践经验的护理专职教师,其理论知识储备丰富,但却对实践操作了解不足,很难在课堂上有效完成对实践操作的详细讲解和示范,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护生在临床实习时因对环境的适应需要一定时间,很难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中,这样不仅会导致其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中出现较大问题,还会导致其压力不断增加,导致其实习效果受到影响[3]。

1.2 科研需要 高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还需要开展科学研究,并且需要教师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寻找科研项目和问题[4]。由于护理教师队伍整体的科研素养相对较差,其在开展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对研究方法的使用范围认知不足,加上对护理属性认知不够全面,对专属护理学的研究内容判断不清,这些都会影响教师的正常发展。因此护理专职教师在开展日常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不断进行临床实践,这样才能从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找到合适的科研项目,然后根据临床实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完成自身的科研项目[5]。

1.3 促使临床护理质量提升 根据临床实践,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任务繁重,其在开展日常工作的过程中从事科研的时间相对较少,因此很难根据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相应的科研活动,这样就会导致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难以得到根本上的解决,或不能得到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对临床护理质量的提升极为不利[6]。而专职护理教师的时间相对充裕,其通过临床实践能发现更多护理人员日常工作中难以发现的问题,并通过科研项目的推进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7]。这样就能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更多有效的指导,促使其不断通过对护理操作的改进提升护理质量。

1.4 活跃学术氛围并服务患者 在开展临床实践的过程中,专职护理教师通过与临床护理人员的沟通交流,能将更多的学术思想带进临床科室,并带动护理人员的科研积极性。这样不仅能有效提升临床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还能让科室的学术氛围得到有效改善,促使科室护理人员更加积极地进行学术研究[8]。另外,通过将教学理论带入临床科室,能够促使临床护理人员更好地完成对护理质量的提升,并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

2 专职护理教师临床实践的工作内容

2.1 查房 在护理专职教师进行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其需要不断发现问题并通过已知的理论知识完成问题的处理。而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的方式主要是查房,通过查房不仅能掌握各种护理方案的实际应用效果,还能让相关护理操作的实践应用效果得到印证[9]。同时,在查房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就实际问题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交流,这样能更好地完成对问题的解决。

2.2 引导护生 专职护理教师的职业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其中教师在学校开展教学的时候主要面对的是未进入医院实践的学生,因此其通常是通过理论知识的强化教学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但临床实践上的问题具有多变性,因此在学校的护理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均难以得到提升[10]。而在进入医院进行临床实践的过程中,专职护理教师可以通过对护生的引导,了解护生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对回到学校后的教学方案进行调整,这样能更好地促使教学质量的提升,并促使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11]。

2.3 参与临床护理 对于护理专业而言,实践是不断提升专业水平的必要措施。护理专职教师在进行临床实践的过程中,要让自身的专业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还需要积极参与到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其中不仅要积极参与护理方案的制定,还要与护理人员一起完成对护理方案的实施。这样能让其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完成对问题的发现与处理,从而对护理技能进行改进,提升专业水平。

2.4 参与科研活动 临床中的科研活动通常是由多名医护人员完成,其问题的范围更加宽泛,并且相对于教学科研项目更具有实践性[12]。通过参与临床科研活动,护理专职教师能更好地了解临床实践中自己难以发现的问题,并在开展科研活动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医护人员的护理思想,从而不断促使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同时,临床科研项目以临床工作为基础,能够更好地获得临床资料和数据,因此科研的质量相对更高,这样对护理专职教师的个人能力提升有很大帮助。

3 护理专职教师参与临床实践时的角色

3.1 学生 护理专职教师参与临床实践时首先要扮演学生的角色,其中首先要不断通过与护理人员的沟通交流及临床护理实践,掌握更多的护理操作技能,并深化对护理理论知识的理解[13]。同时,在参与查房的过程中要让医生学习更多帮助患者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因此,护理专职教师在进行临床实践的过程中需要扮演好学生的角色,不断学习相关的护理知识,从而更好地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3.2 教师 对于临床护理人员而言,其在长时间开展临床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很少有时间能用于自身理论水平的提升,这样会导致其护理理念逐渐不能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需求[14]。因此,护理专职教师在进行临床实践的过程中还要充当教师的角色,不断为护理人员讲解最新的护理理论知识,促使其护理理论水平的提升,让其能够更好地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完成对自身护理实践水平的提升。

3.3 科研人员 由于护理专职教师的临床实践要求其积极参与到临床科研项目中,因此其还需要扮演科研人员的角色。其中护理专职教师不仅要在实践过程中积极寻找研究课题,还要深入开展科研活动,与医护人员共同完成对课题的分析和研究。在开展科研项目的过程中,护理专职教师还要保持敏锐的嗅觉,有足够严谨的科研态度,并且要坚持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

3.4 护士 临床实践要求护理专职教师参与到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这样对其专业水平的提升,研究课题的寻找及对护理人员的临床指导等均十分必要。因此,其还需要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扮演护士的角色。其中不仅要积极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还要通过与医护人员及患者的沟通,不断提升自己的护理专业水平,为课堂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15]。

4 结语

根据高校护理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理论教学的质量相对较高,学生在校期间通常能很好地掌握各种护理理论,但其临床实践能力相对较差,在进入到工作岗位后需要的适应时间相对较长,不利于其个人发展。因此,在开展护理教学的过程中,护理专职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理论支持储备,还要有高水平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完成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促使其实践能力的提升。临床实践是护理专职教师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及教学水平的有效措施,因高校的教学能为护理专职教师提供更多空余的时间,因此其可以采用片段式的临床实践模式,这样既能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又能让临床实践得以落实。

猜你喜欢

专职科研项目护理人员
我校横向科研项目再创佳绩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围绕科研项目建立定密管理框架的探讨
自主筹资筹劳 农村公路要设专职“保姆”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加强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建设
专职调解员有了自己的家
专职媒人的变化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